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別小看早餐攤!這個小鎮靠炸油條一年掙了9個億(圖)

別小看早餐攤!這個小鎮靠炸油條一年掙了9個億

文章來源: 央視財經綜合 於 2018-02-13 03:58:41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原標題:不敢小看早餐攤了!這個小鎮靠炸油條一年掙了9個億

提起鄧城鎮,很多人會感到陌生。這個位於河南省商水縣西北部的小鎮,總麵積72平方公裏,因三國時魏國大將鄧艾在此屯兵,故名鄧城。

鄧城鎮如今有一個更響亮的稱呼中原油條之鄉。據河南都市頻道去年報道,鄧城鎮有6萬多人,其中2萬人靠祖傳炸油條手藝,外出經營早餐攤,每年能帶回來近9個億的收入!

近日,鄧城鎮組織了一年一度的炸油條大賽,這些致富能手,在油鍋前一決高低

小油條炸出大產業

2月9日,鄧城鎮廣場前一片沸騰,油香飄蕩。和麵、開火、切條、揉形、下鍋隨著選手一個個登台,一根根黃燦燦的油條出鍋,惹得圍觀人群直咽口水。

據大河網報道,大賽評委會成員魏紅表示:

我們從油條的色澤、蓬鬆度、口感、形狀、吸油率等幾個方麵進行評判打分,最終會評選出今年的油條王。

而對於選手們來說,如此高大上的打分標準,則絕對考驗他們的技術。從和麵到掌握火候,再到下鍋翻滾,有一個環節稍不注意就會失分。有著豐富炸油條經驗的村民於師傅說。

於師傅介紹,他從事炸油條40多年了,同樣的麵、同樣的油、同樣的鍋,炸出來的油條口感、色澤也會有差別。分辨油條是否加入添加劑的標準是,兌入添加劑的油條入口發硬,未使用添加劑的油條入口軟,嚼起來不費勁。

同樣是油條,難道鄧城人炸得跟別人不一樣?當地人都會自豪地說:是的。於師傅表示:

油溫必須控製在160℃至200℃之間,和麵用40℃溫水,裏麵要加白糖。醒麵時加生油,開始切條時要用熱油淋在麵上,而且擀麵杖也要放在熱油鍋裏蘸一下。

據一位在山西經營早餐點的參賽選手介紹,炸油條搭配賣稀飯、胡辣湯、包子,一天毛收入500元左右,一年能掙一輛小轎車。

據中華龍都網報道,當日12時比賽全部結束,大賽評出一二三等獎和5名油條致富帶頭人。拿著獎品,油條致富帶頭人範衛東感慨滿懷:

我下學就出去跟人家學炸油條,學了三年,自己出去創業,走南闖北走了好多地方,掙到了錢,在家裏蓋了房子,在市裏買了房子,自己又買了一輛車,還有幾十萬塊錢存款,油條大賽我今年第一次來參加,跟弟兄們在一起交流經驗,特別開心特別高興,獎不重要,重要的是參與。

鄧城鎮有6萬多人,2017年貧困人口4500多人,通過合作幫扶和巧媳婦工程脫貧1262人,其中從事油條產業脫貧成效顯著。為鼓勵這一產業持續發展,鄧城鎮通過開展技術培訓、資金幫扶,鼓勵更多的貧困戶學習炸油條技術,實現技術脫貧。鄧城鎮鎮長陳國平表示:

舉辦比賽可使更多的群眾,尤其是貧困戶從事此行業,實現脫貧致富。此後將持續組織舉辦,讓更多的群眾加入到此項工作中,把鄧城油條之鄉美譽推向全國。

炸油條背後的生意經

鄧城鎮變成油條鎮的故事,還要從一位下崗廚師說起。

據中華龍都網2014年報道,年過七旬的張有誌早年在鄧城鎮臘梅莊糧管所當廚師,後來糧管所倒閉,張有誌下崗。下崗後,多年吃商品糧的張有誌為吃飯犯了難:農村人都有地能收點糧食,孩子老婆不愁飯吃,而我靠啥來養家?幾經思量後,張有誌決定利用自己掌握的炸油條技術外出掙點養家糊口錢。

30年前,對剛達到溫飽水平的農村人來說,油條仍是種奢侈品。油條好炸,到哪去賣?思來想去,張有誌把目光鎖定了平頂山。為啥?因為張有誌幾經打聽得知,平頂山有煤礦,人比較富,而且礦上的職工早晚飯都有吃油條的習慣。於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張有誌攜家帶口來到了平頂山。

靠著在平頂山炸油條,張有誌實現了脫貧致富。隨著眼界的開闊,張有誌接著去了鄭州,後來輾轉來到西安炸油條。張有誌的經曆也引發鄧城鎮的村民爭相效仿。

張海江,就是鄧城鎮炸油條大軍的一位代表。他表示,炸油條要吃得起苦,每天淩晨1點就要起床,然後和麵、熱鍋、熬油,等油條炸出來後,早上四五點鍾就有民工來吃飯,到了六七點鍾,學生、上班族陸續出來吃早飯,他的小吃攤點迎來食客吃飯的高峰。隨後,他要一直忙到10點多。接著,要考慮到附近市場上買第二天用的材料。

如今,鄧城鎮的農民雖然仍很樸實,但他們早已不是過去那種麵朝黃土背朝天傳統思想觀念的農民,他們靠學到的炸油條技術,不但在走南闖北中開闊了視野,還以獨到的眼光在全國各地尋覓著新的商機。

陶明建,在山東單縣炸油條,一炸就是十幾年,問他為啥選單縣,他說得頭頭是道:單縣在蘇魯豫皖4省交界處,交通優勢明顯,還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人流量大且當地比較富裕,所以油條當然很好賣。

而屠家村的張華東,在安徽阜陽炸油條,他也有自己的一套生意經:阜陽是皖西北的重要門戶,地理位置好,人口是安徽省最多的,有人氣,才會有生意,這是他的總結。

當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願意學炸油條的手藝。據大河網去年報道,像眾多年輕人一樣,90後的許文龍曾經也有高大上的理想進南方工廠當工人。15歲那年,他從初中輟學後輾轉多地打工,但是一年到頭不盡人意,他決定回到父母身邊,學習油條烹飪,靠傳承父輩的炸油條技術安身立家。父子兩代人靠兩個早點攤,一年掙回了20多萬元的收入。

我這手藝算是祖傳了,俺爹在外麵炸油條20多年了,以前在山東、陝西都幹過,我也決心靠這門廚藝發家致富。許文龍說,大他1歲的媳婦兒當年嫁到他家,看中的就是炸油條的手藝,在俺這一片,不管年齡多大,會炸油條都是件很驕傲的事情。出去在外麵有人指點說這麽年輕就隻會炸個油條,但我從來不嫌這丟人,我也是靠雙手改變命運。

而在春節過後,這裏的油條大軍又將踏上尋夢征程,遠赴全國各地靠自己勤勞的雙手,點燃心中的小康夢。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他高調捐款20億後“消失”,如今早已換了副麵孔!
72歲曾誌偉和25歲女星合影,姿勢不雅惹爭議
那個縣城文科女,踩中張雪峰所有雷區後
年輕人最怕聽的兩個詞,綁架了我二十年
川普身家「飆破100億美元」!靠這投資狂撈69億

24小時討論排行

英軍威爾士親王號放棄進入南海 轉道前往澳洲
日媒:“日本先生”拒絕叫特朗普“爸爸”,這很對!
馬斯克"美國黨"2026投入選戰,民調:40%美國人支持
特朗普利用"瘋子理論"改變世界,對敵人和盟友都有效?
馬斯克“美國黨”明年參選 共和黨:他會成沒國家的人
馬斯克組建美國黨"挑戰兩黨製",巨額美債恐成焦點
俄共翻案:赫魯曉夫關於斯大林個人崇拜報告有錯誤
美國得州洪災死亡人數升至51人 其中包括15名兒童
馬斯克宣布成立新政黨,特朗普:荒謬
紐約時報:中國為何沒有批評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
"回不去的體麵":失業浪潮下中國年輕人為何"假裝上班"
亞馬遜100萬機器人上崗!即將超越人類員工?
美媒:美軍方和國會正在加快B-21隱形轟炸機生產速度
日男“世界第一長下巴”曬X光相 骨骼精奇嚇傻醫生
馬斯克杠川普"成立新政黨",專家剖析6大致命挑戰
汽車撞入購物中心!美國猶他州一商場發生爆炸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別小看早餐攤!這個小鎮靠炸油條一年掙了9個億

央視財經綜合 2018-02-13 03:58:41


原標題:不敢小看早餐攤了!這個小鎮靠炸油條一年掙了9個億

提起鄧城鎮,很多人會感到陌生。這個位於河南省商水縣西北部的小鎮,總麵積72平方公裏,因三國時魏國大將鄧艾在此屯兵,故名鄧城。

鄧城鎮如今有一個更響亮的稱呼中原油條之鄉。據河南都市頻道去年報道,鄧城鎮有6萬多人,其中2萬人靠祖傳炸油條手藝,外出經營早餐攤,每年能帶回來近9個億的收入!

近日,鄧城鎮組織了一年一度的炸油條大賽,這些致富能手,在油鍋前一決高低

小油條炸出大產業

2月9日,鄧城鎮廣場前一片沸騰,油香飄蕩。和麵、開火、切條、揉形、下鍋隨著選手一個個登台,一根根黃燦燦的油條出鍋,惹得圍觀人群直咽口水。

據大河網報道,大賽評委會成員魏紅表示:

我們從油條的色澤、蓬鬆度、口感、形狀、吸油率等幾個方麵進行評判打分,最終會評選出今年的油條王。

而對於選手們來說,如此高大上的打分標準,則絕對考驗他們的技術。從和麵到掌握火候,再到下鍋翻滾,有一個環節稍不注意就會失分。有著豐富炸油條經驗的村民於師傅說。

於師傅介紹,他從事炸油條40多年了,同樣的麵、同樣的油、同樣的鍋,炸出來的油條口感、色澤也會有差別。分辨油條是否加入添加劑的標準是,兌入添加劑的油條入口發硬,未使用添加劑的油條入口軟,嚼起來不費勁。

同樣是油條,難道鄧城人炸得跟別人不一樣?當地人都會自豪地說:是的。於師傅表示:

油溫必須控製在160℃至200℃之間,和麵用40℃溫水,裏麵要加白糖。醒麵時加生油,開始切條時要用熱油淋在麵上,而且擀麵杖也要放在熱油鍋裏蘸一下。

據一位在山西經營早餐點的參賽選手介紹,炸油條搭配賣稀飯、胡辣湯、包子,一天毛收入500元左右,一年能掙一輛小轎車。

據中華龍都網報道,當日12時比賽全部結束,大賽評出一二三等獎和5名油條致富帶頭人。拿著獎品,油條致富帶頭人範衛東感慨滿懷:

我下學就出去跟人家學炸油條,學了三年,自己出去創業,走南闖北走了好多地方,掙到了錢,在家裏蓋了房子,在市裏買了房子,自己又買了一輛車,還有幾十萬塊錢存款,油條大賽我今年第一次來參加,跟弟兄們在一起交流經驗,特別開心特別高興,獎不重要,重要的是參與。

鄧城鎮有6萬多人,2017年貧困人口4500多人,通過合作幫扶和巧媳婦工程脫貧1262人,其中從事油條產業脫貧成效顯著。為鼓勵這一產業持續發展,鄧城鎮通過開展技術培訓、資金幫扶,鼓勵更多的貧困戶學習炸油條技術,實現技術脫貧。鄧城鎮鎮長陳國平表示:

舉辦比賽可使更多的群眾,尤其是貧困戶從事此行業,實現脫貧致富。此後將持續組織舉辦,讓更多的群眾加入到此項工作中,把鄧城油條之鄉美譽推向全國。

炸油條背後的生意經

鄧城鎮變成油條鎮的故事,還要從一位下崗廚師說起。

據中華龍都網2014年報道,年過七旬的張有誌早年在鄧城鎮臘梅莊糧管所當廚師,後來糧管所倒閉,張有誌下崗。下崗後,多年吃商品糧的張有誌為吃飯犯了難:農村人都有地能收點糧食,孩子老婆不愁飯吃,而我靠啥來養家?幾經思量後,張有誌決定利用自己掌握的炸油條技術外出掙點養家糊口錢。

30年前,對剛達到溫飽水平的農村人來說,油條仍是種奢侈品。油條好炸,到哪去賣?思來想去,張有誌把目光鎖定了平頂山。為啥?因為張有誌幾經打聽得知,平頂山有煤礦,人比較富,而且礦上的職工早晚飯都有吃油條的習慣。於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張有誌攜家帶口來到了平頂山。

靠著在平頂山炸油條,張有誌實現了脫貧致富。隨著眼界的開闊,張有誌接著去了鄭州,後來輾轉來到西安炸油條。張有誌的經曆也引發鄧城鎮的村民爭相效仿。

張海江,就是鄧城鎮炸油條大軍的一位代表。他表示,炸油條要吃得起苦,每天淩晨1點就要起床,然後和麵、熱鍋、熬油,等油條炸出來後,早上四五點鍾就有民工來吃飯,到了六七點鍾,學生、上班族陸續出來吃早飯,他的小吃攤點迎來食客吃飯的高峰。隨後,他要一直忙到10點多。接著,要考慮到附近市場上買第二天用的材料。

如今,鄧城鎮的農民雖然仍很樸實,但他們早已不是過去那種麵朝黃土背朝天傳統思想觀念的農民,他們靠學到的炸油條技術,不但在走南闖北中開闊了視野,還以獨到的眼光在全國各地尋覓著新的商機。

陶明建,在山東單縣炸油條,一炸就是十幾年,問他為啥選單縣,他說得頭頭是道:單縣在蘇魯豫皖4省交界處,交通優勢明顯,還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人流量大且當地比較富裕,所以油條當然很好賣。

而屠家村的張華東,在安徽阜陽炸油條,他也有自己的一套生意經:阜陽是皖西北的重要門戶,地理位置好,人口是安徽省最多的,有人氣,才會有生意,這是他的總結。

當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願意學炸油條的手藝。據大河網去年報道,像眾多年輕人一樣,90後的許文龍曾經也有高大上的理想進南方工廠當工人。15歲那年,他從初中輟學後輾轉多地打工,但是一年到頭不盡人意,他決定回到父母身邊,學習油條烹飪,靠傳承父輩的炸油條技術安身立家。父子兩代人靠兩個早點攤,一年掙回了20多萬元的收入。

我這手藝算是祖傳了,俺爹在外麵炸油條20多年了,以前在山東、陝西都幹過,我也決心靠這門廚藝發家致富。許文龍說,大他1歲的媳婦兒當年嫁到他家,看中的就是炸油條的手藝,在俺這一片,不管年齡多大,會炸油條都是件很驕傲的事情。出去在外麵有人指點說這麽年輕就隻會炸個油條,但我從來不嫌這丟人,我也是靠雙手改變命運。

而在春節過後,這裏的油條大軍又將踏上尋夢征程,遠赴全國各地靠自己勤勞的雙手,點燃心中的小康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