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瘋傳IPO引狂熱 雷軍10億賭約叫板勝負將分曉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投資者報》 記者 劉露揚

  2011年8月16日,中國科技界發生了一件大事。雷軍的小米科技發布了國內首款雙核1.5G手機小米1,開啟了整個國內智能手機行業的新紀元。這是人們第一次發現,原來除了昂貴的蘋果手機之外,物美價廉的國產智能機也能夠如此出色地滿足人們的需求。憑借小米一戰成名的雷軍也因被比喻為中國的喬布斯而被稱為雷布斯。其獨特的口碑及情懷模式也引來眾多中國手機廠商的競相模仿。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競爭者的加入,以及國產手機大廠相繼瘋狂圍攻低價市場,小米昔日的輝煌一度黯淡下來,甚至有人斷言,小米的時代已經終結。2016年,小米更是遭遇滑鐵盧,在華為、OPPO和VIVO等廠商銷量激增的同時,小米銷量暴跌36%。而就在人們以為小米已經不行了的時候,2017年10月,小米卻提前完成了當年1000億人民幣的營收目標,安穩地走出了低穀期。2018年新年伊始,小米更是新動作不斷,1月15日,多家媒體同時爆料小米即將IPO的消息。

  那麽小米IPO的細節究竟是怎樣的呢?會選擇在哪裏IPO ?確切的時間會是什麽時候?估值是多少?《投資者報》記者聯係到了小米品牌部的相關負責人,關於IPO傳聞,該負責人未予否定,但有關於更多IPO的細節,對方表示不予置評。

  引投資者遐想不斷

  有消息稱,有數十家中外投行參與進了這場激烈的承銷商資格競標。目前已有高盛、摩根士丹利、瑞信和德銀率先搶得入場席位。

  不過,這份名單並非最終版本,上麵的承銷商數字可能會繼續擴大。有知情人士表示,小米承銷商名單中還將有中資投行的身影,但目前後者的名單還未出爐。

  有如此多的投行爭相競逐,可見其承銷費用非常可觀。因而關於小米的估值,也引得投資者遐想不斷。目前傳聞的數字有500億美元、1000億美元,甚至還有雷軍會將估值目標定位在2000億美元的消息。

  對於2000億美元估值的傳聞,小米科技投資部的並購業務負責人孫誌超公開在社交媒體上予以否定。據孫誌超描述,在1月9日小米科技的內部會議上,小米科技的高層管理人員曾表示,要找出這個稱估值可達2000億美元的內部人員,一旦找到將予以開除處分。

  而對此前雷軍因IPO將成為中國首富的傳聞,一位小米的工作人員也在其個人社交媒體上對這種說法予以否認。

  肥肉遭投行爭相競逐

  那麽小米真正的估值究竟會是多少呢?

  有投行人士認為,小米估值即便達到1000億美元仍是一個合理的數字。衡量小米的估值並不能隻看手機業務,小米的另一半價值是在手機之外。

  早在2014年年底,小米公司E輪融資的估值就已經達到450億美元。在經曆了2015年和2016年的低穀期後,小米2017年實現翻盤,成為唯一一個在銷量大幅下滑後,成功逆轉的手機廠商。現如今,小米不再將自己定位於手機廠商,而是一個超級大市場,是硬件、新零售和互聯網的組合。小米宣布,其智能家居生態鏈已經初具規模,2017年盈利200億元人民幣。

  美國東部時間12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表示,小米生態鏈公司華米已經提交了IPO招股書。作為小米的生態鏈公司,此次華米科技提交IPO招股書,其上市或對小米的估值產生較大影響。

  招股書中顯示,華米科技擬議的最高籌資額為1.5億美元,在納斯達克全球市場板塊上市,股票代碼為HMI。招股說明書中暫未透露首次公開招股的發行價格區間及股票發行數量。

  此次華米科技提交的IPO招股書並未公布具體定價,但通過其內容可以了解,華米科技2017年前三季度營收近13億元人民幣,淨利潤為9537萬元。2016年同期營收為9.4億元,全年營收15.6億元,同期虧損1904萬元,全年淨利潤2394萬元。

  子公司登陸美股是否預示著小米科技也會登陸美股呢?現在下此定論還為時尚早,對於小米科技這一潛在的超級獨角獸展開追逐的不僅僅是投行,還有不同地區的交易所。有分析人士認為,港交所近期終於表示願意開放同股不同權(指資本結構中包含兩類或者多類代表不同投票權的普通股的架構)公司的上市,也被認為是不想在阿裏巴巴集團之後再錯過小米等科技大公司的誠意示好之舉。

  10億賭約勝負將分

  2013年,雷軍曾向格力董事長董明珠發起挑戰,表示五年內如果小米營業額無法超過格力,則輸給董明珠一塊錢。董明珠回應,一塊錢不要再提,要賭就賭10個億。雷軍則豪言:我們是中國創造,你是中國製造。所以10億人民幣,我們必勝。當年,小米的營業額為316億元,格力的營業額為1200億元。

  轉眼間,五年即將到來,賭約還剩不到一年,格力的發展依舊穩健,小米卻早已不是當年那個小米。截至2017年10月,小米營業額突破了1000億元,而格力截至當年9月30日的營業收入為1120.3億元,距離董明珠在2012年提出的2018年2000億的目標還有不小距離。

  去年,家電業專家劉步塵表示:董明珠曾稱,格力每年營收增長比例為20%,其2017年如若達到1500億元的營收,那麽格力在2018年的營收將達到1800億元。而今年小米的營收規模有望超過1000億元。單從營收規模來看,小米目前與格力電器相差很大。不過目前格力的營收相對較為單一,主要依靠空調產業,其智能設備等新產業還在培育之中。從未來的市值和規模的成長性來看,小米更勝一籌。

  產業經濟觀察家洪仕斌也曾公開表示:如果小米IPO成功,則其市值將遠超格力。而IPO成功,也將助推小米在產業上的擴張,給小米的規模提升帶來巨大的想象空間。此外,多年來格力一直發揮穩定,其智能設備等新興產業也已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

  在這個至關重要的時間點,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市場普遍猜測雷軍會通過小米的IPO來贏得這一場賭局。小米一旦成功上市雷軍可謂是勝券在握。不過真正的較量才剛剛拉開帷幕,最後究竟會鹿死誰手,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