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泉VS章子怡:同班不同路,條條都算數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更多新聞請進入文學城“怒放的戀情”專題頁麵

婉兮 |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婉兮清揚”

我們提起章子怡,想到的都是烈焰紅唇,倔強的眼神和赤裸裸的野心。

我們談論袁泉,用到的詞卻是文藝清新,恬淡的外表和輕盈盈的姿態。

一個像肆意張揚的紅玫瑰,一個像靜默溫柔的白玫瑰。這樣的兩個人,按理說並沒有放在一起描寫的可能。

但我們把目光往回挪21年,就會發現,1996年的那個秋天,她們同時走進了中央戲劇學院,做了同班同學。這個班級的其他成員,是秦海璐、梅婷、胡靜、曾黎、劉燁……

“全國的人精都在這裏了。”

她們曾站在同一個起點上,但終究還是有了個完全不一樣的以後。

01

進中戲的姑娘,大多有個艱苦學藝的童年和少年。

章子怡和袁泉,都是11歲那年住進集體宿舍的。不同的是,袁泉進了中國戲曲學院附中,章子怡去的是北京舞蹈學院附中。

熄燈之後,北舞附中的女生宿舍總會閃出一個纖細瘦弱的身影,她踮著腳尖,輕巧卻快速地往練功房溜去,然後悄無聲息地劈叉、壓腿、下腰。練上一陣兒後,又偷偷摸回宿舍爬上床,把腿壓到牆上,帶著隱隱約約的疼痛入睡。

那是十一二歲的章子怡,老師說她的柔韌度不好,她特別害怕自己因為表現不好被學校退回去,“那就太丟臉了”。

哪怕入學時,她是從兩千個報考學生中脫穎而出的,唯一被錄取的佼佼者。

此時的袁泉大概正在寫信,她向父母傾訴自己的煩惱:“我的腿特長,腳尖老是貼不到腦門,因為這個老師老拿話挖苦我。”

父母回信說:“泉泉,做父母的理解你,心疼你。我們絕不會在你竭盡全力暫時達不到目標時,還要你去拚命。”

在後來的7年時間裏,袁泉陸陸續續和家人通了279封信,通過文字化的情感交流來尋求內心的安定。

這種力量是溫柔寧靜的,有別於章子怡的倔強孤傲。但無論如何,這兩個女孩都用各自的方式在成長。

一個人要走的路,或許在少年時期便已透出征兆。

決定命運的,是個人性格與時代背景雜糅在一起形成的、一種既偶然又必然的東西。

02

先成名的是章子怡。

1998年,19歲的她被張藝謀選中,出演《我的父親母親》中的女主角招娣。電影上映後,“章子怡”這三個字街知巷聞,成為一夜走紅的代名詞。

再往後,戲約陸陸續續地找上門來。梅婷早已經和張國榮拍了《紅色戀人》,袁泉也接到了人生中的第一部電影《春天的狂想》。

憑借這部電影,初出茅廬的她斬獲分量不輕的金雞獎最佳女配角。

兩人都是幸運的女孩。因為在很年輕的時候,她們就已經得到命運之神的眷顧,遇見好角色和好導演,然後被認真打磨、細細雕琢。

一轉眼,就到了畢業分配。當時,中央實驗話劇院的院長點名從她們班要3個人:章子怡、秦海璐、袁泉。

章子怡不感興趣,她的那顆功利心潛伏已久,又早早被推入名利場的風口浪尖。所以,緊接著《我的父親母親》而來的,是《臥虎藏龍》。

李安執導,周潤發、楊紫瓊加盟,這是一部注定會在國際上引發轟動的影片。她的選擇再明白不過了。

但袁泉興高采烈地去劇院報道,後來她說:“我很早就知道,舞台是我畢生所愛。”

早早地知道自己要什麽,就是一種了不起的才華。未來會省去許多兜兜轉轉,人生也會少一些不必要的猶豫和遲疑。

03

2000年的柏林電影節,章子怡穿著一身紅肚兜亮相。

當時的她,沒錢,也沒有品牌讚助,但那年輕無畏的眼神透著毫不掩飾的欲望。

當時的新聞報道說:“張藝謀事前曾囑咐章子怡不要一起上台,可是章子怡沒聽,緊跟著他上台領獎,令張藝謀老大不開心。因為在通常情況下,凡是重大的國際電影節,得獎時都是導演上台。”

於是,穿著大紅肚兜上台的中國姑娘章子怡,瞬間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太美麗、太高調、太生機勃勃,也太引人側目。

正因為如此,章子怡總給人一種野心勃勃的侵略感。她的美,也總是充滿了攻擊性和壓迫性。

這樣的事情在袁泉的世界裏根本不可能發生。在她公開的所有私人照片裏,我們幾乎看不到一件色彩鮮豔款式出格的衣裙。

所以,一個人的穿衣哲學,大概也是她的人生哲學。

一位知乎網友曾在798兒童美術機構遇到過袁泉,她的孩子在那裏學畫畫。

課程將近兩小時,袁泉跟其他家長一起坐在沙發上等。不同的是,她每次都帶一本書來看,不玩手機,也不和一旁的家長閑聊,隻是低著頭,專注於手上的閱讀。

“從頭到尾一直那麽安靜地看書,其他家長都不會去打擾。”

書讀得多了,人也自然會沉靜下來。對世界和自身,都能有更清醒的認識,所以知道自己想去哪兒、怎樣去。

目標不同,路就不同,心思和步伐,也都會不同。

04

但論起拚命來,這兩人倒是一模一樣。雖然一個投身電影銀幕,一個奮鬥在話劇舞台。

2003年,《趙氏孤兒》排演現場忽然傳來一聲驚呼,隻見女主角袁泉痛苦地趴在地上,一張五官深邃的臉痛苦到變形。

救護車呼嘯而來,袁泉被診斷為鎖骨粉碎性骨折。同樣的皮肉之苦,章子怡在三年前也受過。

那是《臥虎藏龍》的拍攝現場,吊威亞的工作人員已就緒,導演李安目不轉睛地盯著監控。忽然,他呆住了。因為他發現,章子怡在直接拿臉往牆上撞!

吊威亞時,人的本能反應是用手護住頭,而她的本能,是拚命演好這一場。

這就是章子怡在《演員的誕生》裏提到的那種信念感,也是她和袁泉、乃至所有優秀演員之間的共同點。

每個人的生命裏,都有那麽一些值得你用盡全力去爭取並守護的東西。當你找到它,生命就有了一大半的意義。

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麽的人,都懂得放棄一部分,深耕一部分。

張紀中籌拍央視版《笑傲江湖》時,曾出價200萬邀請章子怡出演嶽靈珊一角,她看到合約時大吃一驚,還欣喜地告訴身邊的朋友:“200萬可以在北京買套大房子了,這下我也有錢了!”

但她的想法被張藝謀否決了,理由是:“要想出大名,就一定要走大銀幕路線,不要為了一點蠅頭小利把前途給毀了。”

或許正是“出大名”的念頭鼓舞了她,那個時候,名利之於她,就如同舞台之於袁泉。

05

袁泉的畢業大戲是話劇《梁山伯與祝英台》,當時接連演了好幾天,附近的小孩們經常跑來看。

小觀眾們來的時候,總是先探頭進來問:“今天袁泉姐姐上嗎?”

如果得到的回答是否定的,他們就轉身離開,毫不猶豫。

這是袁泉應得的讚譽,還在大學時,她就放出豪言來:“除了讀書上課,我想24小時都住在劇院”。

因為劇院能給她帶來安全感,而所謂的安全感,就是有規律地生活。

當年被分配到劇團後,袁泉接到的第一部話劇叫《我聽到了愛》,她在裏麵扮演一個聾啞女孩。她非常享受那種狀態,大家一起排練、演出、討論,像普通人一樣上下班

事實上,愛演話劇的演員真心不多見。

o   第一、話劇無法NG,對演員的要求非常高。整部戲排練下來,不能有任何停頓,一遍不過就從頭再來,直到表情肢體語言過關為止,需要耗損大量的體力和精力。

o   第二、話劇很小眾,觀眾數量無法與影視相比較。也就是說,演話劇的人很難做到大紅大紫名利雙收。

關於這個問題,袁泉在她的專輯《孤獨的花朵》裏寫下這麽一段話:

樹林中有兩條路,

而我,選了那條較少人走的路。

所以,舞台回饋了她精妙的演技,淡然的姿態,以及與老舍、曹禺等老一輩藝術家並肩,入選“中國話劇百年名人堂”的殊榮。

所有的得到都意味著失去,而所有的失去,都會以另一種方式回歸。

06

曾經的章子怡幾乎得到過全世界。

當27歲的她抵達威尼斯,電影節主席馬可·穆勒親自前往碼頭迎接,甚至在眾目睽睽之下向章子怡跪拜:“歡迎皇後娘娘!”

《夜宴》首映時,馬可·穆勒再次雙膝跪地,迎接踏入電影宮台階的章子怡,號稱自己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當時,她是西方電影界的寵兒,26歲就當了奧斯卡最年輕的終身評委。

《時代周刊》曾評價說:章子怡是中國送給好萊塢的禮物。

名氣地位一來,愛情自然也跟著來敲門。那幾年,章子怡的男友從猶太富商到霍家公子,個個非富即貴。

人人都說,這不過是美色與權貴的齟齬交易,她的所作所為,也無非是用美貌換取通往金字塔尖的捷徑。可她毫不隱瞞,也毫不避諱。

情感生活是價值觀的另一種投射。你是什麽樣的人,就會遇到什麽樣的愛情。

所以,袁泉這一生,至今也隻愛了一個人。

唯一的八卦新聞,是和夏雨鬧分手時,在媒體麵前紅了眼眶。好在,她和這個相戀多年的男人,最終還是從校服走到婚紗,從校園走進了家門。

07

到了今天,這兩個女人都已經當媽了。

據說不跟劇組拍戲時,袁泉一天的生活是這樣的:

o    早上起來把女兒送到學校後,她就去健身房鍛煉;

o    下午4點前往劇院化妝,準備上台;

o    每晚11點左右,完成當天的話劇工作,回家休息。

《爸爸去哪兒》火遍大江南北時,欄目組也曾邀請過夏雨和夏哈哈,可他們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袁泉說:“女兒和爸爸待在一起的時間很多,關係很好,用不著上綜藝節目。”

圈內人形容這對夫妻,“在沒有作品的時候,袁泉和夏雨就像人間蒸發了,似乎已經退出了娛樂圈。”

他們都是懂得給生活做減法的人,明白世上90%的事情與自己無關,所以很少出現在那些流光溢彩星光熠熠的場合。

但章子怡上一次上熱搜,正是在著名的芭莎慈善晚宴上。

那一刻,她正在和劉嘉玲淡定地聊天,一聽到蘇芒喊著“拍照啦”,便猛地脫去外衣露出香肩凹造型,一副“老娘最美最拽”的霸氣逼人,依稀仍是柏林電影節上穿著紅肚兜傲視群芳的模樣。

最近的一次,則是在綜藝節目中拍桌子扔鞋子,用“毫無信念感”來怒懟流量小花的演技。

她能抱著女兒低眸斂眉溫柔慈悲,也依然能氣場全開地睇視眾生。哪怕她曾墜入深淵,哪怕她嫁了所有人都認為不般配的男人。

赤手空拳打出的天下經得起任何形式的狂妄任性,因為她始終都是那個有資本有力量的章子怡,這是所有人都拿不走的東西。

那種刻進骨髓融進血液的東西始終未變,無論章子怡,還是袁泉。

08

一定有許多人勸過章子怡:你稍微低調一點掩飾一點,那樣對你有好處。

因為含蓄內斂的中國人,向來痛恨把成功欲寫在臉上的人,尤其是女人。

也肯定有人向袁泉建議:多增加些曝光度,適當炒作一下也是有必要的。

畢竟時代喧囂世界嘈雜,曲高難免和寡,倒不如隨波逐流。

但這一次,她們的態度是一模一樣的:你們盡管說,反正我不聽!

因為,她們都是很早時,就清楚明白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麽,並懂得為之付出的那種人。

這樣的人,自始自終都會把生活掌控在自己手中。不過,當清醒、倔強與強烈的自由欲糅合在了一起時,她們的一生就注定不會太容易。

但一切又都像《明朝那些事》寫的那樣:成功隻有一種,就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

哪兒有什麽標準答案啊?

成功和幸福從來都無法規定模板來按圖索驥,但也殊途同歸。畢竟人人生而不同,經驗可借鑒,卻無法原樣複製。

而人性最深層次的追求與執著,也無非是來自內心的充盈和自在。

適合所有人的路並不存在,哪怕曾經站在同一起跑線,麵向同一個未來的袁泉和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