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球致富?96%球手1分撈不著 李娜年入500萬賠光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德約為分錢欲揭竿而起?

  基本上來說,我們都在同一條船上,所有的球員,ATP官員,再加上賽事組織方。我們的使命是一起把這項運動變得更好。

  這是2016年6月,諾瓦克-德約科維奇當選球員工會主席的時候演講的總結詞。不知道上周五的2018年首次球員工會開到一半,ATP官員和其他非球員的工作人員被德主席請出會場的時候會不會想起他當初說過的這段話說好的大家都是一條船上的戰友呢?怎麽轉眼就有了階級敵人的架勢?

  



  關於球員閉門會議內容,德約和副主席安德森口風都非常緊,其他大多數球員也都聰明地避而不談。於是一時間小道消息四起,有傳言德約科維奇甚至會考慮用退賽的方式要挾賽事組織方和ATP進一步提高球員的獎金分成。有些人調侃德約科維奇不愧是前南斯拉夫國家出身,無產階級革命的套路學得相當到位;還有人質疑球員過於貪婪,比如德約科維奇本身就是福布斯財富榜上的常客,進一步要求加薪是無理取鬧。

  你們把我描述成一個貪婪的人,就是想要更多的錢,當時我很高興能有個機會跟所有人聊聊,那些話題我們從來沒有機會大規模討論。確實,上周的那場閉門會議幾乎集結了世界排名前50的所有男子球員,所以我們都希望可以私下談(所以才請官員們出去),整個過程都很正常,很客氣。

  



  德約依然不肯透露具體的議題,但是副主席安德森承認當天的話題確實與球員收入有關,但是重點並不是頂尖運動員可以賺多少錢,而是整個職業球員群體的收入問題,特別是較低排名的職業球員的收入問題。

  以大滿貫為例,球員得到的獎金隻占賽事利潤的7%左右,而美國職業棒球在這方麵付給球員的報酬是其利潤的50%,安德森轉述了德約科維奇在當天會議上舉的例子,很顯然我們有很長的路要走。

  



  大半網球選手零獎金

  說到這裏或許會有人質疑這種努力的必要性,畢竟在普通人看來職業網球運動員都過著令人羨慕的生活,他們瀟灑遊遍世界,參加上流社會的社交活動,身邊有粉絲追逐,頂尖高手還是福布斯財富榜上的常客。特別是女選手,世界上沒有哪一項其他職業運動的女選手能像女子網球明星那樣獲得與男選手相同水平的收入。跟這樣的一個群體探討溫飽問題有必要嗎?

  還有一部分球迷對於職業網球運動員收入差距的問題有所了解,但是他們認為職業體育不就應該憑實力說話嗎?你想要更多收入就往上爬嘛!這樣的觀點看上去也很有道理,那麽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

  



  WTA總決賽就像是辣妹時尚派對

  2014年底,ITF曾經發布過一份跨越12年的網球人口普查報告,全麵記錄了從千禧年到2013年之間職業網球的發展軌跡。根據那份報告的記載,2013年登記在冊的男子職業選手有8874人,其中3896人拿不到一分錢獎金;女子職業選手有4862人,其中2212人沒有拿到任何獎金。即使在比賽中獲得了獎金,也不意味著這些球員就可以靠獎金過活網球是一項非常昂貴的運動,裝備、訓練場地、教練、比賽過程中的旅行花費等等全部都要由球員自身負擔,而這筆費用根據ITF的數據統計,即使不包含團隊成員的花費,每年也起碼需要約4萬美金。

  



  患抑鬱症直至流落街頭的中國前網球手董財康

  336和253,這是ITF統計數據中給出的男子和女子維持獎金和比賽費用基本平衡的最低排名,也就是說低於這兩個排名的職業選手實際上都是在負債比賽的。這方麵我國的男子網球選手可以給出非常直觀的範例,目前中國排名前五位的男子職業選手恰好基本都在200名到350名這個溫飽區間,我們來看看他們的數據:

  張擇,目前世界排名189位,轉職業13年,職業生涯獎金不到80萬美元,最高排名148位;

  吳迪,目前世界排名241位,轉職業9年,職業生涯獎金70萬美元左右,最高排名191位;

  李喆,目前世界排名321位,轉職業14年,職業生涯獎金36萬美元,最高排名210位。

  



  已經轉職業13年的吳迪還在溫飽線上掙紮

  數據一目了然,這三位也都是我國體製內培養出的職業運動員,代表了目前國內男子網球運動的最高水平。如果僅僅依靠比賽獎金過活他們的收入水平恐怕還趕不上一般的白領。確實,中國的男子網球運動水平不高,但是如果與同樣在國際上排不上號的足球運動相比,同樣高度職業化、商業化的網球運動給與普通選手的福利實在太少。

  還有排在309位的吳易昺,作為中國男子網球的新希望,去年獲得美網青少年組冠軍的吳易昺的職業生涯還沒有定型,但是體製內放養的他的成長曆程已經充分體現出網球運動的貴。按照吳易昺母親的說法,為了培養兒子吳家已經投入了上百萬元人民幣。吳家家境殷實,所以可以獨立培養吳易昺到如今的地步,但是如果沒有國家的支持,這種水平的花費即使對於新興的城市中產家庭來說都很難承受。

  



  吳易昺選擇了體製內放養的發展道路

  轉職業反而賠錢

  而且與大多數人的認知不同,培養一位網球選手花費最高的並不是開始的那幾年,反而是在轉職業之後。包括中國在內,大多數對體育有一定公共投入的國家對於小球員的培養其實都有相當程度的補貼。比如中國一姐李娜曾經效力的湖北省體委,每年都會拿出500萬元左右補貼小球員的培養,一個孩子從6歲開始打球,到16歲之間,因為不需要聘請大牌教練、很少出國比賽等等因素,平均花費一般都可以控製在10萬人民幣以內。但是一旦正式踏入職業圈子,上麵提到過的長途旅行、聘請教練的費用就會陡然增加;而網球作為一項對抗性極高的運動,受傷是不可避免的,所以理療師也是球員團隊的標配。任何一個國家對於本國普通運動員的補貼都不可能覆蓋到如此的程度,許多頗有天賦的球員最終都被壓垮在這道坎上,這其中最典型的的例子就是獲得2011年美網青少年組冠軍的英國小將奧利-古爾丁(Oli Golding)。

  我當時想努力找個能讓我好好訓練的地方,因為我家附近的網球中心關閉了,去別的地方訓練要麽成本太高,要麽設施不夠好,達不到職業水準的要求,古爾丁在去年接受英國媒體采訪時這樣說,這位曾經被寄以厚望的天才已經早早退役了,轉職業之後的那一年我打得不順利,心裏非常苦惱,也沒有足夠的錢支撐我繼續到國外比賽了。

  



  希望之星因錢網球夢碎

  網球精英化是近些年越來越無法忽視的問題,現有體係下的職業網球正在朝著高投入、高風險的一路狂奔。任何職業運動的繁榮發展都需要廣泛的參與度,也就是所謂的群眾基礎。在任何職業運動中出身貧寒的孩子通常能被激發出更大的能量,比如足壇的羅納爾多等巴西名將,NBA的眾多黑人明星都是極好的例子。網球名將莎拉波娃也曾經在自傳中描述過那些家境殷實的孩子上進心不足的現象:她們說說笑笑,隨便揮揮拍子,因為她們不用擔心房租之類的問題。

  網球太貴了,德約科維奇的好朋友,塞爾維亞網協主席這樣感慨,所以現在父母們更傾向於讓孩子去練一些成本不那麽高的運動,這對網球整體的發展沒有好處。

  



  莎娃剛到美國時曾無家可歸

  李娜也一年賺80萬刀險負債

  隨著千禧年之後網球運動在全球的普及發展以及相關運動科技的發展,旅行費用、裝備費用這兩塊的花費與上世紀90年代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剛剛加入德約科維奇教練團隊的老將斯捷潘內克曾經說過世界排名前200位的男子選手在天賦和競技水平方麵其實沒有太大的差別(這方麵女子選手會大一些),教練的水平、理療師的水平、訓練環境、裝備等級,這些硬件條件的差距才是職業球員從一般高手到頂尖高手不得不想辦法跨越的一道坎。而如果你的獎金收入僅僅能夠維持最低水平的團隊運轉,又沒有出眾的外表或者廣泛的人脈來吸引讚助商的目光,想要憑借一己之力追上越來越高端的第一集團簡直是天方夜譚。

  以李娜為例,兩屆大滿貫得主、世界排名第二的娜姐不論競技水平還是個人收入在職業網壇都處於第一梯隊。根據她自傳中的記載,在聘請以名帥卡洛斯為首的教練團隊之後,她每個賽季的實際支出高達700萬人民幣,這其中有350萬都花在團隊身上。這些費用包含僅有三四個人的團隊人員工資、機票、住宿等等,而她在單飛的第一年獎金隻有不到80萬美金(人民幣500萬左右其實已經非常可觀),如果不加上代言費之類的場外收入,她一年就要虧200萬負債打球了。不過高水平的團隊給李娜帶來的收益也是顯而易見的,贏取大滿貫讓她走上巔峰,捧起獎杯的身影背後是大量金錢鋪就的道路。

  



  李娜隻有兩三個人的團隊一年要花費700萬

  我們再把目光放到中遊球員的身上看一下,2013年的時候福布斯雜誌曾經專門采訪過當時世界排名92位的美國老將邁克爾-盧梭(Michael Russel)當時他剛剛在南美的厄瓜多爾贏得了一項挑戰者級別賽事的冠軍,然而5000美元的獎金甚至還不夠他這一趟的差旅費。作為世界排名前100位的選手,這位老將的年平均獎金收入在10萬美金左右,還有6萬美金左右代言等等場外收入。但是單單旅行和吃住一項的花費就高達3萬5千美金,以至於他不得不自己給自己的球拍穿線,因為一項賽事的穿線費用可能高達300美金,一年下來光是穿線就花掉9000美金對他來說實在吃不消。他的教練不能經常陪他比賽,因為他實在付不起第二份機票錢在這樣的前提下,排名在百位左右的盧梭在大滿貫中首輪有可能會碰到的對手是被頂尖團隊簇擁的高級種子,取得突破的難度可想而知,然而其實對於大多數普通網球選手來說,能進入大滿貫正賽簽表就已經非常不容易。

  



  排名第92位的老將贏得比賽獎金甚至不夠路費

  收入問題催生老齡化費納決

  職業網球老齡化也和收入不平衡有關,去年費德勒和納達爾兩位老將稱霸網壇將職業網球老齡化的問題推到了風口浪尖。根據《經濟學家》雜誌的統計,世界排名前100位的男子球員的平均年齡已經從1990年的24.6歲增長到了2017年的28.6歲;女子方麵則是從22.8歲增長到了25.9歲。這個現象的成因相當複雜,比如全世界都麵臨著老齡化問題,比如戰後第三代人口普遍缺乏進取性的社會現象等等,但是網球運動愈發昂貴和低排名運動員的低收入之間的矛盾其實也是網壇青黃不接的重要成因。讓我們把範圍從排名前100放大到排名前1000,就可以清晰地看到打網球的人群總體年齡並沒有太大波動甚至平均年齡還略有下降,隻是初出茅廬的年輕人越來越難以進入排名前100的行列。

  



  該打土豪費納分田地?

  聊到這裏又回到了開頭的話題,是不是因為像德約科維奇、納達爾、費德勒這樣的頂尖球員霸占了絕大部分獎金,才讓低排位選手這樣捉襟見肘呢?從獎金分配的百分比上看似乎確實如此,根據ITF的數據統計,排名前1%的男選手(約50人)撈走了獎金池裏60%的份額;而排名前1%的女選手(約26人)贏取了51%的女子比賽獎金。低排位的選手又不像頂尖球員那樣擁有大量代言、讚助的機會,貧富差距確實會慣性拉大。以今年澳網為例,澳網總獎金達到5500萬澳元,其中男單獎金達到2044萬,冠軍1人將分走400萬,獨自分走了20%。去年費德勒再斬兩個大滿貫,助他的獎金總額來到了1.1億元一個低排位甚至TOP10以外球員畢生無法企及的天文數字。

  但是就像前麵提到的,以足球運動員為例,C羅拿著45萬歐元的周薪,也沒有人抱怨說他應該把獎金分給西班牙乙級聯賽的某個不知名運動員實際上後者也無需他的接濟,因為在歐洲五大聯賽中即使是丙級隊伍的正選運動員也可以拿到一份足以舒適生活的薪水,而且外出比賽的食宿費用是由俱樂部來承擔。

  



  ITF給出的數據顯示,如果把整個賽季的所有比賽獎金完全平均地分配給每一位登記在冊的職業球員,那麽每位男子球員能得到多少錢呢?3萬2千美元。女子因為運動員數量少一些,分到每個人頭上的有4萬5千美元也就是說如果平均分配所有獎金,那麽其實每個人能拿到的數目甚至還達不到打一年球的基本成本。即使換個思路,把全部獎金隻分配給世界前500名的選手(這些人其實已經是水平非常高的職業球員),每位男女選手也隻能分別拿到32萬美元和24萬美元的獎金對比一下上麵提到的培養一位職業網球選手所需的成本,這種水平的收入確實顯得有些無奈。

  說到這裏相信各位球迷也都能更加理解這次德約科維奇牽頭的工會運動的主要訴求了,頂尖球員的高收入不能掩蓋網球運動獎金總體偏低的現實,低排位普通球員生活難以為繼對於職業網球運動的長遠發展危害很大。但是頂尖球員對於票房、讚助商、轉播商方麵的貢獻是巨大的,不可能用打土豪、分田地的思維強行調控,過分限製頂尖球員的收入也不利於激勵球員力爭上遊的發揮大鍋飯對個體積極性的打壓沒有哪裏的人比中國人更明白。所以要想在兼顧公平的前提下盡可能提高低排位運動員的收入最現實的途徑就是擴大獎金總量,讓普通網球運動員也可以擁有像普通足球運動員、籃球運動員、棒球運動員那樣與其複出相匹配的收入。

  



  當然,要讓賽事組織方放棄一部分自己的既得利益絕非易事,所以才會有開頭提到的關於罷賽的流言出現。究竟如何談判,具體的訴求如何,大概德約科維奇主席目前心裏也沒有準譜,否則他也不會如此三緘其口就像安德森前麵所說的,不論是球員工會還是德主席,這條維權討薪的路還很長。不知道到2018年6月,德約科維奇的主席任期結束之前這個議題能不能有什麽富有建設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