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官網宣布更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其中,黃胸鵐(俗稱禾花雀)的評級從瀕危升為極危。極危,它的保護級別已經超過了國寶大熊貓的瀕危,意味著其野生種群麵臨即將滅絕的狀況非常高。黃胸鵐屬小型鳴禽,但是它出名的並非是它的叫聲,而是民間流傳著禾花雀是天上人參,能壯筋骨、通經絡,壯陽補腎,冬季進食有大補功能,這也使它麵臨著滅種的危險。
根據紅色名錄官網公布的信息,在2004年之前,黃胸鵐還被列為無危,其種群數量巨大,但是至今短短十三年的時間,這種小家夥就經曆了瀕危等級從近危、易危、瀕危,如今到極危四次上調。每年遷徙途徑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時,被大量的捕殺,賣到廣州,香港及東南亞地區。收購價格也由最開始的二三十一隻漲到現在將近百元一隻。目前在野生動物黑市上依然有交易。
一盤禾花雀的價格也跟著保護級別水漲船高。在廣東一些餐廳,隻有熟客才能吃到。因為都被拔毛去皮,遇到檢查時對外宣稱是麻雀。現如今餐廳裏一隻價格在150元左右。更有甚者將活著的禾花雀抓起來用高熱量的飼料催肥,賣個好價錢。
每年的金秋時節,禾花雀就成群結隊的從西伯利亞地區像南方遷徙。不少利益熏心的鳥販子就拿長達成百上千米的絕戶網設在它們遷徙的路途中,大似捕殺這種鳥類。
這種尼龍網掛在空中,飛行中的鳥類根本看不見,一頭撞上去就被牢牢困死,鳥越掙紮網子捆得越緊,直到最後精疲力竭窒息而死。這種網的網眼之小,蜻蜓飛過去都困難,更不要說是鳥類,即使強壯如鷹,撞進這種網子也是難逃厄運。
捕鳥者會將抓來的鳥類按照大小和價格高低分開,凍入冰箱後四季都可以出售。根據多個監測點的數據,目前禾花雀的數量可能隻有上世紀80年代的百分之一。
在廣州一家水產市場,各種野鳥公然擺在台麵上賣。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官網公開信息則稱,在中國,為食用而對禾花雀進行的非法誘捕是主要威脅。據公開報道廣東省就有捕食禾花雀等野鳥的傳統。據資料顯示,2000到2013年,僅媒體報道的查獲捕殺禾花雀的案例就有28宗,最多時,廣州和韶關查獲的被捕殺禾花雀數量達到10萬多隻。
就連貓頭鷹和鷹這樣的猛禽,遇到捕鳥網時也放棄了掙紮。還好遇到愛鳥誌願者,用時將近20分鍾才在不傷害它們的前提下,將它們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