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反腐沙皇”職業生涯落幕 留下的遺產是“恐懼”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更多新聞請進入文學城“中紀委打虎記”專題頁麵
更多新聞請進入文學城“反腐風暴”專題頁麵

王岐山履新中共令人敬畏的反腐沙皇之初,曾會見過一批青年幹部。據一名在場人士稱,當時王岐山對其主要為男性的聽眾說,如果你們想在政壇獲得成功,就不能沉迷於金錢和女人。

王岐山絕不是在開玩笑。過去五年來作為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王岐山終結了150多名副部級或副部級以上官員(即所謂的“老虎”)的職業生涯。這些官員一般被控受賄和“權色交易”,而後被開除黨籍、送交法院迅速定罪並判處長期監禁。

王岐山本人的職業生涯於上周二結束,他沒有進入“十九大”選出的新一屆中共中央委員會。這不僅意味著他無資格在中共最高權力機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中再幹五年,還意味著他的職業生涯落下了帷幕。他的職業生涯是當代中國政壇最引人注目和最傑出的之一。

在負責習近平的反腐運動之前,王岐山被普遍認為是他這一代領導幹部當中傑出的金融技術官僚。他被譽為“救火隊長”,人們相信他能撲滅一切令他的導師——前總理朱鎔基——心急如焚的危機。

1999年王岐山在解決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宗破產時,他對憤怒的外國債權人說,市場經濟的根本原則就是讓贏家贏,讓輸家輸。

王岐山被證明是一位市場導向型經濟改革者,這意味著他可能會在負責反腐工作時采取同樣的做法,為中紀委名聲不佳的不透明調查增加透明度、並設置基於規則的調查程序。上世紀80年代作為一名有影響力的年輕經濟顧問,王岐山與人合著了一篇有影響力的文章,敦促國家減少對市場的幹預,隨後成為著名的“改革四君子”之一。

但30年後他的身份有了意外轉變,作為習近平的政治“剪刀”,在重新樹立中共對某些領域——中共曾經緩慢但穩步撤出的領域——的權威方麵,王岐山可以說比習近平領導班子其他任何成員都做了更多工作。

今年他曾在一次會議上表示:“隻有黨政分工,沒有黨政分開。對此必須旗幟鮮明、理直氣壯。”

美國加州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研究中國腐敗問題的專家裴敏欣教授認為,王岐山是中共的“頭號忠臣”。“他是中共可以完全信任的人。由於他的才幹,他也是中共不可缺少的人。”

69歲的王岐山比中共非正式設定的“入常”年齡大了一歲。自2002年以來,這一非正式的年齡門檻在每次領導班子換屆中都得到執行。

去年黨內一名高官公開駁斥68歲的退休年齡規定是“民間傳說”,引起外界猜測王岐山可能被要求再幹一任。但最終,習近平尊重了這一年齡門檻,此次任命的六名常委年齡都在60歲至67歲之間。

取代王岐山的是習近平的親信趙樂際,後者從2012年起一直執掌中共實權部門中共中央組織部。但在其他方麵,趙樂際缺乏王岐山所具備的經驗,王岐山曾執掌過中國“四大”國有銀行之一,出任過北京市長,而且有五年時間是中國政府負責與華盛頓關係的核心人物。

2012年接管中組部之前,趙樂際的職業生涯基本在人口不足600萬的青海省度過。

一位經常為中共高官提供谘詢的人士表示:“縱觀曆史,即便像王岐山這樣具有才幹的人也不過是實用工具。帝王們不喜歡自己的大臣獲得如此高的聲望。”

為了貫徹他消除中共與中國政府之間一切分隔的決心,王岐山推動籌建了新的國家監察委員會,讓中紀委和政府反腐部門在“同一屋簷下”辦公。

新監察委的成立將結束中共聲名不佳的“雙規”製度,依據該製度,黨員可在沒有任何法律保護的情況下被無限期拘押。

正如習近平在10月18日的“十九大”開幕講話中所說,“雙規”將被“留置”取代,後者是一種詳情不明的新拘押措施。黨和國家反腐調查部門合署辦公,還將加強中紀委對其他國家監察機構業已牢固的控製。

裴敏欣說:“王岐山是打擊腐敗分子的戰術大師,但他沒有建立起一個真正有效的、可持續和非政治化的反腐製度。在一個人權不受獨立法律體係保護的製度中,沒有人是安全的。”

一名中共高官不久前對一位朋友說道,他們很久都沒這麽恐懼了,政治正走向錯誤的方向。

在高級金融、外交和地緣政治領域譜寫下無與倫比的職業生涯後,這種恐懼感或許是王岐山最大政治遺產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