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沙皇”王岐山的去留處境 不是一般的尷尬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更多新聞請進入文學城“中紀委打虎記”專題頁麵
更多新聞請進入文學城“反腐風暴”專題頁麵

  關於“反腐沙皇”、中紀委書記王岐山去留的消息又多了起來。這次是從港媒傳來,報道的語氣似乎要斷掉人們的猜測,預言王岐山將“功成身退”,這一說法與郭文貴有關盜國賊們將“身敗名裂”的預言直接相對。

  這一分析不是沒有來頭,首先,王岐山在一段時間消聲之後九月初在媒體高頻率出現,這似乎是為了打破有關他已不被信任、甚或有關他已重病在身的傳言。從習王聯盟的角度去看,王的每次出現,意味著習的權力的更加穩固。但是,現在為什麽?在十九大將臨,在這麽重要的時刻,傳出他將要“功成身退”的消息呢?

這裏不排除有意識放風,但是王岐山本人似乎也在給自己鋪路。他最近有幾點表述引起特別的注意。前幾天,在中紀委舉行表彰大會時,王岐山有一段講話被認為有極高的暗示性。他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擔當”。這究竟是預示著大功告成,讓賢吧?還是預感到自己的留任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讓黨內鬥爭激化,給習近平帶來很多麻煩?總之,在這種場合說這種話的語氣,顯然站得位置極高,讓人感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才可以,也隻有在比他更高位置的人允許的情況下才可以說出這樣的話。

  香港『明報』周一報道的王岐山的另一段話更直白,據指與王岐山相熟的紅二代說,近期曾委婉探詢王岐山在十九大的職位變動,王岐山表示:“不可能一動不動,也該好好休息了”。據此,有分析指這很可能是王岐山即將離開中紀委的強烈信號。

  王岐山做這種表態其實反映出一種留也難去也難的尷尬處境。習王五年來的反腐成果固然不可小覷,但明顯的選擇性反腐後患不輕。王親自執掌有東廠之稱的中紀委大權,把江曾一派以及把習近平認為肅清政治對手餘毒不力的人馬統統掃蕩,其殘忍程度從“王儲”孫政才在十九大召開還有兩個多月的時候突然被清除可見一斑。這一係列作為自然使王岐山成為權鬥的核心人物。北戴河會議期間,有關“老領導們 ”關心王岐山勸其不要理睬傳言的說法,雖然真假難辨,但反映的卻是一種真實的心態。郭文貴的“明槍”,老領導的“暗箭”,對王岐山造成的殺傷力不可低估。王岐山和妻子姚明刪以及外侄姚慶九月六日一起出席嶽父、前中共常委姚依林一百周年誕辰紀念會,就有點為王岐山療傷的意味,專門針對郭文貴揭露王氏家族爆料而來。

  的確,一個不能否認的事實是,在海外存在著的郭文貴現象為十九大增添了不少變數。郭文貴隻要發言,就以揭發盜國賊為己任。他指的盜國賊就是中共紀委書記王岐山。郭文貴不停地揭發王岐山家族如果利用手中的權力、家族的影響斂財,如何的驕奢淫逸,如何把上萬億的資產轉移海外。郭文貴的揭發當然需要證實,但他善用自媒體,在推特直播,聽眾量巨大,在中國海內外造成的影響無法估量,以至於他的有些話成為中國民間的口頭禪,比如“一切都剛剛開始”,“文貴又說什麽了”也成了街談巷議、飯桌上的開篇話題。種種,對王岐山本人,乃至對中共政體的破壞力不可謂不大。對於郭文貴的揭發,王岐山本人雖無做任何反駁,但北京動用各種力量企圖使郭文貴封口是公開的事實,這顯示了郭的爆料對中共的殺傷力非同小可。

  在這種情況下,所謂習王聯盟堅如磐石,或者習近平非王岐山不可的說法引起越來越多的質疑。不少分析指出,到今天這一地步,習近平大權在握,趨利者眾,況且身邊早有諸如栗戰書這種既是親信,又是中南海大內,而且不會半點擠占習近平色彩的鐵杆重臣。加之,王岐山一走,表麵上未破七上八下黨內規矩,又維持了黨內各派力量暫時的一種平衡,習何樂而不為之?

  王岐山的消息總是時不時冒出來,現在看來,這不隻是王的去留的重要,也透視出王所處的地位的尷尬不斷誘發著此類信息的傳播,當然也有習近平尚未作出最終決定的重大因素。因此,王的去留事關十九大全盤布局。在這種情況下,栗戰書要接王岐山班的說法甚囂塵上,習近平的親信陳敏爾等人排隊入常的消息就毫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