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特朗普”大選晉級 歐盟真的要崩潰嗎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更多新聞請進入文學城“巴黎恐襲”專題頁麵
更多新聞請進入文學城“2014世界杯”專題頁麵
當地時間4月23日晚些時候,法國總統大選首輪投票23日結束,根據法國內政部當晚發布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政見中立的“前進”運動候選人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和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候選人勒龐(MarineLePen)在首輪投票中得票領先,將進入法國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

對外界來說,有“法國特朗普”之稱的勒龐是法國“脫歐”運動的一大領袖。而前經濟部長馬克龍則是主張法國“留歐”的經濟官僚。這使得在英國脫歐之後,各地搖搖欲墜的歐盟開始把目光朝向民意混亂的法國。也讓法國總統選舉從未如此這樣被外界所重視。從這裏看去,法國的政要更替並不是關鍵,它決定的是歐盟未來的命運。

意料之中的“入圍者”

被稱為法國幾十年來“最難預測”總統大選於23日結束了首輪投票。“非左非右”的馬克龍和極右翼的勒龐相對領先,將進入法國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盡管中右翼的菲永(Francois Fillon)和左翼的梅朗雄(Jean-Luc Melenchon)隻比勒龐差兩個百分點,但比起政治傾向和觀點更為明確的馬克龍及勒龐兩人來說,他們也隻得退場靜候時局變化。


馬克龍獲得了法國政要的力挺(圖源:新華社)

本次法國大選已經被很多媒體定義為一種“特朗普(Donald Trump)對默克爾(Angela Merkel)對莫迪(Narendra Modi)對科爾賓(Jeremy Corbyn)”式的對決。相對於菲永支持開放的經濟和封閉的國族認同,梅朗雄主張經濟國有化和普世的身份認同。勒龐與馬克隆則各自處於封閉和開放的兩極,這就讓本次法國大選看似競選總統,實則為法國未來尋求出路。對此,《經濟學人》等權威媒體就預言“代表變革的馬克龍和極右翼政黨候選人勒龐將可能由此上位”。

對法國來說,該國的政界一向有“和勒龐對決意味著勝利”的迷信。這與勒龐家族長期以來代表極右翼、種族歧視乃至“納粹”的政治符號有關係。對於期待穩定法國留歐的政要們來說,馬克龍也許算抽到了上上簽。對此,法國總統奧朗德(Francis Hollande)等人便先行已致電馬克龍,向其表示祝賀。法國總理、外長等多名政界人士當晚也一致呼籲支持馬克龍。鑒於已有民調顯示,馬克龍極有可能在第二輪以較大優勢勝出,這使得該陣營幾乎開始預先慶祝勝利。

盡管法國總統大選直到5月7日才能得出最終結局,但較之政治界更為敏感的經濟領域已經產生了應激反應。馬克龍得票第一的消息無疑讓很多方麵鬆了口氣,以至歐元兌美元聞訊大漲。高盛等外匯分析的權威機構更認為勒龐當選和歐元區分裂的可能性劇減。

難測的歐洲命運

目前,鑒於馬克龍這名經濟官僚大張旗鼓的支持法國在歐盟中的地位,歐盟各界已經把他提前當成了製約法國“脫歐”的守護神。德國總理默克爾早前已稱德國拒絕“孤立和保護主義”,其發言人更表示,馬克龍勝出是“好事”,希望他“一切順利”。歐盟委員會首席發言人也在社交網絡上發表發言,稱歐盟委員會主席也祝賀馬克龍在首輪投票中取得的成績,並希望他能在第二輪投票中勝出。

不過,政要的關切比起法國的民意可能就是另一回事了。法國《世界報》4月2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法國大選的投票率是77%,這一數據雖比2012年79.5%,2007年83.7%的投票率要低,但仍是個相當高的數據。畢竟,自2016年以來,法國民眾希望政府在經濟、政治上求變的呼聲相當之高。這使得法國的民意終究是個難以預料的因素。


法國大選對歐盟的影響不容忽視(圖源:VCG)

勒龐明確支持保護主義,她在競選中毫不猶豫反全球化、主張強硬對待難民,除了“退出歐元區”“趕走移民”等極端主張外,勒龐還主張對雇用外籍員工的企業加稅,她還有一個響亮又耳熟的口號,即“法國優先”。在就在投票前3天,巴黎地標性的商業街香舍麗舍大道發生襲警槍擊案之際,勒龐的這種“鐵血”主張很容易被“忍夠了”的法國人所接受。以至於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總統特朗普也社交網絡上稱“法國人民無法再忍受這樣的事情,該事件將對總統大選結果有影響”。

相比之下,出身投資銀行家,代表大企業打壓勞工權益的馬克龍可能就未必在下一輪選舉中得到預料中的優勢。馬克龍雖成立號稱“跨越左右之分”的“前進”運動,反對左右壁壘分明的法國傳統政治格局,但支持建設歐盟的態度和傳統政黨一脈相承。加之法國2016年增加工作時長、賦予雇主更多用工自主權的新勞動法也是他參與起草的。這就讓這位歐盟“保護神”未必能收獲足夠的民意。

這樣一來,本來看似簡單的法國大選就被賦予了左右歐盟命運的要素在內。而難以預料的法國民意也讓這場風波帶上了更多的未知數。整個歐洲和西方世界就在5月7日前等待命運的倒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