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熙來倒台五周年,陰影依然籠罩中國?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更多新聞請進入文學城“薄熙來案”專題頁麵

作為中國“政治秀場”的人大政協兩會目前正在北京召開。許多觀察人士注意到,今年兩會的氣氛頗為沉悶,尤其是受到關注的政治明星們極為低調,謹言慎行。這讓人聯想到,五年前的兩會期間,時任總理溫家寶公開批評重慶模式,拉開了薄熙來倒台的序幕。有分析人士認為,今天政治氣氛的沉悶,可以追溯到五年前那個驚天動地的政治事件以及隨後的一連串連鎖反應。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薄熙來倒台事件,對中共而言是一個偶然還是必然?如何改變了中國政治文化?如果當年薄熙來入常甚至成為中國最高領導人,今天的中國可能會是一個什麽樣的局麵?

參加討論的四位嘉賓是:中國民間學人,獨立評論人士王康先生;中共黨史學者、《晚年周恩來》一書的作者高文謙先生;政論作家,時局分析人士陳破空先生;普林斯頓社會學博士,政治與經濟學者程曉農先生。

王康表示,2012年重慶事變突發,中共1989以來超穩定社會倒下第一塊多米諾骨牌,對中南海政局發生重大影響。某種意義上,中國五年演變都是重慶事變的繼續,中共走著沒有薄熙來的薄熙來路線。薄熙來在重慶推行“唱紅打黑”及社會經濟“新政”,為後來習近平的“中國夢”拉開序幕,即用“紅色基因”統領一切,重建“紅色政治經濟學”,區別於鄧江胡單純經濟膨脹和社會維穩路線,在此意義上,薄熙來是習近平的曆史先驅和政治哲學老師。現在重慶事變三位主角都在服刑,但政治人物的身影不等於權力消長。近期北京當局要求重慶徹底肅清薄熙來影響一事表明,重慶事變繼續以特殊形式影響中共最高權爭,影響十九大。

高文謙認為,這五年來最大的變化是人心不同了。薄熙來倒台,把中共的黑幕撕開了一個大口子,讓人們看清“偉光正”的真實麵目。當時,人們曾對習近平抱有很大希望,希望他像他父親一樣開明,帶領中國走向民主、憲政、法治,成為現代文明國家。現在希望完全破滅了,可以說人心已死。中國的現狀是政治獨裁,經濟蕭條,社會矛盾激化,外交接連挫敗。霧霾和雷陽案,讓所有人都沒有安全感,人們焦慮、無奈,哀莫大於心死,所想、所能做的就是設法逃離沉船。

習近平是薄熙來事件的最大獲益者,他先是借力使力,順勢扳倒自己的最大對手,後來又為清除妨礙自己掌權的政治對手,繼續拿薄熙來問題做文章。薄、習兩人都有崇毛情結、紅色基因,兩人的區別在於,薄比習能幹聰明,懂得權變,不排除他“唱紅打黑”是搏取上位的敲門磚。而習的最大長處是善於韜晦,騙過江、曾一幹人;習為人的弱點是心胸狹隘,用人唯忠,不能容人,敢於一意孤行。曆史不能假設,如果薄熙來沒有倒台的話,或許是中國之福,至少可以對習近平有所牽製。中共曆史一再證明,凡是高層內鬥時,社會氣氛往往是相對寬鬆的,比如華國鋒時代。薄熙來倒台,並沒有改變中共權鬥的基本模式,隻是帶有更多戲劇性。倒是王立軍跑到美國領事館,大大突破了以往中共高官的底線。中共官媒一直宣揚周恩來的“相忍為黨,委曲求全”,就是給黨的高級幹部戴緊箍咒,寧可個人受委屈,也要顧全大局。而王立軍打破了這個規矩,寧可拚個魚死網破,個人也絕不再忍。王立軍開了先例,中共官場中會有人仿效他。

程曉農認為,王立軍叛逃,本屬偶然事件,但通過薄熙來案引爆了高層權力鬥爭的公開化;而這場連續數年的高層權力鬥爭的爆發,有一定的必然性。這個必然性有兩個層麵,第一個層麵說明,即便去除了薄熙來,十八大後也必然會有高層權力鬥爭,第二個層麵則解釋,如果薄熙來不垮台,高層權力鬥爭仍然會發生。層麵一:由於離任或在位的許多高層人物都涉入深度腐敗,為了保住身家性命,他們必然插手高層人事和權力分配,他們與薄熙來未必成“幫”,彼此之間也未必成“幫”。他們與習近平所爭之事,不是政治路線,而是個人利害。官方對垮台者的指責有時使用“政治野心家、陰謀家”之類詞語,這反映出此輪高層鬥爭的權力鬥爭特點;但這輪鬥爭所涉各案並非以政治罪處置,而是以腐敗為主要罪由,同時分案處理,不以“集團”罪並案追究。層麵二:薄熙來若未因王立軍案垮台,或可進入政治高層,他必定會擴大個人權勢,為此必然拉幫結派,特別可能利用周永康、郭伯熊、令計劃的勢力,最後成為高層的一個重要寡頭。倘若如此,不僅毛澤東死後中共高層那種由若幹寡頭分頭管控權力的所謂集體領導體製可能一直延續到今天,而且高層權力鬥爭會一直若隱若現。

程曉農表示,中共建政以來高層權力鬥爭不斷,毛時代有彭德懷、劉少奇案、林彪案,毛死後有政變案。以往這些權力鬥爭有兩個共同特點:一是都在政治路線上糾纏;二是權鬥結果都是一麵倒,為期甚短。而薄案以來的這一輪權力鬥爭則沒有清晰的政治路線之爭;雙方動用境內外媒體爆料,反複較量,甚至一度呈拉鋸戰。然而,這次權力鬥爭基本結束時,卻形成了一個相當清晰的政治模式,其特點有二:其一,由於相關各案都以腐敗為罪由,自然也要相應地清理黨內的全麵腐敗,最後不期然地形成了一場以權鬥開始、而以反腐敗為最終旗幟的“清黨運動”;其二,華國鋒以來寡頭模式的高層集體領導體製終結了,形成了一元化的個人集權領導模式。

陳破空表示,薄熙來倒台五周年,很多人都說,今天的中國,處於沒有薄熙來的薄熙來時代,也就是說,並沒有什麽習近平時代。這對習近平本人而言,大概很難接受。習近平自認為,他大權在握,這就是他的時代。問題是,隻談權力,那是表麵上的習近平時代。從意識形態而言,並沒有脫離薄熙來的路線,那就是“唱紅打黑”。唱紅,就是搞極左的一套;打黑,就是選擇性反腐,以反腐為名搞權力鬥爭,打掉黨內政敵。今天高坐在兩會上的那些紅色富豪,不過是權力鬥爭的幸存者。他們的肮髒與腐敗,絕不亞於已經入獄的那些同類。

陳破空說,如果習近平繼續走在這條極左道路上,就證明在習薄鬥爭中,習近平是輸家,而薄熙來才是贏家,薄僅僅是在權鬥中落敗,但雖敗猶榮。如果現行政治製度不變,形形色色的左派,尤其毛左派,將繼續成為共產黨的基本盤和權力根基,那麽,就不排除將來薄熙來獲得平反和複出的可能性,比如,待習近平退休或退位之後。一旦薄熙來有出頭之日,習近平必然遭到報複。如果習近平能夠意識到這一危險,就必須在政治路線上另辟蹊徑,比如,走民主化之路,如此一來,既可以徹底埋葬薄熙來,也可以讓習近平自己青史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