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敗超想象!梅拉尼婭訟案戳穿總統和夫人們的撈金秘密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更多新聞請進入文學城“反腐風暴”專題頁麵

美國第一夫人梅拉尼婭·特朗普本周在紐約對英國《每日郵報》提起訴訟,控告其去年八月登出的文章捏造事實,誹謗她當過性工作者。此前梅拉尼婭曾在美國馬裏蘭州起訴《每日郵報》,但案件當時因缺乏管轄權而被駁回。梅拉尼婭稱,《每日郵報》文章雖然最終撤回,但損害了她的名譽,給其商業品牌帶來巨大損失。梅拉尼婭要求索賠1.5億美元。

該案一出,立即又在外媒中引發對特朗普一家的暴風雨般的批評。媒體抨擊的並不是訴訟本身,而是梅拉尼婭在訴訟文本中透露的其他信息:誹謗謠言破壞了她利用“美國第一夫人”身份賺錢的機會。梅拉尼婭在訴訟文本中提到,成為第一夫人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成為眾人皆知的名流”,期間梅拉尼婭將是“世界上曝光率最高的女性之一”,而趁機推廣各種商業品牌的產品,本應給她帶來巨額收入。

前白宮倫理顧問理查德·佩特在《華盛頓郵報》的采訪中表示,“從來沒有一個美國第一夫人暗示過,她會利用第一夫人的身份來賺錢”。但這似乎是特朗普一家共同努力的方向。就在上任前幾個星期,唐納德·特朗普將他位於佛羅裏達州棕櫚灣的馬阿拉歌俱樂部基礎會員費翻了一番,達到了20萬美元。而特朗普連鎖酒店則表示,將擴張其在美國的酒店數到現在三倍。


盡管特朗普總統和他夫人利用職務之便大肆撈金的企圖如此明目張膽,措辭和行為異常拙劣,但他們的“商業頭腦”在美國總統和第一夫人中並不罕見。梅拉尼婭隻是比較誠實地說了出來而已。

美國總統和第一夫人身份帶來的個人商業價值和巨額財富早就不是秘密。從2001年到2016年希拉裏·克林頓開始競選總統之前,她和比爾·克林頓發表的729篇演講帶來了高達1.53億美元的收入——平均每次演講收入超過21萬美元。除了美國“前總統”和“前第一夫人”,誰還能光動動嘴皮子就坐收商業集團爭先恐後送上的金山銀山呢?

這還沒算上每個名人都會幹的一件事——出書賺錢。杜魯門之後的美國總統,每個卸任之後都至少出版了一本自傳,寫“總統回憶錄”是公開的“套現”方式,老布什和奧巴馬甚至還在任時就迫不及待地出書了。

卡特離開白宮後筆耕不輟,寫了很多年幾乎已經著作等身,小布什2010年寫了《決定點》,比爾·克林頓2004年出版《我的生活》、2007年出版《給予,人們如何改變世界》。希拉裏2000年出版了《白宮的邀請:與曆史同住》,2003年又寫了一本《親曆曆史:希拉裏回憶錄》。據報道,希拉裏還準備出一本關於她喜歡的格言如何塑造她人生的新書——要不是看中了她的“品牌”價值,出版商平時對這種主題肯定不屑一顧。


甚至隻要和“總統”搭上一點關係,也足夠誇誇其談來撈金了:羅姆尼在2010年首次競選總統失敗後寫了《無可致歉:羅姆尼自傳》,2008年敗選的麥凱恩的搭檔薩拉·佩林甚至都出版了《佩林自傳:從草根媽媽到副總統候選人之路》。

那為什麽這些人都沒像梅拉尼婭的訴訟案一樣引起公憤呢?或許出版書籍多少被視為對社會公眾和曆史有一定貢獻,給人的印象多少要比賣華服、香水、珠寶、酒店和度假村好些。

但出版商心裏清楚,這本質上沒什麽不同,這些人借此獲得的收入半點不吃虧。小布什的《決定點》帶來了700萬美元收入,比爾·克林頓《我的生活》1500萬美元,希拉裏《我的生活》800萬美元,連佩林的自傳收入都達到了125萬美元。至於剛剛卸任的奧巴馬和夫人米歇爾,他們更是悶聲發大財的典範,預計出版合同的金額將達到2000萬~4500萬美元。

白宮後來者們後來能走上發家致富之路,還要感謝一個人。1994年,出版商以450萬美元的高價邀請當時的白宮發言人紐倫特·金格裏奇寫兩本書,媒體曝光後也引發了強烈批評。由於其中確實存在“腐敗”的嫌疑,如何解決其中的倫理道德和法律問題成了難題。但紐倫特·金格裏奇十分機智地想到了暫時放棄預付款,等書出版後再收取“特許權使用費”,使事件悄然平息了。換句話說,白宮裏的人不可以收錢寫書,但書出版之後得到一些辛苦的“酬勞”總是天經地義的吧?這一方法後來被奉為圭臬,奧巴馬更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故意在入主白宮之前寫了大量自傳(其中有一本直到2010年才輪到出版),這些書使他在擔任總統期間也不耽誤賺錢,源源不斷地帶來了超過700萬美元收入。

這種複雜的運作方式隻是美國總統利用權力換取經濟收益的途徑之一。公眾往往希望政治人物能致力於公共服務,但“光輝”的形象也給權力寶座上的人帶來了無數金錢的誘惑。給領帶結代言和寫一些毫無價值的暢銷書來賺錢,夠不上腐敗,但其實本質也並無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