踹斷薄一波三根肋骨?薄熙來如何解釋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更多新聞請進入文學城“薄熙來案”專題頁麵
薄熙來2012年出事後,“‘文革’當中踹斷父親三根肋骨”的傳聞一度流傳甚廣。2014年1月13日出版《三聯生活周刊》刊登《“陽光少年”背後的因果鏈:薄瓜瓜在英國》文章披露,早期接近薄家的C先生說,這種說法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代便見諸海外一些媒體,薄熙來對此也有耳聞。有一次閑聊中,薄熙來主動向C先生提及此事。他反問對方:“如果我真的像他們傳說的那樣,把父親的肋骨踢斷,那父親後來還會原諒我嗎?”他又說,父親薄一波也是看重中國傳統價值和倫理道德的人,如果他真的做過那種舉動,那是絕對不會得到父親原諒的。薄熙來又對C先生說,薄一波恢複職位後,隻讓他搬進中南海跟他一起住,言外之意薄一波還是最喜歡他這個兒子的。以下文字節選自《“陽光少年”背後的因果鏈:薄瓜瓜在英國》。


2012年3月14日,薄熙來在兩會上,這是薄熙來落馬前最後一次公開亮相

當年的穀開來,實際上多少也是帶著一腔幽怨去的英國。“把薄瓜瓜帶到英國去上中學完全是她一手操辦的,給我打了個招呼就走了,甚至這個事情是有賭氣的性質,在此之前我有過外遇,而這個事情呢,她表示非常憤怒,她把瓜瓜帶走,在很大程度上是出於一種賭氣就走的。”薄熙來後來在法庭上曾做過這樣一番陳述,雖是寥寥數語,但也是對那一時期他們夫妻關係實質的真實描述。

2013年8月,在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雖然本人沒有現身,但是已在服刑期的穀開來用出具證言的方式,成為指控薄熙來某些罪名的重要證人。夫妻一場近三十載,最終竟以這種方式相遇,又以一場審判而結束,這令了解他們感情經曆的一些親朋好友們不勝唏噓。

曾經,他們的結合被視為“郎才女貌”+“誌同道合”這種最佳夫妻模式的最佳樣本。

眾所周知,穀開來也是一名地道的“紅二代”。穀開來的父親穀景生是山西人,早年參加過“一二·九學生運動”;1951年,朝鮮戰爭爆發後,穀景生出任中國人民誌願軍第十五軍政委,與軍長秦基偉一起開赴朝鮮,參加第五次戰役,後來又出任國防部五院政委、黨委書記。

穀景生的夫人範承秀是範仲淹的後代,14歲即參加革命,當過八路軍、遊擊隊長,“抗戰時期太行山區著名的才女、婦救會幹部”。1957年,心直口快的範承秀因幫著知識分子說話而被打成“右派”和“反黨集團”,有關方麵要穀景生與妻子離婚。“當時,全軍授予將軍軍銜的高級幹部中被打成‘右派’的,唯總政文化部部長陳沂同誌一人,將軍的妻子被打成‘右派’的唯穀景生同誌一人。穀景生同誌當時正在國防部五院,是受到重用之時。妻子怕連累他,也提出要離婚。然而,穀景生同誌卻斷然拒絕……他因此被調離五院降職使用,但他無怨無悔。”這是2004年穀景生去世時,薄一波發表的悼念文章裏的一段。由此也可以看出,穀景生是一位有情有義之士。

1958年11月15日出生的穀麗——後改名為穀開來——是穀家五姐妹中最小的一個。1966年,席卷全國的“文化大革命”爆發,穀景生和範承秀都成了首當其衝遭殃的老幹部。當穀家遭受巨大變故時,穀麗隻有8歲。父母相繼被關押,四個姐姐又都被趕到農村。一位了解穀家情況的知情者說,穀家的其他四個女兒因為年齡稍大,“文革”前上學的上學、當兵的當兵,相對而言,小女兒穀麗受到的影響更大一些。一篇介紹穀開來早期經曆的文章說,小學還沒有畢業,穀開來就不得不上房當泥瓦匠,還到副食品店操刀賣肉,賣肉時竟還是個叫人目瞪口呆的“一刀準”。“後來,為了更長遠的生計問題,她決定學門手藝,她開始學彈琵琶,聰穎的她一學就會,很快就達到了專業水平,被確定為獨奏演員。在北京電影樂團錄音棚中為電影錄音,《毛主席逝世》那部紀錄影片的琵琶伴奏,就是穀開來演奏的。”——據一位了解穀開來的知情者說,穀開來的琵琶確實彈得非常好。有時出國訪問時,興之所致,她也會為客人們表演一段琵琶。但是對於她為那部紀錄片伴奏,這位知情者則表示懷疑。

我得到的一份穀開來早期的簡曆是這樣寫的:1973年參軍,1975~1978年,在北京西城棉織廠當工人。1978年,穀麗參加了剛剛恢複了第二年的高考。後來有文章說,“因為坎坷的童年使她根本沒學過數學,幾近交白卷,但是她的文學答卷才情過人,竟一下就考上了北大法律係”。

1978年2月,原在北京市二輕局五金機修廠當工人的薄熙來也考上了北京大學曆史係。與穀開來相比,他此前吃的苦更多一些。“文革”時,薄熙來被關押在北京市立水橋北苑少管所,進“可教育好子女學習班”近5年。因身高腳大,買不到尺寸合適的鞋子,腳都凍傷凍腫,薄小瑩看到後,回家一針一線地為哥哥做了一雙合穿的鞋子送到牢房去。薄熙來收到後大為感動。薄熙來後來告訴身邊的人,他此生最感謝的人就是五妹薄小瑩。“妹妹探監的時候給我送被子,被子裏麵藏著包子,陷在棉花裏。”薄小瑩後來也作為親屬,幾次出現在濟南中院。據參加過庭審現場的一位親曆者說,薄熙來每次進入法庭,都向親屬席方向看去,“他的眼睛一直在找他的親人,到處看,一直到看到時為止”。

薄熙來出事後,“‘文革’當中踹斷父親三根肋骨”的傳聞一度流傳甚廣。早期接近薄家的C先生說,這種說法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代便見諸海外一些媒體,薄熙來對此也有耳聞。有一次閑聊中,薄熙來主動向C先生提及此事。他反問對方:“如果我真的像他們傳說的那樣,把父親的肋骨踢斷,那父親後來還會原諒我嗎?”他又說,父親薄一波也是看重中國傳統價值和倫理道德的人,如果他真的做過那種舉動,那是絕對不會得到父親原諒的。薄熙來又對C先生說,薄一波恢複職位後,隻讓他搬進中南海跟他一起住,言外之意薄一波還是最喜歡他這個兒子的。

相比於薄家,穀家平反得比較晚。一位知情者還記得,穀開來當年跟他講述如何為父親早日平反、獲得工作機會而奔忙。“他們家在80年代後期才分到比較好的四合院,他們家沒有兒子,女兒們都挺顧家,兩個老人能鎮得住。”這位知情者說,穀景生年輕時一表人才,而穀開來的長相和性格更多遺傳自父親。年輕時的穀開來靈動清秀,麵相豐潤。一位熟悉她的知情者說,她對自己長相唯一不滿意的是腮骨過方,“耳後見腮”。某一年,穀開來告訴朋友,自己皮膚上長了東西,需要做手術。再見她時,整個臉型已有非常大的變化。

在與穀開來結婚前,薄熙來與北京市前市委書記李雪峰的女兒李丹宇有過一次婚姻。李丹宇是位軍醫,從當時的社會地位上講應該是“下嫁”到還落魄的薄家。李丹宇後來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說,薄熙來是在1981年兒子4歲生日那天,突然提的分手,之後李丹宇搬出了中南海,但卻不同意離婚。兩人最後對簿公堂,直到1984年,由法院判決離婚。

1984年,中央辦公廳幹部薄熙來到遼寧大連金縣當縣委副書記——一位知情者提醒,“文革”結束後,穀景生曾經帶中央整改小組到東北工作過,薄熙來的選擇應該與此有關。不過這個說法無從核實。

穀開來後來在正式場合都刻意強調是在1985年到了大連偶遇薄熙來,從而開始了一段浪漫的感情經曆,避而不談他們在北大共同求學的一年經曆是否已相識。穀開來的三姐嫁的人,正是李丹宇的哥哥,而穀景生與薄一波都是山西出來的老革命,所以那時候的薄熙來對她來說也不是一個完全陌生的人物。而李丹宇懷疑薄熙來在北京大學念書時,可能已喜歡上穀開來。為此據說她還告了好多年。

不管怎麽樣,穀開來當時是頂著一定壓力嫁給薄熙來的,穀麗這個名字也是在認識薄熙來之後改的。一位知情者說,金州(當時的金縣)著名的風景勝地“金石灘”也是他們一起取的名字,“金石為開,繼往開來……這幾個詞來來回回的,他們覺得很好”。這也從另一個側麵證實了兩人當時感情的深厚。

一位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就認識穀開來的人士回憶,那時候還是北大法律係學生的穀麗說話柔聲細語,寫一手好字。穀麗也有出國深造的機會,但是她最終還是義無反顧地追隨薄熙來去了東北——薄熙來當時隻是一個副縣級幹部,前途未明,這段感情之初也沒有任何功利成分。那時候從北京探望他們的一位友人,至今還對兩人當時的寒酸記憶猶新:“他們家裏有一間屋子,裏麵隻有一張床,外麵用一個布簾擋著,上廁所、洗澡都得到外麵用公共的。”見有舊故來,穀開來還有些尷尬,“她給我切了個香瓜吃,我回去就拉肚子”。這位友人回憶,薄熙來當時“穿一個灰不喇唧的工人裝”,頭發也亂蓬蓬的。東北小縣城的日子,遠非北京所能相比。日子雖然清苦,但兩人感情甚篤。1987年底,他們收獲了這段愛情的結晶——薄瓜瓜。

畢超亮 發表評論於
薄熙來前一天還在法庭聲稱王立軍暗戀穀開來,第二天在法庭卻又推翻前一天的說法,改為“穀開來與王立軍如膠似漆”。薄熙來為了減輕罪行不惜給自己強行扣上綠帽子,夠卑鄙了。暗戀與如膠似漆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程度。既然已經如膠似漆,那就遠遠超出暗戀的程度了。薄熙來的鐵杆粉絲們對此如何辯護?
jiangzhengg 發表評論於
穀開來的罪行涉及與薄熙來在中國大連從事器官販賣、活體摘除器官和非法販賣屍體等。英國人海伍德、王立軍等介入此內幕,為滅口,薄穀夫婦殺了海伍德。大陸媒體《瞭望東方周刊》女記者於津濤曾先後兩次報導大連有個神秘的屍體加工廠。在2003年11月的“屍體工廠調查”和2005年10月的“大連屍體工廠依然神秘”中,揭示了很多異常現象。事實真相是,薄熙來批準在大連設立了屍體加工廠,穀開來和海伍德聯手注冊公司,參與在國際上出售非法獲取的屍體、器官等勾當。薄熙來作為大連市長,為迎合江澤民鎮壓法i輪.功的政策,大量接收在北京上訪而被扣押遭遣返的法i輪.功修煉者,成千上萬法i輪.功修煉者成為犯罪的天然人體器官庫。穀開來聯合英國人海伍德,利用其熟悉國際貿易、法律運作,在國際上利用黑道非法販賣器官、屍體。在海伍德因與薄熙來夫婦離心而遭殺害後,王立軍又被北京盯上,中紀委多次秘密約談。薄熙來夫婦開始對王立軍戒備,王立軍深感將失去薄熙來夫婦信任後也有可能被滅口,便攜帶機密出逃美國領事館,導致後來發生的一係列事件。

薄熙來主政大連時,德國人哈根斯開辦了人體塑化廠並舉辦全球人體巡展。哈根斯在大連的人體工廠建廠時間是1998年8月,大連的人體標本出產占其三個廠總生產量的80%左右。人體塑化需要新鮮屍體,哈根斯廠無法解釋清楚屍體來源,這已在世界各地引起極大爭議。據德國《明鏡》周刊報道,哈根斯人體塑化廠附近有三所監獄,其中有專門關押政治犯和法i輪.功修煉者的場所。眾所周知,法i輪.功團體一直在控訴其成員在遼寧關押期間被殘害,被活體摘取器官。活體摘取器官指控最早涉及的就是遼寧省血栓病中西醫結合醫療中心。加拿大著名人權律師大衛麥塔斯與曾主管亞太事務的前國會議員喬高經過廣泛采證和周密調查,證實了活.摘器官的罪行大量存在,並寫出《血腥的活.摘器官》(Bloody Harvest)一書,已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jiangzhengg 發表評論於
中共最高當局掩蓋了薄熙來最大的罪行——活體摘取法i輪.功修煉者的器官。薄熙來主政大連、遼寧期間,積極執行江澤民迫害法i輪.功的政策,殘忍地將秘密關押的法i輪.功修煉者的器官活體摘取後盜賣,震驚中外的“沈陽蘇家屯集中營”活.摘法i輪.功修煉者.器官的罪行,就發生在他執政期間。而後此罪行被中共廣泛複製,蔓延全國,並持續至今。法i輪.功被迫害問題,是中國今天最大的人權問題,拷問著每個人的良心,也考驗著習近平當局。是與江澤民集團切割,揭露其活.摘器官的滔天罪行,從而贏得民心,還是繼續縱容江澤民殘餘勢力對法i輪.功的迫害,與邪惡為伍,全世界都在密切關注。
hotplay 發表評論於
專為給薄粉定期供應雞血。
以後再說吧 發表評論於
貴圈太亂。
一半西窗 發表評論於
隆科多告發叔叔佟國維,佟國維讚隆科多有出息。佟和薄一波,隆和薄熙來是兩丘之和。
beijingchina 發表評論於
而且薄一波和穀景生都出自山西,這2家後代見麵也會感到分外親切。
beijingchina 發表評論於
在北大,高幹子弟有自己的聚會,博當時認識穀開來是肯定的。
82年我上學時,學校有紅3代了。
mooge 發表評論於
當年的穀開來,實際上多少也是帶著一腔幽怨去的英國。“把薄瓜瓜帶到英國去上中學完全是她一手操辦的,給我打了個招呼就走了,甚至這個事情是有賭氣的性質,在此之前我有過外遇,而這個事情呢,她表示非常憤怒,她把瓜瓜帶走,在很大程度上是出於一種賭氣就走的。”
----------------------
這是篡改過的庭審記錄。
薄的原話是說:“在此之前穀開來懷疑我有外遇。”被法庭直接篡成:“我有過外遇。”
京城巡視員 發表評論於
薄熙來說的外遇是外經貿部的那個姓袁的英文翻譯嗎?他當外經貿部長的時候經常帶著那個女的出訪。
hxl77 發表評論於
薄熙來這個人應該沒什麽問題, 黑他都黑不出什麽名堂。
C_talent 發表評論於
是啊,不見提他大兒子。
C_talent 發表評論於
京華人我不是沒想過,但是後來想想還是別費那個勁兒了,還是繼續拿針好啦。隻讓音符在心中跳躍就夠啦。
caucy 發表評論於
不用解釋,沒人相信。隻有瘋子才會信。 
小矛 發表評論於
怎麽不見媒體提起過他的大兒子?看來是跟了前妻了?
一師是個好學校 發表評論於
“耳後見腮”從相書上講是個凶相啊!
C_talent 發表評論於
買肉的手可以彈琵琶,我這織毛線的手不是可以彈鋼琴了? 隻怕學不會了。
nanxun_ 發表評論於
劉少奇的女兒劉亭亭和鄧小平的女兒鄧榕打死卞仲耘,她們如何解釋?!
劉三姐姐 發表評論於
成者王,敗者寇。性格決定命運。薄熙來性格張揚,行事高調,犯了犯了江爺胡總溫總等常委的忌,怕不好駕馭。所以選習近平接班。為了防止薄熙來製肘習近平,不得不將薄熙來圈禁起來。誰知,習近平一旦上位,比薄熙來還恨。江爺和其他常委悔恨莫及。中國的宮廷好戲還在後頭。
hehe01 發表評論於
唯一的區別就是沒上位成功,上了位又是薄大大,穀就是國母(即便人家先奸後殺了英國老頭),重慶火鍋就是包子。。。嗬嗬
菊香書屋 發表評論於
離婚是個敗筆,導致後來的一係列的事情。軍醫不錯
海剛峰 發表評論於
xingxing1說的對啊,哪裏有什麽正反方,隻有爾虞我詐。
baydad 發表評論於
穀開來85年出偶遇薄顯然是騙人。

不過習大大說高幹孩子裏就他和劉元下鄉幹起也是騙人。薄不比他笨。都知道這是他們快速上位的捷徑。
xingxing1 發表評論於

各位如果對中共近幾十年中的黨內各種爭鬥已經淡忘,那從王立軍事件以來中共上演的跌宕起伏的現代宮廷劇應該是曆曆在目的。

當今的朝廷和電視劇羋月傳中那個兩千多年前的封建王朝相比並沒有根本的改變。各路人馬殊死相搏。他們之中沒有正方反方,隻有甲方乙方。封建專製中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相互傾軋是安身立命的必備技能。正所謂適者生存。
Laoxiangxyz1 發表評論於
他這麽狠的人,放在他身上,能理解,正常!
弓尒 發表評論於
無中生有,胡說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