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飆車案到校園選妃:中國富二代社會形象分裂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25912/25912468.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12月1日,6名漂亮女生身穿惹眼的聖誕裙裝,掛著“80後企業少掌門人尋找清純美麗校花”彩帶,在暨南大學飯堂門口派發同名宣傳單張,引得來往學子紛紛側目。斯蒂文攝

2009年,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備受爭議的“富二代”走進公眾的視野。

盤點過去這一年,“富二代”一方麵糾纏在諸如“炫富”、“飆車案”、“調戲少女”、“打人”等負麵新聞裏;另一方麵,也有一些“富二代”個案和調查顯示這個群體“積極向上”,跟我們想象的紈絝子弟形象完全判若兩樣。

麵對未來,相信“富二代”這個群體將持續地被公眾關注。而他們的父輩們也會一如既往地期待他們在家族財富的延續上有所作為。

一起“飆車案”把“富二代”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5月7日晚20時,富家子弟胡斌在杭州鬧市街頭飆車,不慎撞到行人譚卓。20時23分,譚卓被送進省立同德醫院,半小時後宣告不治。

“富家子弟把馬路當F1賽道,無辜路人被撞起5米高”。一個網帖、一張照片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聲討運動。矛頭所指就是“富二代”。

“從來紈絝少偉男”“反傳統”“態度驕橫、不可一世”……道義審判夾雜著仇富情結,一個網民投一塊“板磚”,“富二代”的頭頂下就起了輿論的“隕石雨”。

有評論說:“這些富家子弟,財富帶給他們與生俱來的優越感,父母的溺愛導致他們中間的很多人爭相炫富,藐視法律,無視生命,以為一切都是可以用錢來擺平的。”

杭州飆車案發生後3天,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校園內,又一富家子弟駕車撞了人,一名3歲的小女孩被撞飛四五米。肇事者衝出校門離開。事後查證,肇事者是一個20歲的浙江寧波小夥子,家境富裕,當時是借父親朋友的車在開。

一時間,“富二代”似乎滑入了“紈絝敗家子弟”的輿論漩渦。有錢能使鬼推磨,暴富人群飛揚跋扈慣了,難免“言傳身教”,“富二代”有財無德、恃財傲物符合公眾的合理想象。

在社會學者袁嶽的眼裏,中國的“富二代”們即有五種表現:一、明顯不成器,缺乏危機感與對於壓力的心理反應機製;二、缺乏對父輩事業所在社會環境的認知;三、具有在優越生活環境中形成的消費能力,極端缺乏對自我、社會關係與團隊的管理期待與能力;四、缺乏自我節製與妥協能力,個性比較張揚;五、物質至上思想突出,極度缺少公德修養與道義感召力。

“企業少掌門校園選妃”再次印證一些“富二代”口碑差

身上掛有“80後企業少掌門人,尋找清純美麗校花”和聯係電話條幅的“聖誕女孩”,在暨南大學飯堂門口派發精美的“征婚傳單”。嫩綠色、封麵浪漫的傳單內,印有兩位“80後富二代征婚男”的自我介紹、喜歡的女孩類型和應征女孩的報名方式。

媒體報道,策劃活動的婚姻獵頭公司已派出300名“獵手”,深入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等省內12所高校,替兩位“少掌門”搜索“校花”。同時,“獵手”還深入正佳廣場、中信廣場等商場和寫字樓,為男主角物色合適的結婚對象。總花費要10多萬元。

相比之下,杭州飆車案中“富二代”遭受的質疑還是批評教育為主,這次可是收羅罵聲一籮筐。“犯傻又犯賤”“大多數人看了這報道,第一感覺就是想衝上去抽他兩巴掌”“沒事找抽型,且明擺著是自我作賤”……

富翁斥巨資征婚,要漂亮、要氣質、要賢惠、要學曆,無不搞得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無論是稱“富二代”還是“少東家”、“少掌門”,與廣大的“房奴”、“蟻族”、普通“白領”相比,無疑是現實中生存境況截然不同的兩個社會群體。強烈的反差讓人生出的更是對炫耀財富者的反感。

不過慢慢想想,“富二代”到大學征校花,一不違法,二不違背道德。這年頭搞千奇百怪征婚啟事的人多去了。至於引來罵聲一片,恐怕不在這個事兒,問題出在“富二代”這個群體身上,這個群體的口碑實在太差。連搞個生日慈善會也是非議不斷。

這個生日慈善會的主人公是一名叫愛愛的南京小朋友。她的一番現場感言廣為流傳:“爸媽一直教育我要學會與人分享,我也希望我能夠給別人帶去快樂和幸福。人們說‘舍得’,如果要從這兩個字中選一個字,我會選擇‘舍’,因為有‘舍’才會有‘得’。”愛愛將生日會上20多萬元的禮金都捐獻出來,還動員父母捐出價值近50萬元的棉被棉衣,送到四川地震災區。

“令人吃驚的是抽獎環節,特等獎送出三輛小轎車!”一位嘉賓透露說:“宴會估計要花掉上百萬元,獎項很多,一二等獎都是翡翠飾品,三等獎是10台筆記本電腦,而且得獎率很高。”鋪張與慈善這兩個元素的同時出現令觀者五味雜陳,巨資打造的這場生日宴自然引發了很多人的猜測和議論。

有網友不留情麵地說,舉辦如此豪華、如此奢侈、如此招搖的生日宴會有必要嗎?教育孩子學會分享,奉獻愛心本無錯,但這樣的炫富舉動很不足取。說到底,這是拿自己的富裕刺激窮人的神經,是一種自我作秀,是自覺高人一等的擺闊。

首份“富二代”群體調研報告發布,難道我們罵錯了?

“富二代”真的就是“扶不起的阿鬥”嗎?他們究竟是怎樣的一群人?由中國青年報首發的一份《關於“富二代”群體的調研報告》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

此次調研對象以“80後”“富二代”為主體,占調研總數的98%。有意思的是,大多數調研對象都對“富二代”一詞比較敏感,希望稱他們“企業家二代”、“民企二代”。他們認為,“富二代”是偏負麵的、輿論炒作的詞語,是對這個群體的誤讀。

受訪對象中,研究生學曆以上的占17%,本科學曆的占78%。他們所學的專業,經濟管理和商科所占的比重為59%。接受直接訪談的“富二代”們在解釋選擇專業的原因時提到,無論是父母要求,還是自己選擇,都考慮了未來接掌企業的因素,所以大部分人選擇了經濟管理和商科類的專業。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受訪者中有52%的人有海外留學經驗,其中去歐洲留學的占到43%,其次22%的是在美國留學。從這些數據可以發現,這些受訪者的父母把對他們的教育問題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富二代”大部分人把父輩成功的因素歸結於吃苦耐勞這一因素。49%的受訪者認為不讚同父輩的經營理念,但是能夠和他們有效的溝通;44%的受訪者基本讚同父輩的經營理念;持“非常讚同”和“非常不讚同”觀念的各占4%和3%。在調研和訪談的過程中,“富二代”展現出的是知識型經營者的形象。與他們的父輩相比,他們身上少了許多“草莽氣息”。他們既能清楚地明白父輩取得成功的原因,也能冷靜地看到自己相對於父輩和同齡人所具有的獨特優勢。

他們收入很高,花的卻不多。他們中隻有25%的人月收入低於8000元。通過對他們的消費情況進行統計發現,月消費水平在5000~1萬元區間的占多數,為53%,1萬~2萬元這個區間所占比例為17%,月消費在2萬元以上隻占所有受訪人數的6%。

“富二代”的家庭家族企業資產數相當可觀。但是從他們的收入水平、日常開銷水平以及日常的消費結構、財富觀等方麵數據綜合來看,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崇尚奢侈的生活方式,而是選擇比較理性的實用主義原則。他們的業餘生活也主要側重在結交人脈、休閑休息和增長見識方麵,目的是為了促進事業發展。

他們當中半數以上自主創業,大多擔任企業重要職務。大多離開學校不久,不過,盡管他們的工作年限不長,但是在企業中所擔任的職位有61%是決策層;其餘有29%是經理以上的管理層;有6%的受訪者在單位中擔任部門主管類職位;僅有4%的受訪者擔任普通員工。

從數據來看,高達90%的受訪者在企業中處於高位,一方麵,這些“富二代”進入家族企業後工作的重心是在經營決策和企業管理方麵,父輩會有意識地讓他們參與到企業經營決策方麵的工作中去;另一方麵,部分自己創業的“富二代”必然是處在高層。在訪談過程中,也遇到隻在一般職員崗位上工作的“富二代”,這部分受訪者一部分是出於曆練的考慮,另一部分是父輩對其能力持保留態度。

政府花錢集訓“富二代”,是為破“富不過三代”魔咒?

“富二代”跟父輩經營理念不同,但是漸漸老去的“富一代”眼看就要退休,怎麽辦?

江蘇計劃實施“千名民營企業家後備人才培養計劃”,讓企業家後代在江蘇省委黨校等接受一周左右的學習。這一計劃被大家稱為政府出資培養“富二代”。其後,廣東順德等地也大有跟風模仿江蘇的勢頭。

第一代成功創業的民營企業家多數是靠打拚出身,他們那種敢闖的精神磨煉出企業家的創業精神和魄力,而“富二代”們打拚精神明顯不夠,且缺乏曆練,交際能力和掌控能力都不足,這些缺點父輩肯定著急上心,“富二代”培訓熱也可以理解了。不過也有人罵政府這是越俎代庖的做法,光知道“錦上添花”不知道“雪中送炭”。

香港李錦記集團是一家有120年曆史的家族企業,其第四代傳人李惠森說:“大量的研究證明,第一代創業家的平均退休周期為24年。如果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個體戶經濟算起,中國家族企業的第一代創業者已經年邁,正麵臨傳承問題。家族企業能否順利傳承,對國民經濟都會產生影響。”看來,政府也不是在幹跟自己八竿子打不著的事兒,“富二代”也是GDP呀!

比政府更著急的當然數富爸爸們,接班人計劃早已經開始,富爸爸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明星理財師教育10歲的兒子:“錢是什麽?要想買好玩具,要想買漂亮的衣服就一定要有錢,要想開好車,要想住大房子,要想娶漂亮老婆就一定要有錢。錢就是房子、車子和美女。”知名金融學教授在兒子7歲時就教他開始買權證,孩子10歲時就可以背誦投資大師巴菲特的經典語錄:“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我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我貪婪”。

改革開放以來富裕起來的“富一代”家長們越來越堅信“培養財商要從娃娃抓起”。他們定期定額地給孩子零花錢,讓他們記賬;他們給孩子開獨立的銀行賬戶和基金賬戶,教他們炒股,學會“錢生錢”;他們習慣用現金激勵孩子,洗一次盤子獎10元,考試名次進前三名獎100元……

有 “培養接班人焦慮”的富爸爸們,急切主動地安排家族財富版圖的延續。但是,相信沒有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把世間所有的東西都看做金錢的等價物,媽媽的誇獎等於5元,老師的表揚可以換10元,幫小夥伴一次要回報一個文具盒,爸爸的愛等於100元的生日禮物,人生的幸福等於賺到X元……孩子的童年世界要有灰姑娘和王子、滿地的向陽花、棒棒糖和變形金剛。10歲的孩子滿腦子如果隻有大人世界的生意經、金錢至上的生存法則,這對孩子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

在中國,家族財富控製權旁落隱患始終是“富一代”的家長們最為擔心的,即使那些沒有太多家族財富隻是進入了社會精英階層的家長也擔憂著下一代會不會成為“敗家子”。浙江商業研究會執行會長楊軼清發起了《浙江商人培育繼承人方式的調查》,調查結果是,“45%以上的人認為目前還不具備接班的各項素質,不願意接受其父輩的事業”。

媒體報道,某個隻對“有創業需要的年輕人”開設的“創業培訓班” 一開班,呼啦啦就有100多人報名,基本都是屬於“富二代”的孩子。一些學生家長直接給老師打電話,著重介紹自家企業規模有多大,希望孩子能到創業班來學習。很多學生在麵試時也主動告訴麵試老師,家裏的廠子有多大、資產有多少萬元。還有家長直截了當地告訴老師:“我想讓兒子快點學會賺錢。”

十年之後,2009年的“富二代”們會在哪裏

直麵“富二代”身上的弊病,有人指出,問題首先出在“富一代”身上。經曆了30年的改革開放,“富一代”所走過的道路,幾乎成為國家和民族命運的縮影。他們經曆過苦難也享受過幸福,曆經辛酸也品味過甘甜。吃過苦的人最怕自己的孩子再吃苦,因此,對孩子的補償心理,在客觀上造成了一些“富二代”放縱、溺愛的成長環境。沒有經曆過物質貧乏年代的洗禮,不知道受苦、挨餓是怎麽回事,父輩的經曆更像是一種遙遠的傳說,一些“富二代”任性、放縱、缺乏責任感,也就不足為奇。也就是說,麵對著財富的突然增長,我們的一些富人還沒有學會怎樣做富人。

中國有“富不過三代”的諺語,歐洲有“三代人木屐傳木屐”的說法,南美有“做生意的老子,花花公子的兒子,要飯的孫子”的諷喻……這些類似的偈語表達了一個同樣意思—家族企業傳宗接代難。有關調查也顯示,由第一代順利過渡到第二代的家族企業,隻占33%,隻有16%左右的家族企業生意可以由第二代過渡到第三代,而能從第三代過渡到第四代的家族企業僅占4%。

生來就金貴的“富二代”能擔當大任嗎?不光富爸爸們肚子裏滿是問號,全社會也是疑慮重重。回顧這一年,“富二代”毀譽參半。一方麵幾乎成了花天酒地、任性、冒險、毫無責任感的代名詞,另一方麵作為中國新財富階層的有生力量,他們似乎充滿活力和智慧,對挑戰毫不畏懼。

在爭議聲中,中國的“富二代”們會走向何處? 十年之後,2009年的“富二代”們會在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