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家身陷鄧玉嬌案漩渦 讚同有罪判決被痛罵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2zyy1ef.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法律學者蕭澣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2na76ur.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高一飛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wc08s5.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馬克昌

鄧玉嬌案像個巨大的漩渦,多方人士被裹挾其中,法學家尤甚。

  有的法學家在開庭前接受了司法機關對鄧玉嬌案的意見征求,有的法學家則以超脫之態批評司法弊病,有的法學家則直接上書中央要求判鄧玉嬌無罪……

  但結果隻有兩種,要求判鄧玉嬌案無罪的法學家被網民追捧,讚同有罪判決的法學家則被痛罵。

  是簡單地判定某些法學家“依附權貴”或“堅守良知”,還是確實存在專業理性與社情民意之間的衝突與失衡?這是一個需要深入辨析的問題。

  那些被網民痛罵的刑法學者

  “如果說鄧玉嬌無罪,那就是把法律置之度外。”武漢大學教授、著名刑法學者馬克昌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堅持鄧玉嬌案的一審判決無可置疑。

  鄧玉嬌案一審判決出來後,馬克昌接受新華社采訪時發表的意見,在網絡上遭到猛烈抨擊。對他訪談中提到的,難以認定鄧玉嬌的行為構成正當防衛這一點,網友們最為憤慨。這位在業界有良好口碑的刑法學界泰鬥,被指“奉旨說話”、“晚節不保”。從學品到人品,各種對他的指責毫不留情。

  其他幾位對判決持支持意見的刑法學者,受到同樣的質疑和攻擊。在某知名網站上,出現了“鄧玉嬌案讓一些刑法學者變態”的報道。

  有人甚至製造虛假報道,以博訊網記者李三思采訪著名刑偵專家李昌鈺,借李之口稱上述幾人不配當刑法學家。6月20日,博訊網發表聲明,稱他們沒有叫李三思的記者,也沒有安排類似采訪。

  馬克昌對這樣的反應感到意外。他說,目前的判決已經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最大限度考慮了要求從輕處理的民意;何況主張從輕、無罪也僅是民意中的一部分,“有人也堅持要對鄧玉嬌作處理。”在他看來,一審判決是法律和民意雙贏的結果。

  據南方周末記者了解,開庭前兩天,湖北省檢方把鄧案起訴書發給幾位刑法學者,讓他們根據起訴書列明的事實、證據和起訴意見,發表看法。向專家谘詢意見請他們把關,是中國檢法機關處理重大影響案件的慣常做法。

  西南政法大學教授、刑法學者梅傳強是被征求意見的專家之一,也因被報道支持判決遭網友指責。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根據起訴書陳述的案件事實和列明的證據,檢方對案件的定性“故意傷害、防衛過當”並非不妥,隻是有些地方的說理不夠充分。在給檢方的回複意見中,他特別提到,如果起訴書中所說的證據確鑿,他同意檢方對該案的定性,建議對鄧玉嬌免除刑罰或者判處緩刑。梅傳強注意到,庭審結束後,媒體相關報道隻引述了他對定性的認同,沒有提他的“緩刑”建議。

  同樣支持判決意見的刑法學者齊文遠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在以往防衛過當的個案中,犯罪嫌疑人被免除處罰的情況非常少見。相對於同類案件,對鄧玉嬌的判決,已經是很輕的處理。

  有罪無罪,誰說了算

  刑法學者眼中“相對較輕”的處理,沒有獲得廣泛的認同。鄧案一審結束後,盡管鄧本人和其家屬表示不上訴,網絡上支持鄧玉嬌上訴的聲音仍不絕於耳。他們認為,一審“有罪免罰”判決客觀上恢複了鄧的人身自由,卻沒達到最終的正義,鄧玉嬌理應被判無罪。

  法律專業人士中不乏這樣的聲音。連日來追蹤評論鄧案的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蕭瀚在一審結束後更新博文,其中提到:對於鄧玉嬌重獲自由,我相信除了部分官員和少數幾位“理性”人士之外,絕大部分人和我一樣是高興的;但是,鄧玉嬌被定罪卻是我們反對的。他說,僅僅在案發現場的休息室那場驚心動魄的搏鬥,就足以認定鄧玉嬌享有無限防衛權。

  認為鄧玉嬌享有無限防衛權的還有北京大學法學教授鞏獻田。在一審開庭前兩天,他和其他六位老共產黨員聯名向中央政法委和最高法院上書,要求認定鄧玉嬌無罪。公開信言之鑿鑿,其中提到“按照刑法理論,在這種特定場景下,除認定強奸行為外,是不可能作出其他解釋的”。

  “特定場景下”的那場“ 搏鬥”,也即鄧貴大等人意圖對鄧玉嬌實施強奸,是諸多主張鄧玉嬌無罪的人所持的理由。是否承認這一點,關係到鄧玉嬌殺人的行為是正當防衛還是防衛過當,這也是無罪論和有罪論者的根本分歧。馬克昌透露,開庭前鄧玉嬌的兩位辯護律師曾就此案向他請教,稱他們打算為鄧玉嬌作“正當防衛”的辯護,他表示支持:“起訴書都說是防衛過當,律師不提‘正當防衛’,還辯什麽?”

  但馬克昌說,就他掌握的案情,無論在第一現場或第二現場,都難以找到性侵犯的確鑿證據,“打官司就是靠證據,沒有證據不能亂說”。

  馬克昌在答新華社記者問中提到的難以認定正當防衛的理由,被攻擊得最為猛烈:從事實看,鄧貴大的侵害行為不是很嚴重,並且侵害的不是重大的人身權利。

  據刑法理論界和實務界人士介紹,正當防衛的認定是一項複雜、精細的專業難題,其與防衛過當的界限往往並不清晰,必須依賴全麵而細致的案件事實和證據材料作支撐。上述幾位刑法學者認為,根據法院認定的事實,很難說鄧玉嬌就到了非要采取刺死人的方式來實施防衛的程度。

  但是,當地警方前後不一致的案情通報、鄧玉嬌原律師的控告和依據生活經驗的推理等因素疊加後,在部分普通民眾看來,鄧玉嬌遭受性侵犯已是既定事實。

  武漢大學刑法教授康均心分析,刑法專業人士和多數網民意見不同,原因可能在於討論的前提各異。

  “如果不是根據法院查明的案件事實,而是其他途徑獲得的事實來討論案件,得出的結論當然會存在差異。”康均心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