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信陽在3000個鄉村強推別墅級衛生室引熱議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18288/18288069.gif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信陽目前在全市推行統一標準建設的村級衛生室(效果圖)。資料圖片

■核心提示

在河南信陽,共有約3000家村級衛生室,為600多萬農民提供最基本的醫療服務。目前,村醫們陷入一種困境,他們被要求按統一模式修建衛生室,為此要個體籌資約十萬元。

雖然政府承諾給幾萬元補貼,但對於自負盈虧的村醫,籌資十萬元,許多人力不能及。一名村醫質疑,新建衛生室是為給百姓看病,還是政府的形象工程?若是前者,符合衛生標準即可;若是後者,埋單的該是政府。

而信陽市政府期待新的村衛生室成為信陽農村“標誌性建築”。政府要求“一張圖紙建到底”。對推廣不利的鄉鎮領導,則一票否決。

對於信陽的數千名村醫來說,眼下的日子有些難熬。

他們麵臨著一個選擇。要麽,湊十幾萬元,按照政府的圖紙修建一個新的衛生室;要麽,與聽診器和處方箋告別,結束村醫生涯。

兩個月前,新醫改方案發布,其中“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以及“政府對鄉村醫生承擔的公共衛生服務等任務給予合理補助”等條文,讓中國的村醫們認為,迎來了陽光燦爛的日子。

半個月後,信陽的村醫發現,地方政府對他們的工作補貼尚未來臨,而“建設”的任務來了,並落在了他們頭上。

4月22日,信陽市委市政府下發通知,要求年底之前,全市要完成新建、改擴建3042所村衛生室,“一個不能少”。另一個原則是“一個都不能變”,即必須按政府統一的設計圖紙建設,尺寸外形,甚至包括徽記都不能走樣。

這樣的衛生室因外形頗似別墅,被當地人稱為“別墅衛生室”。這樣一所衛生室約耗資12萬元,主要由自負盈虧的鄉村醫生籌資建設。政府承諾建成後補貼4萬。

信陽各縣區各鄉鎮的幹部被告知,如果他們不能如期完成新建衛生室的任務,將被一票否決。

出台背景

區委書記與衛生室

看到一個村醫的衛生室臥著四隻小豬娃,區委書記張明春有些生氣:你這地方,能治啥病

信陽全市要統一建設的村衛生室,圖紙來自信陽平橋區。

早在去年,平橋區就統一設計和新建了216座村衛生室,便是後來的“別墅衛生室”。

“別墅衛生室”的規劃,最早始自平橋區委書記張明春。現年48歲的張明春,有一句心得:“改變農民貧困的命運,就得先改變村衛生室。”

2007年,張明春由區長升任區委書記後,他的重要工作之一,便是扶貧。他走訪轄區的貧困人口家庭,做了一個統計。“63%的貧困家庭都是因病致貧,或因病返貧。”

“我對疾病和貧困,都有深刻的記憶。”張明春說,他少年時買不起蚊帳,三伏天被蚊子叮了發瘧疾,不吃不喝,蓋上幾床被子捂,“受得了就活,受不了就死”。

他6歲那年,28歲的父親患了感冒,而村裏沒醫生,父親扛了兩三天,等拉到衛生院,十分鍾不到就死了。他死於“小病耽擱”的親人,還有他最小的弟弟,死時隻有5歲。

這些酸楚的往事,張明春說,現在想來“還跟昨天一樣”。

40年後,當視察到一個村醫的衛生室,發現臥著四隻小豬娃,而村醫的母親跟老母豬同居一室時,張明春有些生氣,他責問道:“看你這地方,能治啥病?”

張明春認為,村一級衛生室的診療水平必須提高,才可從源頭上確保農民健康。而“隻有健康,才談得上發展”。

2007年底,張明春把在全區普及標準化衛生室,列入平橋區來年的“十件實事”之一,明確各鄉鎮一把手是第一責任人,列入考核。

重壓推行

完不成者一票否決

區委書記召集鄉鎮幹部們開會,告知他們,完不成任務者“摘帽”

區委書記張明春普及衛生室後,村醫胡秀麗的工作有了全新的內容,講解。

為此,她的嗓子啞了好幾個月了。

從去年10月她的“別墅衛生室”建成起,平均每天都有超百人到來,來參觀考察。她不倦地解說,傷了嗓子。

考察者大多是同行和信陽的官員,還有記者。最多的一天,有300多人需要她接待。

她的衛生室位於平橋區洋河鎮周畈村的公路邊,是區裏最早建成的“標準衛生室”之一。

衛生室朝陽通風,上有采光天瓦,下有白瓷磚鋪地,占地122平方米,加上室後小院,有300平方米。室內,診斷室、治療室、觀察室、健康教育室、藥房,五室分開。院內,還設有焚燒爐處理醫療垃圾。

這便是信陽市鄉村衛生室後來的模板。

它的圖紙幾經挑選。去年3月份,平橋區開始為標準化衛生室挑選圖紙。張明春說,他們先是找了當地設計公司,不滿意,又找到鄭州一家設計公司,幾經修改後成型。

設計的要求是,衛生室一要堅固,能抗八級地震;二要用途單一,“隻做衛生室,不做醫生的家”;三要功能齊全,各室分開。

去年3月下旬,圖紙定下來後,張明春召開大會,要求各鄉鎮依圖紙推廣衛生室,6月底必須完成任務量的60%。

平橋區專門核算了工程造價,得出的數據在12萬元左右。區裏決定補貼3萬,各鄉鎮補貼1萬,幫助村醫建衛生室。

三個月後,各鄉鎮完成的進度不到任務量的30%,讓張明春非常惱火。

張說,阻力主要來自鄉鎮領導和衛生院。“鄉鎮領導一是不想抽精力管這事,二不想掏錢補貼村醫。”

洋河鎮衛生院院長李鴻剛透露,當時同行對標準衛生室的看法是,“我們擔心村衛生室建得太好了,跟衛生院搶病人”。

張明春不甘心此事不了了之。他召集轄區十幾個鄉鎮的領導開會,要求持不同意見者“當麵鑼、對麵鼓”地站出來,否則就必須執行。他警告,年底不能百分百完成任務的鄉鎮,就說明一把手喪失了基本的工作能力,要“把書記的帽子摘了給鄉長”。

年底,張明春勝利了,任務百分百完成。

成為樣本

全市統一推行

市委書記王鐵說,要把村衛生室建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讓百姓看到就能想到村醫

張明春勝利後,胡秀麗忙碌了。

在一批批視察、考察者中,讓胡秀麗念念不忘的,是市委書記王鐵。王鐵視察時笑得很開心,而因“禁酒令”出名的王鐵,在信陽人的記憶裏,是很不愛笑的。

那天是3月16日,她在日記中稱當天為“又一個叫人高興的日子”,她還記下了王鐵三次用力地跟她握手,鼓勵她“好好幹”。

跟其他村醫一樣,胡秀麗行醫20年來,也曾長期“不規範”。“我為人接過生,很多村醫不能治的病也治過。”胡秀麗說,“現在,我都不敢,也不會了”。

去年,被胡秀麗視作職業生涯重大轉折的一年。去年平橋區政府出資600多萬元,組織全區806名村醫,分批到鄭州大學及其附屬醫院培訓,兩個月理論,一個半月臨床實踐。

這讓村醫們開了眼界,小了膽量。“知道的越多,越不敢隨便給人治病。”洋河鎮衛生院院長李鴻剛說,村醫培訓後,其轉診到上級醫院的人數大大增加,而此前,村醫往往自信可以治好這些人。

提高了水平的村醫,也替上級醫院發掘了不少病人。“今年,我們院的住院人員上升了30%。”李鴻剛說,大部分都是老農民。

平橋區的改變,引起外界的注意。去年年底,一名記者將此事寫成內參,河南省委領導閱後批示表揚。之後,河南省衛生廳實地考察後,為平橋區200多家新建衛生室,一家補貼了一萬元,並撥款3500萬元,對平橋區中心醫院進行改建。

更讓平橋區官方自豪的,是信陽對平橋經驗的推廣。

今年4月22日,信陽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聯合發文,要求學習平橋,按照平橋衛生室的圖紙建設新衛生室,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全市新建、改擴建3042所村衛生室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