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通緝“十大人販”之一被捕 其子希望父回家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20090601/Img264268879.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哥哥把別人送的學習用品帶給弟弟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20090601/Img264268880.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牆上的獎狀

  全國A級通緝令的“十大人販”之一,張維祝步其夫後塵於5月20日在珠海被警方抓獲。今天是六·一兒童節,上午,張維祝的兩個兒子———13歲的小江和9歲的小亮(均為化名)參加完學校組織的遊園活動後,照例回到大伯家幫幫忙,其80多歲的爺爺依然坐在廊簷下等著。

  販賣別人孩子拆散別人家庭的張維祝,如今也難與自己的孩子同享天倫之樂。六·一兒童節前,記者來到張維祝在恩平鄉村的家,走近她的孩子……

  與爺爺同生活

  上月25日,星期一,雖然才是下午5時,但小江和爺爺已經開始吃晚飯:兩素一葷,四季豆和土豆是鄰居送的,一盤炒臘肉是年前自家曬製的。

  見來了生人,小江打開幾張塑料凳讓座,然後埋頭吃飯;爺爺放下筷子,一碗飯直到最後也沒吃完。自從小江父母相繼落網後,13歲的小江和9歲的弟弟早晚就和80多歲的爺爺一起生活。

  由於濃重的雲南口音,小江爺爺說的話記者很難聽懂。“你爺爺叫什麽名字?”“不知道。”小江說,他已四五個月沒有見到爸爸媽媽了,“這是最長的一次。平時最多也就十來天,他們到恩平那邊去砍甘蔗。”至於爸爸媽媽這次為何這麽長時間沒回來,小江是幾個星期前聽姐姐說:“爸爸被抓了,媽媽去找爸爸去了。”小江還不知道他媽媽張維祝在上月20日在珠海也被公安抓獲了。

  “知道爸爸媽媽做了什麽錯事嗎?”小江搖搖頭。記者也不願說明是因為“販賣兒童”。也許對小江兄弟倆來說,平時對自己嗬護有加的父母,不可能對其他小朋友那麽“壞”。

  小江這晚隻帶回了一本數學本和一本登記本。數學本上抄了5道數學題,“爸爸平時也輔導我和弟弟的作業。”小江攤開作業本準備做作業。牆上貼著他和弟弟的5張獎狀,已經有些汙垢和破損。

  小江家住恩平市橫陂鎮白銀管理區,村裏十多戶人家都是從雲南移民恩平的遊耕戶。與小江同一個學校上學的有11名鄰居小孩,小江負責這些孩子上學和放學路上的紀律記錄,當天在他的登記本上寫著:第十六周,星期一,上午,6點半正常。“下午情況”還沒有來得及填。

  不一會兒,小江家門口聚集了不少大人和小孩,小江不斷起身給大人找凳子坐。記者拿出事先準備的一些文具分發給小孩,小江把鉛筆盒和本子放在桌子上,看了看,又低下頭什麽都沒說。

  讀不下“矛與盾”

  小江就讀的這間小學離小江家1公裏左右。因剛下過雨,道路泥漿橫流難行。

  上月25日早上6時多,小江起床刷牙洗臉,6時半他和鄰居同學一起開始往學校去。這時,爺爺早已起床,靜靜地在廊簷下坐著。

  早餐在學校吃,炒粉和稀飯。7時多一點,小江走進位於二樓一角的六年級一班教室,拿出語文書,讀起了剛學過的第25課“古代寓言兩則”: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讀著讀著,小江沒了聲,看著課桌發愣。班主任黃明玉老師走過來,敲敲桌子。

  黃老師說,最近這兩個星期,小江上課有些走神,也提醒過他,但他什麽都沒說。“我也是今天放學後,聽其他老師說起他父母的事。”黃老師是去年9 月從其它學校調來,代小江這個班的班主任和英語老師,“聽其他老師說,小江五年級前很調皮,現在靜了很多,也不願和其他同學多說話”。

  小江和弟弟是兩年前從其它學校合並過來的,小學校長梁奉興是小江的語文老師,他說這兩年很少見到小江父母來學校,家訪也隻見到他爺爺。

  小江是班上的勞動委員,幹活很賣力。小江承認,自己學習成績一般,最近一段時間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擔心成績會越來越差。小江說起同學陳係強,“學習很好,是副班長!”這是小江第一次高興地說話。

  黃陂鎮有兩所中學———黃陂鎮一中和黃陂鎮中學,小江的理想是能考上黃陂鎮中學。但說起學費,小江沒有聲音。現在小江姐姐在讀初三,弟弟在同校讀二年級。

  日記常寫爸媽

  小江的弟弟小亮放學沒有和他一起回家,到了同是遊耕戶的大伯家了。

  從小江家到他大伯家足有3公裏,這是雲南遊耕戶建的又一個新村。在村口,9歲的小亮正牽著一頭牛,奇怪地看著記者和哥哥。當記者將鉛筆和本遞過去時,他木訥地接了,什麽也沒說。

  小江的大伯正在門口紮著枸薺苗,對記者笑了笑。與小江那個村不同的是,這個村的土地當地人還沒有收回,不用到外地去打短工度日。到了周末,小江和弟弟一般到大伯家幫幫忙,姐姐到周五晚才回家,周末在家複習,要考高中。

  小江雖吃過晚飯,但記者說要帶他到鎮上吃飯,他還是同意了。

  飯桌上,小江言語似乎多了起來。小江說,以前周末,他爸爸時常用摩托車帶他和弟弟上鎮上買東西,不過沒有在鎮裏餐館吃過飯。小江指了指一條路,說從這兒可以到姐姐的學校,“姐姐現在當家,有時姐姐說起爸爸媽媽的事,我們很傷心。”說到這兒,小江吃飯的勁兒沒有了。

  小江從去年9月3日開始記日記,其中不少篇幅是寫他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日常生活,“今天,騎著爸爸的摩托車到了鎮上,天下著雨,街上人打著五顏六色的雨傘,像盛開的花朵……”這是小江去年11月的一篇日記上寫的。

  從這學期開始,小江的日記裏很少再出現他爸爸媽媽了。小江說,他也很少寫日記了,“隻想爸爸媽媽早點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