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人美食中暗藏玄機:搭配“相克”真能要人命?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20090601/Img264259946.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20090601/Img264259947.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海鮮和番茄,真的是一對冤家對頭?

  ■食物搭配不當真能要人命?

  ■海鮮和維生素C同吃一定會中毒?

  ■萬一吃了“相克”的食物該怎麽辦?

  俗話說,要想抓住男人的心,得先抓住男人的胃。女人們深諳此道,為了心愛的男人,上得廳堂下得廚房。但是,電影《雙食記》中,男主人公陳家橋吃了情人烹飪的美味佳肴後不久,身體開始莫名地疼痛、掉發,甚至掉了眉毛。醫生告訴他,問題都出在他的一日三餐裏。原來,他那心生怨恨的妻子通過他情人的手,利用食物相生相克的道理,讓他一步一步走進饕餮大餐的陷阱裏,最終萬劫不複。

  據說,扮演情人角色的演員江一燕從此之後,對食物搭配產生了恐懼心理,隻要身體不舒服,就會懷疑是不是飲食出了問題。而看了《雙食記》的觀眾,更是疑問重重:食物真的會相克且能置人於死地嗎?如果是,那麽食物究竟怎樣搭配才合理?

  菜裏沒放砒霜,醫生為什麽說他砒霜中毒

  電影《雙食記》講述了一個關於美食和陰謀的故事:懷孕的妻子在路邊看到一輛熟悉的汽車,而且汽車裏,丈夫正在和情人調情,為看真切,她精神恍惚地走向路的中間。呼嘯而過的汽車將她撞到,她流產了,子宮也被摘除。孩子沒了,連孕育孩子的溫床也丟了,妻子哀傷之後反擊了。她借機找到了丈夫陳家橋那不知情且從不下廚的情人,告訴她,要想得到男人的心,必須先抓住男人的胃。從此之後,她開始教授並遙控丈夫的情人做每一道菜。

  原先隻會煮方便麵的情人突然成了烹飪高手,陳家橋喜不自禁,大飽口福。盡管他的身體陸續出現了許多不適,比如腎虛體乏、脾髒不適、口幹舌燥,但口舌之欲仍在繼續。直到有一天,情人燉了豬肺雪梨湯,陳家橋還沒喝,便發現湯中有許多毛發渣子,他落眉毛了。在鏡子麵前,陳家橋輕輕地撥弄一下,眉毛就簌簌地掉。更可怕的還在後麵,他在洗澡時,發現自己的頭發也大把大把脫落。醫生檢查發現,他的活性毛囊大麵積壞死,而且速度很快。醫生囑咐他,別忘了每天服用維生素C以治脫發。陳家橋回家後,心中有數的妻子烹製了大量的基圍蝦搭配番茄湯。這可是他的最愛,他立即將之席卷一空。誰知吃完之後不久,他就不省人事。醫生說,他這是砒霜中毒了。

  看著銀幕上那個女人別有用心地搭配著每一道菜,觀眾毛骨悚然。現實生活中,那些菜真的能將一個健康的成年人折騰成那樣嗎?

  《雙食記》裏的殺人菜譜並不靠譜

  江蘇教育學院生物係教授、營養學專家翁德寶告訴記者,在現代營養或相關學科專著中,並無“食物相克”一詞,食物相克是中醫食療的一種說法,也就是指食物搭配不合理。

  食物基本上由四類組成,即穀、果、畜、菜。中醫認為,真正的食物是這四者的匹配,其中每一類又都暗含有五方和五時,這樣就大大擴展了食物的性味,凸顯了食物和而不偏的性質。同時,食物按它的性質來說,有寒、熱、溫、涼之分。人的體質根據中醫學判定有寒、熱、虛、實之分。寒性體質的人飲食上宜選擇偏溫熱者,反之,熱性體質的人飲食上宜選擇偏寒涼者。

  因此,翁教授認為,隻有認清自己的體質,再了解各種食物的性質,合理搭配,才能達到保養身體的效果,也才能談得上對飲食宜忌的理解。但吃了與人的體質不符的食物會引起中毒甚至能要人命的說法,過於誇張,多是無稽之談。

  比如說,影片中妻子準備的第一道菜:椒薑羊排煲和仙茅牛子南瓜湯。椒薑羊排煲,易學易做,壯陽強精。陳家橋吃完之後,果真精力旺盛,神清氣爽。這是符合這道菜的功效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羊肉性甘熱助火,補虛勞,益氣血,壯陽健胃;南瓜性甘溫,補脾充饑,暖胃,因而胃熱病人吃了,熱上加熱,兩者不宜同食。但如果食用時間相隔兩小時以上,則不會對身體有害。此外,吃羊肉後不宜馬上飲茶。因為羊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茶葉中含有較多的鞣酸,兩者結合,會產生鞣酸蛋白質,引發便秘。同時,許多人吃羊肉時喜歡配食醋作為調味品,吃起來更加爽口。然而,醋性溫,宜與寒性食物搭配,與熱性的羊肉不適宜。

  再比如,香爆腦花,同時搭配了芹菜香幹、蠔油洋蔥鵝翼、青瓜水蛋、花生烏雞燉參湯。翁教授認為,鵝肉和雞蛋相克傷脾胃,暴食芹菜會殺精。男性多吃芹菜會抑製睾丸酮的生成,減少精子數量。健康良好、有生育能力的年輕男性,連續多日食用芹菜,精子量會明顯減少甚至難以受孕。停吃後幾個月又會恢複正常。但影片中,陳家橋吃完一次之後,便虛汗橫流,和情人親熱起來力不從心,就有點誇張了。

  “任何搭配不合理的菜肴,要想顯現‘相克’效果,隻有長期食用才有可能。”翁教授說。

  海鮮與維生素C同吃就一定會中毒?

  端午節那天的玄武區蘭園菜場,人來人往,尤其是賣海鮮的櫃鋪更是摩肩接踵。而一家海鮮鋪子竟打出了一個奪人眼球的招牌——“海鮮+維生素C=砒霜”,這個駭人聽聞的公式引起了許多市民的關注。

  店主說,海鮮不能與維生素C同食,很多人都知道,但不會特別注意到,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海鮮經常上桌,一不小心就會出問題。

  店主還告訴記者,前段時間,有報道說,在台灣,有一位女士突然無緣無故地七竅流血暴斃,經過初步驗屍,斷定為砒霜中毒而亡。醫學教授被邀協助破案。教授仔細地查看了死者胃中的提取物,說:死者並非自殺,亦不是被殺,而是死於無知的“他殺”!大家莫名其妙,那砒霜從何而來呢?醫學教授說:砒霜是在死者腹內產生的。死者生前每天都要服食維生素C,這沒有問題,問題就出在她晚上吃了大量的蝦,蝦本身也沒問題,她的家人吃了都沒事,但他們沒有死者服用維生素C的習慣,問題就出在這裏!所以,店主覺得有必要提醒買海鮮的市民要注意到這點。

  蝦等海鮮和維生素C同食,真的會引起中毒嗎?

  翁德寶教授解釋說,蝦等軟殼類食物含有大量濃度較高的五價砷化合物。這種物質食入體內,本身對人體並無毒害作用,但是,在服用維生素C之後,由於化學作用,使原來無毒的砷酸酐轉變為有毒的亞砷酸酐,即三氧化二砷,這就是人們俗稱的砒霜!砒霜能麻痹毛細血管,並使心、肝、腎、腸充血,上皮細胞壞死,毛細血管擴張。故中其毒而死者,常是七竅出血。

  “但是,吃海鮮和維生素C要想中毒,也沒那麽容易,因為這還需要一個前提,就是要大劑量地攝入維生素C才行。”那麽,何為“大劑量”呢?翁教授告訴記者,那就是,一個人一次性吃50個中等大小的蘋果,或30個梨,或10個橙子,或生吃3斤以上的綠葉蔬菜!而且這些蔬菜還不能經過加熱,加熱了維生素C還會大打折扣。這麽多水果和蔬菜,哪一樣是一個人能一次性攝入的呢?因此,在吃蝦的同時食用水果或青菜,隻要不超過上述的量,就沒有危險。

  至於影片中吃幾次炒蝦搭配番茄湯,陳家橋就中毒了,是嚴重不符合實際的。

  民間說法多是以訛傳訛不可信

  其實,在民間,食物相克說十分盛行。而且涉及的麵還十分廣泛,很多市民對此一知半解,輕易不敢嚐試。

  記者在玄武區蘭園菜場遇到了六十多歲的李大媽。她告訴記者,坊間確實傳聞有許多菜是不能放在一起吃的,比如說,雞蛋、糖精同食會中毒、死亡;豆腐、蜂蜜同食致耳聾;土豆、香蕉同食生雀斑;牛肉、紅糖同食脹死人;狗肉、黃鱔同食則死;鯉魚、甘草同食則死;狗肉、綠豆同食則脹破肚等等,“不過,我也是聽說而已,自己當然也就從不敢這麽搭配,誰敢冒這個險?家人健康可是第一位的。”李大媽說,她還在報上看過,一個小孩喝了蘑菇燉魚湯,不一會兒就上吐下瀉,吐完瀉完了才好轉。

  “逢年過節的,哪家不是一桌子美味佳肴,很多菜怎麽可能完全避免放在一起呢?”翁德寶教授笑著說,“如果真的動不動就會中毒、吃死人,比如狗肉和黃鱔,放在一起吃的概率大得很,還不知要死多少人呢。我就吃過的,我現在不好好的在這兒說話嗎?”

  至於蘑菇燉魚湯吃出了不適,翁教授認為得找客觀原因,可能是小孩腸道過敏或胃部不適導致,也可能是蘑菇帶有雜菌,不幹淨,但這兩樣食物相克的說法,缺乏科學依據。

  中醫上確實存在“混食忌”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文獻研究所副所長陳仁壽認為,“民間說法雖然有些是唬人的,但有些確實有它的道理。”從中醫理論上說,“每種食物同藥物一樣,都具有特定的性味和功效,”治病是以藥之偏性去糾正人之偏性。“藥食同源”,食物也存在著偏性,隻是這種偏性相對溫和,飲食得當能禦病強身,益壽延年,飲食失宜則會有害無益。孫思邈《千金要方·食治篇》曾提出“食能治病,亦能致病”。換句話說,食物搭配不當,確實可能導致人體不適。這就是所謂食物“ 相克”,正確地說,應當是“相惡”,這是要盡量避免的。

  “飲食和老百姓息息相關,食物搭配禁忌受到很多人的關注”,陳仁壽說,“從中醫研究來看,某些食物確實不能同時食用,否則會誘發某些疾病,即所謂的‘混食忌’”。

  陳仁壽告訴記者,古代文獻中關於這方麵的記載十分豐富,這些觀點細究起來,雖不一定十分準確,但值得重視和深入研究。不過,民間不該因此就以肯定的口吻誇大了食物相克說,從而影響了許多膳食的攝入。

  酸甘苦辛鹹的搭配也有講究

  現代許多人都講究養生之道,許多人喜歡將一些中藥材與食物一起煲湯,以求最佳養生效果,但陳仁壽認為,“藥食搭配,須明禁忌。食療藥膳講究藥物性味與食物性味的調和互補,搭配合理才能達到良好功效。”

  好在藥食配伍存在禁忌的觀點從古到今,影響深遠,一些認識已經深入民間、進入尋常百姓家。如“用發汗藥應禁生冷、調理脾胃藥禁油膩”,幾乎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生活常識。而“消腫理氣藥禁豆類,止咳平喘藥禁魚腥,止瀉藥禁瓜果”等認識,也為百姓所接受。

  “不僅如此,藥食五味‘酸、甘、苦、辛、鹹’中的每一‘味’的運用也要合理。”陳仁壽告訴記者,這“五味”都與相應的髒腑具有特殊的親和力,有五味入五髒之說。五味對五髒同樣有相生相克的一麵:若五味調和,味與髒腑相生則可發揮充養五髒的作用,即“五髒所養”;若長期飲食偏嗜,味與髒腑相克,就會逐漸損害髒腑功能,成為“五髒所傷”。在疾病狀態下,五味調配適宜與否會直接影響身體各髒腑功能的恢複。《黃帝內經》就明確提出“肝病禁辛、心病禁鹹、脾病禁酸、腎病禁甘、肺病禁苦”,這也成為中醫食療中“食禁”的重要內容。

  食物搭配偶爾相克一次不礙事

  記者在菜場偶遇的李大媽最關心的是,到底怎樣搭配食物,才不會出現令人擔憂的食物相克的問題,而且能夠滿足一家老小的營養需求呢?

  翁德寶教授建議市民,可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來均衡膳食。在食物的搭配上,講究葷素搭配,即動植物食物兼有;粗細搭配,也就是精細食物與粗米粗麵結合;還有不同顏色的食物搭配,如紅色與綠色、黃色、黑色等。《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主張一天攝入40多種食物,應有穀薯類、牛奶雞蛋肉類、果蔬類、豆製品類和油脂類等幾大類食物。總之,食物的種類越豐富,吃得越雜,營養就越均衡。另外,炒菜時植物的種係越遠越好,比如,葉菜與根莖類、茄果類、十字花科類蔬菜搭配,可使食物營養素互相補充,如果葉菜與葉菜搭配,比如白菜和油菜都是葉菜,它們搭配在一起,就不如白菜與茄果類的西紅柿、白菜與根莖類的土豆等搭配合理。

  一天攝入40多種食物,難免會出現“相克”,怎麽辦?

  翁教授認為,即使出現了“相克”,隻要不是長期食用,次把次,不會對人體造成多大傷害,是不礙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