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趙鐵林: “風塵女子們”的影像記錄者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2009年5月16日淩晨三點,在北京東直門中醫院,趙鐵林因肺癌病情惡化停止了呼吸,他曾經出版過的《聚焦生存》、《另類人生》、《黑白宋莊》和未出版的《老北京話城南》等作品。

趙鐵林的名片上,名字上有一個黑框,那時他認為,他已經很多次與死亡擦肩而過——從五樓上掉下來沒摔死,掉到海裏沒淹死,被人家打沒打死……幾乎遇到了一個人一生所能遇到的所有危險。因此,他從不畏懼死亡。

而這次,這個黑框真的降臨到他的身上,這個與死亡交手過多次的漢子,最終敗在了病魔手裏。2009年5月16日淩晨三點,在北京東直門中醫院,趙鐵林因肺癌病情惡化停止了呼吸,他曾經出版過的《聚焦生存》、《另類人生》、《黑白宋莊》和未出版的《老北京話城南》等作品,整齊地填滿了他在世上六十一個年頭裏的最後十年。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atchpic/4/4E/4EFB2AC9B806BF13BCF6672B4FCD8600.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坐台女”阿V的眼神沒有絲毫弱勢群體麵對鏡頭的恐懼,有的是與全書基調一起彌漫開來的迷茫而無助。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atchpic/1/1D/1D8479AB47F40F207729D094E3F1CE36.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1993/1993593.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阿V拉著阿蘭,讓她看看是不是自己得了“性病”

記者趙鐵林

1998年3月,十六歲的貴州姑娘阿V和男友來到海南。在坐台小姐雲集的十廟村,他遇到了一個拿著相機的中年男人。

這就是趙鐵林。1994年,他在海南海口和河南鄭州開設的兩家公司相繼倒閉,轉眼間,那個由客戶、銀行、合夥人構成的生活空間土崩瓦解,他從一個商人淪為一個徹底的窮人。

與此同時,海南經濟經曆了迅速的暴起暴落,許多人的海南夢像泡沫一樣破碎,這同樣殃及到一大批淪落“風塵”的女子——本指望著趁著年輕來海南撈一票的姑娘們。

趙鐵林以800元的價格租了一間十餘平方米的房子,這是八間相連出租房中的一間。十六七個鄰居中,大半是坐台小姐。

趙鐵林拿起相機,開始了拍攝生涯,最初的方式就是走街串巷地給人拍照,10元一張。而在他有限的生活空間裏,這個消費群體最多的就是他的鄰居——居住在周圍的坐台小姐們。有時,她們還會花費心思地化好妝,讓趙鐵林到海邊去為她們拍“藝術照”。

長期生活在其中,讓趙鐵林對這個生存於社會邊緣的群體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他開始以這些姑娘作為自己的拍攝題材。為了更深入接觸拍攝對象,趙鐵林從最初的收費拍照變成了 “付費拍照”——他經常掏錢請這些姑娘們吃飯,幫她們解決各種問題。他從不忌諱擺拍,隻要姑娘們願意,她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自由地出入他的鏡頭。每次拍攝,他總要詳細講清楚自己的目的,如果拍係列照片,他還要讓對方在拍攝書上簽字。

在姑娘們的眼裏,趙鐵林這樣的落魄記者不過是個體麵點的乞食者,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她們更弱勢,與她們用青春換飯吃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1993/1993591.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為了多賺取一些..阿V第一次去賓館站街,站在柱子跟前,察看著過往的人群

就這樣,阿V進入了趙鐵林的鏡頭。當趙鐵林拿著衝洗好的照片回來的時候,阿V同意讓趙鐵林為她拍攝係列照片。趙鐵林知道,一個姑娘的故事會從他的鏡頭裏傳播出去,而阿V的想法是,通過發表照片很快出名,甚至會有人把她的故事寫成劇本,自己變成女主角……

除了阿V,前後四年間,共有100多個人進入趙鐵林的鏡頭,除了坐台小姐,還有城市邊緣的漁民、農夫、失學兒童、流浪漢、外來拾荒者、駝背擺渡人……他們都和趙鐵林一樣,在金字塔式的社會結構中被壓在最底層。在城市裏,他們是絕對的弱勢群體。從沒有人如此近距離地將視角伸入他們的生活中,並且持續多年。

1999年3月,《聚焦生存——漂泊在都市邊緣的女孩》出版,在這本書中,趙鐵林整理了十幾個人的生存故事,其中絕大多數是坐台小姐。他也從此被媒體扣上了“專拍小姐的攝影師”的帽子。

“阿V的故事”成為了書中的重要一章,阿V從背後環抱男友的那張照片被放大成封麵照片。

照片裏,阿V的眼神沒有絲毫弱勢群體麵對鏡頭的恐懼,有的是與全書基調一起彌漫開來的迷茫而無助。

但阿V沒有就此成名,沒有人把她的故事寫成劇本或者搬上銀幕。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1993/1993590.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阿V一天裏接待了13個“客人”,掙了380元錢小吳雖然很高興,但看到阿V最後連穿褲子的力氣都沒有了,心裏也很發虛。


從工程師到攝影師

《聚焦生存》出版之後,趙鐵林的照片開始在國內媒體上博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同時,還有他的文字。他喜歡把自己的照片和文字統稱為圖文紀實作品。他給自己的身份定位是“記者+學者”。他坦誠地對媒體宣稱,他的照片隻是為了真實的文獻性記錄,他希望若幹年後,有人從這裏看到當時的中國社會和他所記錄的邊緣群體的真實場景。而自己所關注的和希望呈現給讀者的,是照片背後的故事。

《聚焦生存》之後的《另類人生》,和經過重新編輯而成的 《看不見的城市》、《看不見的人》、《她們》等等,延續了一脈相承的視線,並且展現了更多的照片,以完善那些照片以外的故事。

2003年,記錄北京郊區藝術家部落生活的《黑白宋莊》出版。趙鐵林把視角拉回北京。褪去藝術的光環後,趙鐵林以一貫的平行視角和敘述手段,呈現了體製之外的年輕藝術家在精神與物質之間的掙紮狀態。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1993/1993570.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客人辦完事後,餘興未盡,會給阿V講一些為人之道

同年,一部自傳式小說《即將逝去的記憶》問世。這圓了趙鐵林從十幾歲時就想為自己和自己所經曆的時代做傳的夢想。

現在,出版人桑海的手裏仍有一份未出版的書稿,這是趙鐵林尚未完成的一個紀實作品集,書名為《老北京話城南》。在最後的幾年裏,他的生命有一大半是在南城度過的,每天早上都會像上班一樣,騎著自行車,遊蕩在大柵欄或者八大胡同。他不停地拍照片,尋找新的可以進入故事的人物和題材。“如果不留下一些影像資料,將來可能什麽痕跡也看不到了”,很快,推土機會無情地碾過。

可以說,在《聚焦生存》出版之前,趙鐵林並沒有一個確切的身份可以支撐他的拍攝。他於1948年生於遼寧省北鎮縣的一個幹部家庭,高中畢業正逢 “文革”,母親自殺,父親被關。1968年,他在河南新鄉“插隊”,1970年在新鄉市前進機械廠做工人,1977年調入北京首鋼繼續工人的職業。 1978年,考入北京航空學院工業自動化專業,畢業後留校任教。1986年離開大學進入研究所工作。1990年下海經商,如前所述,先後在鄭州及海口設立兩家公司,直到1994年公司倒閉。

經常有人質疑趙鐵林照片中的藝術性,“毫無美感可言”,“和一般的留影照片無異”……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atchpic/4/4B/4BD18F8A94105266549CA0F6EB24E364.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海南的風塵女聚集區

的確,剛看到趙鐵林的照片會驚異於他的赤裸直白,不經任何修飾的影像語言,如何登得大雅之堂?

1990 年代的中國紀實攝影,正是惟形式感獨尊的年代。當時中國的主流作品是謝海龍表現失學兒童的《我要上學》、侯登科表現農業社會的《麥客》、薑健表現中國農村生存空間的《場景》、陸元敏以後現代主義視角表現國際大都市的《上海人》等,他們通常帶有強烈的個人印記,有著嚴謹的構圖、用光。而且,在將作品集結前,這些攝影者都是擁有十多年甚至幾十年經驗的專業攝影師。

1996年,山東的李楠獲世界新聞攝影基金會(WPP)舉辦的第52屆世界新聞攝影比賽藝術類桂冠;1996-1998年,雲南的吳家林、北京的韓磊和四川的黎朗分別獲得美國“ 母親瓊斯紀實攝影獎”(MotherJonesDocumentaryAward)。隨著中國攝影師走向世界,也把紀實攝影的國際標準帶回中國,剛剛明白紀實攝影是怎麽回事的國內攝影師紛紛調轉鏡頭,從構圖、用光、組照的搭配等各個方麵向國際標準看齊。

而麵對著轉型時代的中國社會,更多端著相機覺得該拍點什麽的人卻因為找不到好的題材而無從下手,隻能在有限的影像空間裏探討技術能達到的各種可能性。此時,美國的女攝影師南·戈爾丁(NanGoldin)早已行動起來,為了打破長期形成的影像標準,她把攝影視角延伸到自己私生活的各個細節,成為“私人紀實攝影”的開山鼻祖。更早的是瑪麗·艾倫·馬克(MaryEllenMark)的作品《福克蘭路》,後來被趙鐵林推崇備至。福克蘭路正是一條位於印度孟買的妓女站街之路。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pou2a.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疲憊的小麗 (趙鐵林 攝)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33l2gwi.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發廊妹阿芳 (趙鐵林 攝)

趙鐵林的出現無疑給這個原本規範的格局投下一顆重磅炸彈。從事攝影三四年的資曆,大部分照片使用相同的焦距段,全部使用黑白膠片,自己衝洗的工作方式。一部入門級單反相機——尼康F801加一個35毫米鏡頭就是他的全部器材。

而這種近距離的觀察方式,悄悄伸入社會邊緣群體的視角,卻成為中國紀實攝影從未有過的新體驗,被社會學家稱為“參與性觀察”。它超越了同類作品的窺私情節和居高臨下的姿態,從而進入到一種單純而真誠的敘述層麵。他不斷地叩問攝影作為媒介可以觀看的底線,也不斷地糾正拍攝者對於拍攝對象的判斷尺度。這些社會意義,早已超越了形式感攝影的框架。

時任《讀書》雜誌執行主編的黃平在為《即將逝去的記憶》一書所作序言中這樣評述趙鐵林的照片——“這些照片,從藝術攝影的角度說,也屬於江湖上的野路子。後來,他們都結集出版了。從此以後,我記住了一個會用鏡頭講述故事的人”。

2000年,中國權威的攝影雜誌《攝影之友》評選2000年中國最重要攝影人物,趙鐵林名列其中。2002年他受聘於清華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任影像室主任。2007年,中國攝影家協會授予趙鐵林“建國以來突出貢獻攝影工作者”稱號。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jsjcxf.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2lo2nt5.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逝者趙鐵林

2009年5月20日,趙鐵林的遺體告別儀式。東直門中醫院狹小的告別廳裏擠滿了前來吊唁的人。出於職業習慣,他們大多隨身攜帶著相機。

這一天,向來惜版如金的《中國青年報》用了一個整版的篇幅刊登了趙鐵林的經典作品。其中那幅最為知名的阿V從後麵環抱男友的照片足足占了版麵的三分之二。這組照片的標題是 《一個攝影師的路到底有多長》,導語寫道——中國當代“新紀實攝影”代表人物之一趙鐵林因病在京去世。

趙鐵林病危的消息傳出後,攝影圈的朋友們幫助他拍賣作品,趙鐵林拍攝的少量經典照片被重新加工後,以每張2000元的價格出售,收入所得全部用來為趙鐵林治病。

對於歐美動輒標價數萬美元的紀實攝影作品,這樣的價格簡直不值一提。然而對於家徒四壁的趙鐵林來說,每張售出的作品都在維持著他的生命。這也正是當前中國紀實攝影人必須麵對的事實。東四十條老筒子樓裏的兩居室,幾千卷底片,一輛破舊的自行車。這些可能就是一個優秀的中國紀實攝影師的全部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