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16-01-15 23:21:46)
趙高以其指鹿為馬而家喻戶曉。按照司馬遷巜史記》,其故事情節如下: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
其大意是:趙高在秦宮想要篡奪秦帝國最高領導權,恐怕各位大臣搗亂,就先設下圈套設法試探。於是帶來一隻鹿獻給二世皇帝胡亥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5-12-24 23:57:53)
毛澤東對中國人民及其他自己的家庭所犯下的罪行用下麵這句話來描述是不過分的: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毛澤東及其控製的共產黨靠出賣中華民族利益獲得蘇俄的幫助進而以軍事手段顛覆了一個領導中國人民取得八年抗日戰爭勝利的合法國民政府,中華民族在這場反暴抗暴反代理人的戰爭中血流成河,但仍力有不逮,讓蘇俄及其代理人竊取了中國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2015-12-18 16:43:51)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中國幾千年來被證明的智慧。也就是說一個人隻有修煉自己、提高教養而後才能和睦家庭、孝敬父母、愛護妻兒、友愛兄弟姐妹、相信尊重朋友,在此基礎上才有能力智慧和道德去治理國家以達到平等善待天下百姓。治大國如烹小鮮,禮義廉恥則是治國之本。 毛澤東自小好吃懶做、遊手好閑、不屑耕稼、生性叛逆。為約束其乖異本性,其父為其找[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2015-12-12 14:45:33)
宋仁宗皇帝趙禎是大宋王朝第四位皇帝、宋真宗皇帝趙恒的第六子,其母親是真宗皇帝的李宸妃,今年五月三十是趙禎一千零五歲生日,回望千年曆史,趙禎雖比不上秦始皇嬴政力滅群雄、漢武帝劉徹開疆拓土、光武帝劉秀中興漢室、唐太宗李世民四海賓服,但治平守成、競競業業、寬待臣民,可算得上千古仁君。 趙禎出生後因真宗皇後劉娥無子而由劉娥撫養,這件事在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9)
(2015-10-30 12:47:53)
習近平獨攬大權後,在國內剪滅平民背景的鳳凰男,提拔大批親信占居要津成其死黨,默認紅二代洗錢盜竊國家資產,殘酷無情地鎮壓維權律師、失地農民、失業工人和知識分子。在國際上奉行金錢外交,散盡百姓的血汗錢討好列強列弱,時而與蘇俄結盟激怒美日,時而巴結英美,奴顏婢膝,前倨後恭,進退失據。對惡鄰則甘當縮頭烏龜花錢消災,視而不見邊民漁民被傷害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0)
習進平獨攬大權以後在國際奉行的基本上是金錢外交,而且都是大手筆的金錢外交,一副人傻錢多的無賴暴發戶形象:對俄花三仟七佰億美元買九十五美元一桶的石油,而國際市場一桶原油價格在四十美元到五十美元之間,中國虧損一半左右;對美國買波音飛機和其它產品三百多億美元;對大英帝國花四仟億人民幣入主英國核電站修建工程,這個工程到底會虧多少錢有待觀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5)
(2015-10-20 04:57:36)
屈原所處的年代是縱橫家操控天下的春秋戰國後期。在那大背景下,屈原的倔強性格和他那楚王宗室身份決定他不能朝秦暮楚,所以他的才能無法得到充分發揮。
屈原去世後一百多年後,漢文帝時期的長沙王太傅賈誼第一個發現了屈原並將屈原的事跡精心包裝推上曆史舞台,以賈誼當時被貶長沙的心情和他多愁善感的詩人氣質,加上屈原與他相似的經曆讓他既為屈原悲傷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0)
(2015-10-18 08:35:35)
環球時報報道:“10月17日上午,中央軍委副主席範長龍上將在香山論壇開幕式上表示,即使在涉及領土主權的問題上,我們也決不輕言訴諸武力,力避擦槍走火,始終通過與直接當事方的友好協商解決分歧爭端。” 範長龍作為軍委副主席一言九鼎,泄露了共產黨政權的重大機密:共產黨內部有過絕密會議研究如何保住政權,討論了曆史上政權的滅亡原因,結論是: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3)
(2015-10-16 09:17:56)
佛教認為靈魂可以轉世,而別的教派多認為人的靈魂回歸上帝。這是個千年無解的難題。因為轉世過程無法從試驗室中被複製,我們很難找到合適的研究方法去破解這個難題。但是隻要能找到一個實實在在的轉世的例子,我們就有理由說人的靈魂(意識)可以獨立於身體之外而存在,並且有可能轉世。
50多年來,弗吉尼亞大學的教授IanStevenson和JimTucker用科學方法對全世界2500[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2015-10-14 23:07:10)
一般認為屈原的故鄉是湖北秭歸,這是基於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公元472年至527年)的推論。酈道元所處年代距屈原去世約八百年,時間隔太久,推論未必可靠。
司馬遷在《史記》的《屈原賈生列傳》中介紹屈原時隻說:屈原,名平。家世介紹的非常含糊,實際上屈原並不姓屈,他姓熊,屈是他先祖的封地名。但對屈原的出生地沒有記載,這說明司馬遷也不清楚屈原是哪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