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16-04-04 07:31:42)

【燕山吳人按】新開欄目“閩人在說”,集我家先生的文章 在北京時,一到冬季大街上就有賣冰糖葫蘆的,除傳統的山楂外還有不少花樣,有加桔瓣的,有加馬蹄果的,但我最喜歡的是上麵加串一截截山藥的。硬硬脆脆的糖売裏包裹著糯糯香香的山藥,我總是忍不住買一串解解饞。
到美國後卻少了這份口福。十多年沒再吃過山藥。認識了一個北京來的中醫,給我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9)
閱讀 ()評論 (2)
(2016-02-04 04:58:29)
五,祖國花朵 遊故宮,下館子,也許是上托兒所以後了,已經長大的我,會記很多有趣的事。 1954年我四歲上托兒所,是鐵道部托兒所第一屆入托的小朋友。托兒所在王府井大紗帽胡同。每天早上爸爸帶我去托兒所,再到霞公府上班,當然有時候第一件事是先去東單點心鋪“吃獨食”。 托兒所的所長,是當時鐵道部部長劉建章的夫人劉淑清。托兒所原來可能是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02-03 05:24:06)
三,城東趣事 現在回想起來,小時候的我真是個累贅,家人出門得輪著帶上我,因此我也經常光顧大人們想去的地方,出入新開路西口東單鬧市的各家店鋪。 還記得東單北大街路東,大華照相館、大華影院、老字號德昌厚食品店一字排開;路西,東單菜市場、三羊信托公司(舊貨寄賣店)、中國書店,也都在京城赫赫有名;小一些的有點心店、藥房、澡堂、雜貨鋪、小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6-02-01 07:50:00)
光陰東流似水,不覺春節將至轉眼又過一年。低頭細數流年,我最常回味的是兒時歲月。記憶中的童年時光,遙遠而又清晰,宛如天邊如鉤的彎月。
我上海生人。1950年5月,爸爸舉家北上進京,到鐵道部供職,那時我才四個月,媽媽說是“抱在手上來的”。
建國初期,鐵道部位於王府井霞公府,爸爸就近在東單新開路胡同落戶,每天安步當車,出新開路穿東單三條[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2015-04-05 10:43:39)

前院種了日本桃樹,老美鄰居送的小苗。等了幾年,2015終於開花。隻可憐被鹿欺負的,越來越矮。不過與背景的連翹還算匹配。 那連翹,幾年前插的枝,也是今年第一次開花。去年夏天我把樹梢剪了,因為園子小,所以木本花卉盡量矮化。哪知一不留神犯個低級錯誤,犧牲了開花的部分。好在有第二批新枝開花,倒也別致。 今日清明,把這遲來的黃的粉的獻給遠去的親人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5-01-12 06:49:21)

無意中發現,本地的,小景觀。 新奇,又不曾期待。那份興奮,在鬼斧神工的大峽穀跟前都沒有過。 話說2012年1月9日,在聖路易斯城中城克雷頓閑逛。無意中看到了它,百年老城深藏不露的一顆明珠。 一直想把這顆明珠拿出來亮亮,可憐在下“日理萬機”,每天不知忙些什麽,一晃整整三年過去了。 那天在克雷頓Forsyth和Hanley轉角,最先注意的是一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4-12-31 07:14:50)

聖誕那天,我們進城了,去照好看的房子。
最近看過一本書,《年度設計》。書中介紹的獲獎現代建築,是我喜歡的。其中有些就在聖路易斯。趁隆冬尚未到來,先去看看城裏的幾座吧。
為求光線好、照片好,我們做了回EarlyBird(早起的鳥)。
豔陽高照,碧空如洗,光線好得不能再好,又沒有礙事的車流人潮,照片自然錯不了。 在冽冽的寒風中走著,舉著相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另有文圖請見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228298170[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你好!我敢肯定,你想起我的日子比我想起你的多。對鏡梳妝時,看著眼角的皺紋,你會想起我;把兒子送進大學校門的那天,你會想起我;女兒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秘密並把它鎖在自己的抽屜裏的時候,你會想起我。我是10年前的你,在城市與城市之間,采訪和采訪之間,事業和家庭之間奔波不停。有人說:“隻要給職業婦女一個好覺,她就無所不能。”沒錯,我睡得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