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05-02-18 11:14:52)
霍建起也是擅長刻畫小人物的。他的影片中,人物不多,不管主角、配角,總共也就兩、三個;情節不重,沒有大起大落的悲與喜,但總是在點點滴滴的小細節中抖落出溫情和美好。 與夏剛擅長刻畫都市小人物不同,從《贏家》、《那人、那山、那狗》,到《生活秀》和《暖》,霍建起更加關注的是生活底層弱勢群體的悲情人生和平凡春秋。如果說夏剛的影片以故事和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5-02-16 20:04:21)
初識是蕾妮•澤爾維格,是在她還沒有出名前與湯姆.克魯斯合作的一部浪漫輕喜劇《征服情海》中,我第一眼就喜歡上這個還有些嬰兒肥的女生。那個時候的蕾妮隻有24歲,像所有那個年紀的女生喜歡披肩發和牛仔T恤一樣,蕾妮的穿著簡單樸素,帶著些許慵懶和浮躁。 《征服情海》是好萊塢曆史上為數不多獲得奧斯卡提名的愛情輕喜劇之一,湯姆.克魯斯所飾演的體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5-02-13 08:36:58)
第五代導演中,張藝謀是最多產的一個,從84年至2004年,基本上每年一部電影,無論是作為攝影或是導演。相比之下,陳凱歌、田壯壯、吳子牛、李少紅等就相對要低產一些。一個創作者總有創作的高峰和低穀,不太可能年年有佳作,有時如果創作的狀態不好,也就不願意勉強為之,所以也難免出現幾年都沒有一部電影的情況。 張藝謀作為導演,從一出道,其作品就一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9)
(2005-02-12 06:27:37)
小孩角色往往可以為一部影片增色不少,無論影片是什麽樣的題材,一個成年人加一個孩子的配搭都有可能是一部影片成功的開始。 一直以來擅長輕喜劇的休.格蘭特在《關於一個男孩》中的表演還是有些拘於程式化,但正是因為片中有一個男孩和他的配合,才使得休.格蘭特的表演也不同以往,令人覺得有些新鮮感。 《天堂電影院》和《中央車站》分別是意大利和西班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5-02-10 06:32:25)
《文藝批評和華語電影》一書中提到謝晉是“通俗劇”的導演大師。所謂“通俗”,即相比第五代導演,謝晉影片中的人物性格鮮明,不那麽豐富多元;人物關係簡單,既不多角也不複雜。 八十年代是謝晉的創作高峰,給我印象最深的三部作品分別是《牧馬人》、《高山下的花環》和《芙蓉鎮》。參與拍攝這三部影片的演員,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都因為首次和謝晉的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27)
(2005-02-08 06:46:30)

  根據票房統計,過去的十年裏,在美國上映的中國影片中,最受歡迎的是李安的《臥虎藏龍》,其次是張藝謀的《我的父親母親》和陳凱歌的《和你在一起》。而最不受歡迎的影片有陳凱歌的《風月》、《荊軻刺秦王》,張藝謀的《一個也不能少》還有胡安的《西洋鏡》。 由於西方觀眾對東方文化的認識往往是局限的,通常具有鮮明的東方特色的影片能夠得到西方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5-02-05 12:55:30)
  非常喜歡《迷失東京》。兩個美國人在東京相遇了,一個是剛結婚不久的寂寞少婦,一個是落寞潦倒的中年男人,他們的心底都有著孤獨失落的憂傷,偶然的結識讓他們從彼此的身上看到了自己。   比裏.莫瑞的的外形實在算不上英俊,更加談不上成熟瀟灑,但是他略有發福的身材和日漸稀落的頭發的形象倒是很符合角色的需要。比裏的表演非常精彩,茫然和麻木的眼[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5-02-02 08:02:37)
  第五代導演中,其實最和我口味的是夏剛的作品。夏剛既沒有張藝謀那樣個性化的長相,也沒有陳凱歌、天壯壯那種天生的嚴肅憂鬱的藝術家氣質,是一個長相和衣著都特別平民化的人,待人也十分溫和。   和他的長相一樣,夏剛的作品也特別平民化,從《遭遇激情》、《大撒把》到《五人喝彩》,都是講述關於都市小人物喜怒哀樂的生活,瑣碎平凡卻也充滿了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26)
(2005-01-30 07:23:00)
  自《十七歲的單車》在2002年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獲得銀熊獎之後,王小帥就沉寂了一段時間,2004年,王小帥開始拍攝新片《我19》,一個關於19歲女孩的愛情故事。   最為第六代獨立電影製作人的代表人物之一,王小帥的電影更多關注的是青春期的成長和衝動。小帥長得憨厚又木納,胖胖的腦袋和略顯遲鈍的目光很難讓人把他和青春題材的影片聯係起來。對於出生於66[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15)
(2005-01-29 06:31:26)
  繼《射雕英雄傳》、《天龍八部》之後,《神雕俠侶》又在如火如荼地拍攝。應該說,在外景的選取和視覺特技處理方麵,導演和製片確是花了很多的心思,就是選角兒,也是回回因為各大媒體的參與弄得轟轟烈烈。準備拍攝的過程總是沸沸揚揚,等到播映時卻反倒沒那麽熱鬧了。  百魅千紅,各有所愛。無論文學評論家們如何分析金庸筆下的各個角色,書迷心中自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42)
[1]
[2]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