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以西結書與JamesWatson的“核酸聚合酶”
張東生
原刊於http://xkxy.org
(插圖詳見http://xkxy.org/articles/zhang027/zhang027-2.pdf)
每次讀到聖經以西結書(BookofEzekiel)第一章時,這段兩千六百年前寫成的古代文字所描述的神秘事物,總是給筆者一種“似曾相識”感覺:“…awhirlwindcameoutofthenorth,…Alsooutofthemidstthereofcamethelikenessoffourlivingcreatures.…theyhadthelikenessofaman”(Bible...[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9-20 14:16:27)
揭示線粒體的神秘道路:圖文詳見http://xkxy.org/articles/zhang022/zhang022-2.pdf[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4-26 07:28:40)
“人肉羊”的由來
張東生
原載於“星空細雨”http://xkxy.org
“人肉羊”的新聞在無數民眾眼前一掠而過,留下了令人難以磨滅的印象.但遺憾的是人們對於這樣一隻羊知道的很少,且不說這隻羊誕生的過程是真是假,就連它該是個什麽名字都還不清楚.有的新聞稱它為“人羊”或“人羊嵌合體”,有的人稱它為“人獸羊”.筆者認為這兩個命名都似乎不妥當,都會讓人們誤認為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是誰將科學硬塞進中國的?
張東生
今天在狂倒中醫的鬥士中不乏即反中醫(偽科學)力挺西醫(真科學),而同時又是反聖經理念的“極端無神論”者.這不禁使筆者聯想到西醫進中國的一些曆史事實.按“民間”的說法,當年西方傳教士以傳福音為名大肆在中國各地興建醫學院和各種不同規模的醫院,大到北京上海天津武漢成都長沙香港,小到河南的偏僻鄉村,是帝國主義侵略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讀兩千六百年前的一段日記,看線粒體係統的結構與功能
張東生
原載於“星空細雨”(http://xkxy.org)
(本文討論的部分內容可能會讓一些讀者感到困惑或不清楚,因為這要求讀者具備一些關於細胞線粒體的基本知識或向懂生物學的朋友專家請教)
公元前571年的一段類似日記文體的文字,記述了當事人看到的一個奇異的情景:“要從旋轉的輪內基路伯中間取火.那人就進去站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談論科學與事實的關係,不一定隻限於NATURE和SCIENCE雜誌吧?
科學論壇就是給更多人提供談論科學與事實與人類曆史與人類未來與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複雜關係一個自由的寬鬆的場所,這正是NATURE和SCIENCE雜誌不願意做的。如果人類幹細胞的韓國論文發在這裏,會敗露的更快些。我將貼子放在論壇裏,讓思想觀點直接裸露,就是為了交流,不是宣告重大成就,也知道不對很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本文不是討論科學,也不是宗教,僅討論事實。貼在論壇上更方便,也更有人情味兒,方便討論,有互動特點,個人思想觀點也不受期刊編輯觀點的束縛。很多期刊都電子版化,但是沒有給讀者直接自由評論的路徑,作者收到反饋意見慢,尤其是反對的意見。相信大的科學期刊將來會象論壇一樣給讀者一個直接自由評論的路徑,但是他們擔心很多無聊的"網匪"會瞎攪和。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曆史見證:從肋骨數目到染色體數目和DNA的30億堿基序列
張東生
原載於“星空細雨”(http://xkxy.org/)
筆者試著問過一些人,人體有多少根肋骨?其中很多人不知道確切的數字,因為他們從來沒有關注過人體到底有多少肋骨.但是這個問題對於學過醫學的人來說,太簡單不過了,人有24條肋骨,左右每一側各有12根,男女都一樣.我又進一步試著再問,貓有多少根肋骨?這部分人中有的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關注染色體數目與聖經文字的關係,看達爾文理論的走向
張東生
摘自:達爾文理論在“人間”的最後一站(星空細雨,http://xkxy.org/).
(本文討論的事實,部分內容可能會讓一些讀者感到困惑或不清楚,因為這要求讀者具備一些關於染色體DNA和聖經文字的基本知識.)
對人類起源曆史真相的定論麵臨兩個核心問題,一是人類起源演化過程的“細節”,二是人類起源演化背後的“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7-01-24 08:59:17)
認識“科學的敵人”
張東生
原載於"星空細雨"http://xkxy.org
聖經做為一本書,連同其宗教曾被其對立麵的人士稱為“毒酒”“鴉片”,用以提醒那些對聖經了解不多的人們,要時刻遠離並加以防範.同時聖經也被描繪成為“科學的敵人”,用以提醒以科學為職業的人們時刻與其劃清“界線”.聖經還被說成是“過時”和“愚昧”的書.不少華人學生學者受此“說法”影響很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1]
[2]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