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認識 “科學的敵人”

(2007-01-24 08:59:17) 下一個
認識 “科學的敵人”

張東生
原載於 "星空細雨"http://xkxy.org


聖經做為一本書, 連同其宗教曾被其對立麵的人士稱為 “毒酒” “鴉片”, 用以提醒那些對聖經了解不多的人們, 要時刻遠離並加以防範. 同時聖經也被描繪成為 “科學的敵人”, 用以提醒以科學為職業的人們時刻與其劃清 “界線”. 聖經還被說成是 “過時” 和 “愚昧” 的書. 不少華人學生學者受此 “說法” 影響很深, 甚至來到美國多年後, 盡管人人都知道美國總統就職宣誓必須手按這本書, 盡管人人都知道以這本書為 “教材” 的教堂遍布美國城市鄉村的大小街道, 但仍然遲遲不敢認真接觸美國的這本 “國書”, 害怕 “中毒”, 害怕自己因此被人劃成 “科學的敵人” 和 “愚昧的人”, 而盡量不去碰這本書和其宗教, 何況這又是 “本不該” 屬於中國人的一本書.

筆者也是受上述 “說法” 影響較重者之一. 但由於職業的習慣, 筆者特別想查明這 “毒酒” 的 “毒性機理” 是什麽, 也特別想看看在科學的今天, 那些“ 科學的敵人” 怎麽隱藏得住. 筆者就試著從曆屆諾貝爾獲獎者名單這條線路尋找答案. 因為諾貝爾獲獎者是對近100年來科學做出最重要成就的代表人物. 他們成功的背景與聖經有什麽樣的關係, 可能是揭示聖經 “毒性” 和 “毒理” 的一條途徑.

先從受聖經理念影響最少的我們中國開始分析. 按照 “毒酒” 的原理進行推測, 擁有十幾億人的中國本土是基本沒有被聖經 “毒害” 過的, 尤其是中國知識分子, 在這方麵可以說是 “美玉無瑕”, 應該是科學的最好 “朋友”, 科學在這片沒有 “敵人”的沃土上, 也應該最發達. 由此推斷, 諾貝爾獎獲得者最多的國家也當然應該是中國.

按照 “毒酒” 有毒的原理, 歐美西方國家受聖經的影響非常 “深”, 科學的 “敵人” 占領著眾多家庭和領域, 在那裏科學的發展速度應該非常慢, 產生諾貝爾獎獲得者應該比中國少的多.

最後再看猶太人, 由於聖經最早出自猶太民族, 而且到現在他們仍然人人都熟讀聖經. 按照 “毒酒” 的原理, 猶太人應該是受聖經 “毒害” 時間最長,“中毒” 最深的民族. 根據他們與聖經的這種密切關係, 科學的頭號 “敵人” 也應該是他們莫屬. 他們對待科學的態度和行動也應該是最 “凶狠”的. 所以在他們中間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產生真正的科學家, 也更不可能沾上任何諾貝爾獎邊兒.

通過查詢後, 結果 “大出所料”. 研究發現, 到2006年為止, 在受聖經 “毒害” 時間最長,“中毒” 最深的猶太人中, 竟然有一百二十位猶太人科學家 “混進” 了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名單中, 還有數十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和經濟學獎. 奇怪了, 僅僅數千萬人口的小小猶太民族, 人口還不及我國的一個中等省, 在人人讀 “落後愚昧” 書的狀況下, 居然還有人能為人類科學事業做出這多貢獻? 相反, 在基本沒有被聖經 “毒害” 過的中國本土的科學家中, 居然還沒有一位科學家有可能獲獎. 據楊振寧同誌預測, 中國本土科學家在20年到50年後, 將可能有人獲獎. 至於受聖經 “毒害” 非常 “深” 的歐美西方國家的科學家, 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也更是 “出乎意料” 的多, 就不必在這裏寫出來了, 讀者自己心裏也應該有數.

從以上這個示例能否看出, 聖經是那樣一本書嗎? 是科學的敵人嗎? 筆者認為, 把聖經描繪成為 “科學的敵人” 是不符合事實的說法. 對華人學生學者起到了一種誤導作用. 其實, 猶太人能讀的書, 我們也應該能讀. 歐美人可以讀的書, 我們中國人也同樣可以讀. 從以上這個示例或許讓我們悟出, 聖經不但不是 “毒酒”, 可能還是根治人性中某些 “惡疾” 的獨特 “良藥”. 聖經不但不是科學的 “敵人”, 可能還是為科學發展建立良好環境的 “除草劑” 和 “殺蟲劑”. 楊振寧同誌分析中國本土科學家為什麽不能獲獎時, “語重心長” 地指出: “這還需要有傳統,這傳統不是一天兩天、一年兩年甚至10年20年可以建立起來的”. 可見, 與歐美西方國家相比, 對於科學發展來說, 我國的優良傳統中明顯缺少了什麽.

筆者曾經聽說有一位退休的文科老教授來美探望兒孫, 看到不少華人讀聖經, 歎息到: “不要忘記我國的近代史, 西方列強就是憑借 ‘堅船利炮’ 和 ‘聖經’, 打敗了我們的軍隊, 火燒了圓明園. 難道這些年輕人都忘了國恥不成?” 這種看法在 “民間” 很有代表性. 筆者認為這位老教授提醒的很好. 僅以此曆史教訓來說, 是 “堅船利炮和聖經” 打斷了當年滿大人“刀槍不入” 的夢境, 但是似乎並沒有從夢中醒來, 仍在懷念 “刀槍不入” 的理想年代. 由於睡夢還沒醒, 找不到 “仇人”, 就把這一 “巴掌” 當成了 “國恥”, 也隻能把 “ 恨和氣” 都撒在了 “堅船利炮和聖經”上. 為日後 “小日本” 進中國, 一 “住” 就是八年, 埋下了伏筆. 其實, “堅船利炮和聖經” 隻不過是 “科學理念和聖經理念” 的化身. 可見, 楊先生 “這傳統不是一天兩天、一年兩年甚至10年20年可以建立起來的” 這句話是很實在的. 曆史上, 就是在宗教統治歐洲的年代裏, 西方國家產生了哥白尼, 伽利略, 牛頓, 達爾文和後來的愛因斯坦等曆史性科學家. 在曆史同時期, 中國這片無聖經的 “沃土” 中, 還沒有 “科學” 二字. 雖然現代科學和聖經都不是出自中國, 但它們本身並不排斥中國人, 更不是中國人的 “敵人”.

真正的科學僅僅是人們認識無限 “大自然” 的有限方法和收獲, 是人們認識 “心靈外界” 未知事物的 “一隻眼”.

正確的宗教僅僅是人們認識無限 “神” 或 “上帝” 的有限方法和收獲, 是人們認識 “心靈內部” 未知事物的另 “一隻眼”.

用 “單眼” 看事物, 似乎都有 “一目了然” 的感覺, 更有令自己滿意的 “視野”, 但同時用 “兩隻眼” 看事物, 就能獲得更真實的 “立體感”, 隻不過會更複雜一些. 這隻是個生物學常識.


張東生, 12-16-2006, 於辛辛那提, dongshengzhang_1@yahoo.co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