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成事貴於死事
  明朝晚年的文臣,多迂闊尚氣之士。說起來慷慨激昂,大難臨頭也有一些敢舍生取義的人。但少有知權達變、實際操作能力強的外交、軍事人才。腐儒的練成,和晚明一方麵道德淪喪一方麵用道德治國的風氣有關。
為了自己的千秋令名,也為了政治上正確,不給政敵以短處可抓,許多文臣選擇的是成就自己高尚的道德形象,而國事究竟如何則在其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我的少年時代是在一個偏僻的山村度過的,在那裏書籍和食品一樣匱乏。在我小學五年級時,從一位當過小學老師的叔叔那裏借到了兩本殘破的小說——《水滸傳》和《西遊記》,我記得《水滸傳》中似乎在開始還印著“揭露投降派宋江”之類的黑體字,現在想起來這應該是“文革”末年的版本,在全國人民評水滸的熱潮中趕印出來的。而《西遊記》還是繁體字印刷,不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話說唐僧師徒四人曆盡了千辛萬苦來到西天,見到了佛國老大如來佛。如來佛對於東土那麽多的FANS渴望自己的經書,自然十分高興願意傾囊相授,讓佛教精神在東土生根發芽。
  唐僧自然也興奮異常,你想自離開唐都長安開始,收了四個徒弟,一路上除魔涉險,多少次差點成了妖怪的口中食,或被女妖壞了童子身。這下功德圓滿,完成了大唐王朝領導核心交給的政治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出自北門,憂心殷殷。終窶且貧,莫知我艱。”這是《詩經·邶風》中一首描寫小吏生活貧窮艱難的詩歌,它可能是中國現存最早寫小公務員生存的文學作品。在禮崩樂壞的春秋時期,諸侯不尿國王,大夫和各地封建主也不尿諸侯,做一個小國的小吏,確實沒有多少生財之道,也沒有多高的社會地位,他不得不慨歎:“王事適我,政事一埤我。我入自外,室人交遍謫我。”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金聖歎非常推崇武鬆,他說:“武鬆者,天人也。”並解釋道:“武鬆天人者,固具有魯達之闊,林衝之毒,楊誌之正,柴進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吳用之捷,花榮之雅,盧俊義之大,石秀之警者也。”
  武二郎這樣一個全能冠軍,縱使千年之後亦讓人遙想不已。然而世間大豪傑大英雄不亞於武二者不少,但大多埋沒於鄉間閭裏,如武鬆這樣名滿天下者畢竟是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小時候,我做中醫的父親希望我繼承衣缽,長大後能懸壺濟世,可惜少年時心事拿雲,覺得當個醫生沒意思,自己長大後應該出去幹一番大事業。父親用最樸實的道理教導我:“有一門技術哪個朝代都不會吃虧,不要玩什麽文字,那樣容易惹火燒身。”可惜年少的我總覺得父親保守、短視,而今回頭一想,最樸素的話包含的總是最真實的人生感悟。
  讀《水滸》,更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金庸的《射雕英雄傳》中,某次洪七公遇險,自己以為大限將至,把幫主的位置和打狗棒傳給黃蓉後,告訴黃蓉就丐幫幫主大位時,這位衣著光鮮、家境優越、生活講究的美嬌娘可能忍受不了一種儀式——這儀式就是所有參加大會的乞丐人人向繼任幫助吐一口唾沫。這種自唾其麵,自汙其身的儀式包含這個江湖中最大的幫會對自己位置的一種認知:幫主不管再牛,哪怕出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雖非一人所作,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書中統帥群雄的幾位老大,宋江、劉備、唐僧,都是平常人看來的窩囊廢,沒有什麽人格魅力,更無一絲英雄氣度。宋江武藝不如一尋常的地煞星,計謀不如吳用等人,而為一百單八將之首;民間奚落劉備的江山——是哭來的,一遇到危險就痛哭流涕,演一曲“悲情秀”;而唐僧呢,鬥妖除魔的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6-12-04 13:22:12)
 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對古代中國人而言,最痛苦的離別並非親友情人之別,而是告別了父母之邦,生養之地,遠去異國他鄉,而且可能一別便是永訣。
  其實在春秋戰國時期,在天下共主周天子這一名義的元首之下,列國之間的人才流動是很頻繁的,也沒有所謂背叛故國的說法。隻要不是去夏就夷,而是在華夏文化的大體係下,去哪個國家都行。如商鞅離開迫害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假如托塔天王晁蓋不死於史文恭箭下,將來梁山諸人將何去何從?水泊事業往何處發展?晁、宋關係如何?會不會出現天平天國楊秀清向洪秀全逼宮一幕?這實在是一個大難題,好在施耐庵先生運筆如劍,讓一百單八名天罡地煞排座次前,使晁天王死去,讓宋公明獨自領銜唱這曲大戲。
  其實對晁天王而言,他對梁山大業所起的作用實在是有限,曆代流民造反,帶頭起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1]
[2]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