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總統辯論會、民調與美國大選

(2004-11-05 17:39:03) 下一個

采訪時間:                    2004年10月7日

采訪節目:                “尖峰時刻”

采訪主題:                   “總統辯論會、民調與美國大選”

采訪機構:                    美國南加州KAZN AM1300, KNEY AM1600 與聖地亞哥KSDN AM1240 多元 

         文化廣播電台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現在時間是洛杉磯晚間6點過143秒,各位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趙廣喻。歡迎您收聽, 今天是西元2004107 號星期四的“尖峰時刻”, “Rush Hour”。美國總統大選辯論會第一次已經結束了,唯一一次的副總統辯論會在這個星期二也劃下了句點,接下來還剩下兩場的辯論,最近的一次就是在明天要登場。根據辯論會候選人在台上的一些表現,美國各大媒體以及一些民調機構都在瘋狂地進行民意測驗,希望在這個112號選舉投票之前能夠預先得知兩黨候選人中誰能夠當選。但是五花八門的民調結果讓選民看的是眼花繚亂,而且各家的解讀都不一樣。從過去的經驗來看,四年前的總統選舉,小布什與高爾的辯論,高爾一直都居於優先的,每一場都是辯論的贏家,可是最後的開票結果揭曉,卻是小布什獲得了當選,成了目前的一個總統。那末由這個曆史可以得知,辯論會的輸贏不見得會主導投票傾向。既然是這樣,總統辯論會到底要呈現一個什磨樣的感觀給選民?到底有多少選民會關注辯論會呢?我們今天的節目要來分析一下美國的大選辯論會。在節目線上的特別來賓是普萊戰略與管理公司的特約研究員吳青先生。吳先生, 你好!

 

吳青(以下簡稱“答”):廣渝,你好!各位聽眾,大家好!

 

問:                來, 我們來談談總統大選辯論會在民主體製裏起到一個什磨樣的精神? 尤其是辯論不管是輸是贏,後麵的投票結果又是另外一回事,那末這個到底呈現出一個什磨東西呢?

 

答:                在美國的大選中,總統的辯論會起到了一個相當關鍵的一個作用。美國總統大選辯論會最早是在1960年實行的,當時是在肯尼迪與尼克鬆之間進行的, 以後一直到現在,幾乎每一屆總統都有舉行大選總統辯論會。一般來說,辯論會起到兩個主要的目的,一個目的是幫助候選人傳達他的施政理念,宣揚過去的政績,讓選民能夠了解他。第二個主要作用就是讓選民能夠修正他們對候選人的看法, 同時深入了解候選人的方針以及過去的經驗, 通過這兩個方式,大選辯論會起到了一個讓老百姓民主選舉他們的候選人、選舉他們的總統的作用。

 

問:                吳先生, 我想請教你剛才你講到說辯論會有兩項主要的目的, 一個是政令的宣傳, 第二個就是讓民眾改觀。那政令的宣導我絕對同意, 但是有多少民眾看了辯論會就修正他的一個方向,說我今天本來喜歡誰的, 結果我就改變了投向誰了, 你認為會有這樣一個可能性嗎?

 

答:                從有關選舉的調查研究來看,確實發現大選的辯論會對選民了解總統或者候選人的施政理念有重大的作用。大多數的研究調查發現,一般來說,一次大選辯論會之後,選民對大概可以從他們的辯論內容中增加大約30%他們原來所沒有的關於候選人的知識。所以可以看出來,美國的選民一般來說對總統大選的辯論還是相當重視的。 像第一次總統大選辯論有65百萬的人收看,這個數字非常高,因為在美國的這個體製中,2億多人口, 正常情況下投票率一般都在50% 左右,你可以看出來50% 的投票率的話, 一億多人口投票, 6千萬人在看這個大選辯論, 而其中絕大多數人認為,他們對候選人和總統的了解主要是通過大選辯論會,而且通過大選辯論會,普遍認為他們對候選人的原來的了解能夠改善30%左右。所以, 這個辯論會還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的。

 

問:                所以您認為大選辯論會對於美國民眾來說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想繼續請教您,每一次選舉的變數都非常非常多,那末這一次的總統辯論會的輸贏、、、應該這樣講, 總統辯論會的輸贏到底在選戰中占有多大的一個比例呢? 因為說他今天辯論贏了他就一定能成為總統嗎?

 

答:                這倒也不完全如此。但是可以說總統辯論對輸贏結果有相當重要的影響, 尤其是隨著電視這個傳播手段出現以後,選民通過電視直觀地來觀察總統候選人宣達他的政策理念,不僅了解他的政策理念, 而且觀察它的人格特征, 他的內在的價值判斷。所以說總統的辯論會對大選的結果,有相當重要的影響。最典型的我們可以看到在曆史上1960年第一次大選辯論會, 當時是尼克鬆和肯尼迪, 而且當時是第一次電視辯論。在這次電視辯論中,實際上在電視辯論之前,美國的輿論、或者說美國的學術界普遍認為,尼克鬆的政治實力要遠遠超過肯尼迪,因為尼克鬆當時已經當了好多年的副總統,而且他在美國政治圈中已經成為一個著名的政治人物,在跟外國領袖打交道等等方麵也普遍要高於肯尼迪,而當時肯尼迪隻是一個初出茅廬的這樣一個人,當時隻有43 歲。但是通過辯論以後民調發現, 凡是通過看電視聽辯論的,絕大多數人認為肯尼迪贏了;但是凡是聽收音機聽辯論的,大多數人都認為為尼克鬆贏了。 主持人大笑)。為什磨會有這個差別呢? 因為通過電視的方式把兩個候選人的形象完全展示出來了。在當時第一次總統辯論會的時候,大家都沒什磨經驗, 尼克鬆也對這次辯論沒有作什磨特別的準備,所以當時走到電視機麵前,全國選民看到的一個尼克鬆就是一個穿著灰色的西裝、跟灰色的背景也模模糊糊的, 然後呢臉上胡子也沒刮幹淨,看上去還老冒汗, 不斷的拿出手帕來擦頭,給人的一個感覺是,這是一個非常無精打采的一個人,是一個已經被繁重的國事給壓得不知道該如何去辦的人。相反, 肯尼迪出現的時候就給人一個神采奕奕的感覺,生氣勃勃的,而且辯論的時候所用的語言也簡短有力。這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說明總統辯論,有的時候在選舉結果中有很重要的影響。 當然這不是一個決定性的影響,因為這隻是各種影響當中的一環, 還有很多其他的因素的影響。

 

問:                就像我剛才講的, 因為小布什與高爾的辯論就在四年之前他們舉行的,小布什基本上也許是嘴巴上比較笨一點, 跟高爾來比的話,高爾是教授,當然辯論是強項,小布什在辯論上麵總是會吃癟的。但是後來我們都看到現在的曆史。現在的事實是,小布什是美國的總統。所以說在辯論的輸跟贏好像不是一個絕對的, 是不是?

 

答:                確實不是一個絕對的。 因為在美國選舉中, 通過選舉研究,實際上這個選舉研究已經有三、四十多年的曆史了吧, 大概在40年代密歇根大學成立過一個選舉研究中心, 當時傾全國之力, 投下了幾百萬美元,研究的目的就隻有一個, 想弄清楚選舉的結果到底是什磨因素決定的, 選民為什磨這樣投票、為什磨不那樣投票。但是研究到現在實際上也沒有一個定論, 也沒有發現到底哪一個因素起關鍵性的作用,或者說某幾個因素放在一起就一定能決定選定的這個結果, 到現在也沒有發現。但是,從這些研究中大致可以推測出來有那末幾個因素吧,是比較關鍵的。大概有五個因素比較關鍵。

 

第一個因素就是說選民的政黨背景。就是選民他自己認為自己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人, 這一點對候選人是否能夠當選很關鍵。一般來說,認同自己是民主黨人的人要多一點, 認同自己是共和黨人的人要少一點。但是這也隻是因素之一, 就是選民的政黨背景。從研究統計來看, 發現過去曆次選舉中90%的人是按照他自己所填的政黨認同去投那個政黨候選人的票的,所以一般認為政黨認同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

 

第二個因素呢就是選民的族裔背景。 (主持人:族裔?)對, 族裔。就是這個選民是屬於白人還是黑人、還是屬於西班牙裔人。 族裔背景也是比較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從統計中發現,過去的選舉中90% 的非洲裔人都選民主黨, 但非洲裔美國人在美國人口中不占絕大多數, (主持人:“是少數民族啊”), 對, 是少數民族, 所以說非洲裔背景呢也並不能決定他一定當選。但是族裔背景呢確實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包括比如像拉丁裔的美國人,一般人來說雖然沒有像非洲裔美國人那末高的比例, 但一般來說50 %的拉丁裔讚成民主黨。其他的族裔沒有發現一個確切的模式,要看每次候選人的狀況和議題的狀況。 這是第二個因素。

 

第三個因素發現跟選民的收入有關係, (主持人:“收入”)。對, 收入背景。 一般來說呢,收入高的人,尤其是那些工商企業家、中小企業的老板、或者大公司的CEO這些人,一般發現他們比較傾向共和黨。而收入低的人, 中低收入的、工薪階層的、尤其是領社會救濟金的這些人,(主持人笑), 發現他們比較傾向於民主黨。這當然跟他們兩黨的政策定位有關係, 這裏不去說它了。但是這跟收入之間確實有直接的相關。從過去幾年的狀況來看, 發現專業人士對民主黨人的青睞程度有升高的趨勢,比如像矽穀這些地方有很明顯的趨勢。 因為過去一般來說, 專業人士一般收入比較高, 一般比較傾向支持共和黨, 現在發現專業人士支持民主黨人的不少, 我想這可能跟民主黨人塑造一個自由理念有關係,自由理念、非保守的價值觀念有關係。那末這是第三個比較重要的因素。

 

那末第四個比較重要的因素是發現宗教背景有關係。一般來說, 經常參加宗教活動的、認為自己有宗教信仰的人,大多數的、比較多地支持共和黨人,無論他是什磨宗教。(主持人笑:“信佛教的人也會比較喜歡共和黨嗎?” )這一點我倒沒有沒有專門去研究過。隻是說在一般的情況下。宗教在美國有很大的勢力,75% 以上的美國人認為宗教在生活中有重要的影響,70% 多的人一個月至少會去一兩次教堂, 甚至一星期會去一兩次。所以宗教背景被發現是第四個因素。

 

那末第五個因素比較重要的是地緣背景。 主持人:“什磨緣?” ),地緣, 就是這個人住在哪裏。這一點對他的投票的傾向有很大的影響。 那末從上一次、就是柯靈頓那一次選舉後, 美國把選舉按照它的投票傾向作了一個劃分, 發現凡是投民主黨人的州一般都集中在東、西海岸, 包括北部的一些比較小的州, 這些州就被稱作藍州,(主持人笑),你要住在藍州呢, 讚成民主黨人的比例就很高。那末相對而言呢就是紅州,就是共和黨人的州,這些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區,主要是農業州, 尤其是包括落基山脈附近的一些州, 還有中西部的幾個州,發現在這幾個州當中對共和黨人青睞有加。 這就是地緣背景。

 

這就是發現的五大類因素。 但並不等於五大類因素就能夠100%地決定, 隻是說一般來說,在決定選民的板塊結構的時候, 這五大類因素被認為是起了一個主要的作用。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來,總統的辯論跟這五大類板塊因素來說,相比還是次一級的。

 

問:                哦。 不過我想請教吳青, 剛才您談到這五大類因素來講是當初密歇根大學所作的一個研究,這個也是從1960年代開始的研究, 1960 年,現在都已經2004年了,研究了半天才研究了這五點而已啊? 怎磨回事啊?

 

答:                不是。這個對選舉的研究是早就進行了。美國的民主有300年的曆史了,在政治學中沒有任何一個專題比對選舉的研究更加徹底了,因為美國四年一次, 而且美國人一生當中平均每年要投56次票, 這些投票對政治人物的生涯, 包括對選民的利益有時候都有重大的影響。所以說對選舉的研究很早就開始了。我剛才說的五大類因素,也是通過長期的研究中發現整理出來的,倒不是有密歇根大學一家研究出來的, 主持人笑:“天哪, 那更慘。”), 包括藍州、紅州呢, 是最近的一個劃分, 倒不是很久以前就是這樣的。隨著人口的變遷、社會人口結構的變化、社會議題的變化、社會價值觀念等等的變化, 總統的選舉因素在不同的曆史時期有一些不同的重要因素。選舉的研究基本上就是這樣一個狀況。

 

問:                所以說,研究是研究, 變化還是變化,所以一直都找不到一個定論, 這才是最重要的,(吳青:“你說得沒錯”,主持人笑。)來, 我們節目進行到這裏, 謝謝吳青先生,請您保持在線上,我們休息一下,進一段工商服務之後我們,我們再繼續地回到節目中來。現在時間是洛杉磯晚間617分零7秒。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