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SING BOYS FIT TO CHANGE THE WORLD】
將我的博客複製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於數據量較大,請您耐心等待複製完成
複製
正文
孩子教育中的理智與情感
(2007-01-22 22:34:27)
下一個
上次的短文貼到壇子後,好多朋友都說,好是好,可是太難了,做不到。難在哪兒呢?在玩具店裏不給孩子買喜歡的玩具和收到很多禮物不讓孩子一氣全打開,先別說孩子能否答應,光父母這邊心就狠不下來。一來,看著孩子期盼的眼神,您能拒絕嗎?二來,就算孩子放下了玩具,可看著他依依不舍,一走三會頭,您能不心酸嗎?還有,從我們那個年代過來的人基本小時候沒玩過什麽玩具,所以心理總有那麽一種玩具情結,希望孩子不再忍受玩具匱乏症的折磨。其實哪個父母不一樣呢,我有好幾次就差點說“算了,買就買了吧。”可還好,因為我們通常一家一起逛玩具店,所以當一個人軟弱的時候,另一個人就剛強,畢竟兩個人同時讓步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到目前為止,我所說的原則還沒有違反。說到拆禮物,別說是孩子,我們大人都想全部打開,難怪有朋友說我的做法壓抑孩子的天性。可情感歸情感,說到教育孩子上,我們還是不能任由它自由發展,得在情感中得保持一定的理智,堅持自己的原則。如果你沒有原則,任由感情作主,孩子不但會吃定你(因為他知道一鬧就可以達到目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在這方麵老美做得不錯(好象老美什麽都不錯哈)。最簡單的就是孩子跌到了,讓他自己起來而不是家長跑過去把他抱起來。就算孩子躺在地上耍賴,父母也隻是用言語鼓勵他。看過一本盲人登山者Eric Weihenmayer的傳記,他從小失明,按道理父母應該更加照顧他才對,但他的父母卻相反,例如,從小就要求他洗完衣服後自己疊好並放到自己的櫃子裏,因為他的父母知道他們不可能照顧孩子一輩子,如果父母不在了,孩子連自己的生活都不能自理,那孩子的生活一定會充滿了痛苦,而且會毫無自信可言,從而終生無所作為。在看看我們中國的父母,生怕孩子餓了磕了受傷了,追著喂飯還到處可見,即使在美國。朋友有一孩子,小時候得過一場急症,因此父母格外痛惜。有一次玩的時候不小心劃破了手,流了點血,朋友心疼得不得了,甚至哭了出來。從那以後,那孩子隻要有一丁點碰撞都會誇張地放聲大哭,而她的媽媽必然心急似火地衝過來。
看貼知人性,很多經常泡子女論壇的朋友們可能都認為我不苟言笑,出口教育閉口教育,我的孩子也一定無樂趣可言,麵無表情,象個小老頭。其實不然,在我的朋友中間,我的孩子是最快樂的(有點吹了哈)。老大的老師總是說,噯,這Jeffrey怎麽每天都這麽高興。這關鍵在哪裏呢?在該給孩子自由的地方就給孩子自由(舉個簡單的例子,參見家就是孩子的Workshop),該約束的地方就約束,該感情就感情,該理智就理智,兩者結合,相得益彰。
(很抱歉,大吹了一通,有冒犯請原諒,有意見請留言)
完全同意。隻是做父母的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而且父母雙方要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