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與社會這個話題,是每個基督徒都無法回避的問題,原因很簡單,我們雖然每周有至少一天的時間會在教會中度過,但是剩下的時間我們則生存在這個社會中,我們如同所有人一樣工作、學習、賺錢、養家、社交、娛樂、購物、休閑等等。
在尚未開始準備這個話題之前,追求永生弟兄說過:“教會與社會的關係是一個屬神與屬世的關係。”這個我十分同意,也深感在這個時代按照主耶穌的吩咐作一個基督徒不容易。教會有弟兄將主日崇拜戲稱為充電,每當周日時,我們來教會中敬拜神,感到重新得力、感到聖靈的充滿,可是星期一早上起床的時候,我們就不得不麵對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瑣事與煩惱。
從周一早晨上班路上的堵車,到公司裏的複雜人際關係,到滿大街聲光色影的物質誘惑,這一切無不使我們困惑乃至煩躁,以至於周日所得到的聖靈感動常常到了周一就打了折扣,到了周二、周三折得更多,到了周五電量就已經不太多了,等到周日才再次重新得力。因此,我見過潛水艇似的基督徒(周一到周五沉在水底,顯不出是基督徒,唯有周日浮到水麵);我也見過被世俗文化徹底擄去從此消失在教會中的基督徒;而所幸的是,我見到更多的是始終虔誠且時時警醒的基督徒,並且他們常常給我許多鼓勵。
教會與社會的對立關係
在新約聖經中,有許多經文,包括主耶穌親自所說的話,他們都將神國與這個世界放在一個完全二元化對立的位置。如果說教會代表屬神的地方,社會代表屬世界的地方,那麽教會與社會的關係,比較極端地說,也是一個對立的關係了。我們可以看以下的經文: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是從下頭來的,我是從上頭來的。你們是屬這世界的,我不是屬這世界的。(約翰福音8:23)
你們若屬世界,世界必愛屬自己的。隻因你們不屬世界。乃是我從世界揀選了你們,所以世界就恨你們。(約翰福音15:19)
耶穌回答說,我的國不屬這世界。我的國若屬這世界,我的臣仆必要爭戰,使我不至於被交給猶太人。隻是我的國不屬這世界。(約翰福音18:36)
不要效法這世界。隻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馬書12:2)
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裏麵了。因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欲,眼目的情欲,並今生的驕傲,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過去。唯獨遵行神旨意的,是永遠常存。(約翰一書2:15-17)
為什麽會這樣呢?我們可以再看一段經文,也就是路加福音中魔鬼試探耶穌時所說的話。魔鬼領耶穌上了高山,霎時間將天下的萬國都指給他看,對他說:“這一切權柄、榮華我都要給你,因為這原是交付我的,我願意給誰就給誰。你若是在我麵前下拜,這都要歸你”(路加福音4:5-7)。我想,若是撒旦說了大話,耶穌應該會糾正他的:誰說這一切都交付給你了?少說大話了。可是,耶穌並沒有糾正撒旦,可見撒旦所說的,應該是真的。也就是說,這世界一切虛華的背後,有一個世界之王,而很不幸的是,這個世界之王是魔鬼而非善類。約翰更加明說:我們知道我們是屬神的,全世界都臥在那惡者手下(約翰一書5:19)。
C.S. Lewis將我們現在所居住的這個世界比喻為敵軍的陣地(前提是,在我們肉眼所看不到的靈界,那裏有一場善與惡的爭戰),很顯然,居住在敵軍的陣地,是一個不太妙的光景,我們會隨時受到各種侵擾。而這個時候,主日崇拜的意義就顯示出來了,主日崇拜就仿佛定期去收聽友軍的廣播,牧師與傳道就像廣播或者收音設備,神的話語借著他們的口傳給會眾(在這裏,我們也可以看到,作為牧師和傳道,自身的聖潔是非常重要的),使得基督徒們時時保持警醒,服從聖靈的帶領,擺脫自身的私欲,身在曹營心在漢,也同時堅定信心:將來有一天,神會將我們接到他那邊去的。
這就是我們所麵對的情形,也是我的理解,但如果因為教會和社會對立關係而導致逃避社會生活,顯然也是不明智的。雖然在使徒初期,彼得和約翰與信徒們過了一段時間的共享生活,他們聚在一起,凡物公用,每個人都變賣了田產和家業,照各人所需的分給各人,天天掰餅、禱告、讚美,大家都很歡喜(使徒行傳2:44-47)。但我想,這在初期的教會固然美好,但在今天的時代卻是不可行的,我們無法逃避社會生活,卻要思考如何以基督徒的身份來過好社會生活。主耶穌告訴我們說:“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麵,叫人踐踏了。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不放在鬥底下,是放在燈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馬太福音5:13-16)”主耶穌告訴我們,雖然生活在這個世界之王掌權的世界上,卻不要隨波逐流,而應時刻牢記自己神的兒女的身份,作光作鹽,同時還肩負著大使命,要將福音帶給更多的人。這裏順帶提一句,有同學可能會問:“鹽怎麽會失了味呢?”是這樣的,古時候的許多人用的並不是今天的氯化鈉晶體,而是一塊鹽礦石,中間有鹽的成分,還有其他成分,鹽礦石放在水裏,鹹味就會融到水裏,鹽礦石用的時間長了,就會漸漸變成一塊沒有味道的石頭,實在沒什麽作用,就隻能丟在外麵了。
教會與社會的相互影響
教會與社會雖然處在對立的層麵,但是他們時時刻刻都是在互相影響的,有時候教會占上風,有時候世俗占上風。
基督教的出現給人類社會帶來過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果沒有耶穌,如果沒有聖經,便也不會有今天這個世界的社會形態、道德意識、自由意識,平等意識,今日世界的政治、經濟、法律、文化、科學、醫學、文學、藝術、大學、慈善業等等許多方麵,極大程度上也都建立在耶穌和聖經為人類所帶來的影響上,相信客觀公正且理性地看待人類曆史的人,都不會否認這一點。
如果沒有聖經,世界將沒有德蕾莎修女,沒有李文斯頓,沒有牛頓,沒有威伯福斯,沒有華盛頓,沒有林肯,沒有但丁,沒有米爾頓,沒有莎士比亞,沒有狄更斯,沒有約翰本仁,沒有魯益師。尤其,如果沒有聖經,我們將與神斷絕關係,永遠在黑暗中摸索,永遠沒有盼望。但是,我們有聖經,我們可以擁抱神的愛,那一份他賜給我們他的獨生子使我們得到永生的愛。正因為我們有聖經,耶穌來世上尋找和拯救失喪人的故事得以流傳,並且改變了千千萬萬的人,以及許多文化和國家。
但是,從我們今天的社會來看,在西方人的教會裏,世俗的文化已經占了上風,舉幾個例子吧。
例子1:我不知道美國的情形,就澳洲和英國來看,今天大多數西方人的教會已經是白發教會了,聚會的人以白發老頭老太為主。我所認識的澳洲年輕人基本上沒有定期去教會的,雖然他們可能會在婚禮、葬禮、複活節這樣的日子去上幾次,也主要是因為習俗。雖然許多的澳洲年輕人都受過嬰兒洗,從小在教會學校和主日學中長大,但他們心中對神的概念實際上十分淡薄。同時,世俗文化的衝擊則非常厲害,搖滾樂、性開放、拜金、毒品等等,導致的是社會責任感缺乏和不文明現象增多。所幸的是,一切基督教的傳統和價值觀仍然在沿襲,據我一位在政府部門工作的朋友介紹,政府的工作人員中還有許多基督徒,包括澳洲財長Peter Costello,他們中的許多仍然每日堅持晨禱,為這個國家、為政府、為人民禱告,這是讓人非常感動的地方。
例子2:傳統的教會已經很難吸引年輕人,所以,有一些教會開始向世俗文化妥協:開始在Shopping Centre附近開設崇拜地點,崇拜音樂采用搖滾樂和輕音樂,崇拜形式趨向隨意輕鬆,多講信基督教帶來的好處,少講十字架上的受苦犧牲和背負十字架的道路。我不知道這樣好不好,也許不管用什麽方法,能夠將人帶到神的麵前是最重要的吧,但我個人不欣賞這樣的形式。有些比較極端的例子就是明顯錯誤的了,如同韓國興起的成功神學,信神就是為了成功,你想拿到美國簽證嗎?很好,舉起你手中的護照,我為你禱告;你想要有錢嗎?很好,舉起你手中的銀行卡,我為你禱告,諸如此類等等。上帝說:我以我的慈愛吸引你,我以我的公義吸引你。可從來沒有說,我以利益吸引你啊。
例子3:在澳洲,教堂的建築物是可以自由買賣的。在十年前,政府規定,教堂買賣後,仍然隻能作為教堂用途,不可作其他用途,所以這個買賣的市場非常小,雖然過去五十年房價上漲十分厲害,但是教堂建築物的價格上漲幅度卻沒有那麽大。但是幾年前,政府已經取消了這個限製,任何人都可以買賣教堂,買下之後可以做任何用途,所以教堂一下子變得十分搶手,價格成倍上漲,因為大家都知道,教堂的用地是最好的,拆掉之後蓋公寓樓會有極大的利潤空間。所以,一方麵因為聚會人數少,一些舊的教堂不斷被賣掉、拆掉;另一方麵因為價格瘋狂上漲,新成立的教會沒有財力來購買教堂;再加上政府對於興建教堂有嚴格的規定,building permit在許多地方都拿不到。所以這樣發展下去的結果,大家應該可想而知。
教會的影響,雖然正遭受世俗文化的衝擊,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無數的教會,他們仍然將愛心奉獻、關懷社會作為自己的宗旨之一。教會派出了無數的宣教士,去到那些世界上最貧困、最偏遠的地方,為當地的居民帶去現代科學、教育、醫療,並努力改善當地的環境;World Vision, Salvation Army等基督教慈善機構,不斷地致力於改善貧困國家和地區的社區建設、保障青少年教育、資助受災地區。我們可以看到,就在印尼海嘯這樣的自然災害麵前,來自於基督教傳統的國家的捐款捐物,亦要遠遠高於非基督教文化的國家。教會也不斷地以基督教的精神,來影響這個社會。許多正統的教會學校和主日學,從小就向小孩子們以聖經為基礎,不斷傳講救贖、舍己、平等、互愛、善惡等基督教的精神。這世界上許許多多的教會,他們正如同明光照耀在這彎曲悖逆的世代,時時刻刻提醒世人歸正,回到神這裏來。
齊克果說過:無論是法律上、還是文化上的國教都有一個最明顯的共同之處,即力求把基督信仰與當時社會中占支配地位的文化價值和思想觀念溝通、融和起來,或者說強調基督教與世界的一致,其目標都是達成或維持基督教在某個特定社會與文化中的多數、主流地位,所謂“基督教國家和文明”或者說“基督教世界”是二者所追求的共同理想。但是,這樣一種調和福音與世界的心態與作法其實並不符合“新約”的精神。
一旦教會向世界妥協,它就會喪失福音普世的真理和異象,而把某個時代或民族的文化價值神聖化,把上帝變為某種文化或民族的守護神(齊克果把這種現象稱之為基督信仰的“巴爾幹化”(Balkanization)),其社會後果隻要看看中古的西歐和當代的北愛爾蘭就清楚了。當然,福音不可能存在於文化和社會的真空之中,教會從來不主張消極遁世,也不應該把自己與社會和文化隔離開來,因為隻有在社會的參與中它才能發揮光和鹽的作用。但是,教會一定要在與文化和社會的碰撞和互動的過程中,始終警惕福音的獨特性被世界所閹割的危險性。在大談特談“社會基督化”以及基督教對現代化的貢獻的時候,我們要切記福音的真理不可能與人創的文化和思想體係完全吻合,千萬不要太匆忙地為讓基督教擠進文化和社會生活的主流而使福音的精髓不知不覺地被人的傳統文化和當代資本主義文化所改造,不要讓基督的真理不知不覺地被世界的價值所俘虜。
天父,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這是主禱文中間的一句話,亦是每個基督徒的心願。
當今中國麵對日益嚴峻的貧富分化、道德下降等現象,無可奈何地喊出了“構建和諧社會”的口號。可是構建和諧社會,又談何容易。如果沒有一個人尊重人、人人平等、愛人如己的文化或者精神,談何和諧社會?如果每個人都隻為一己私利,都去敬拜追逐金錢與名利,又談何和諧社會?
唯有當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時,我們才會有一個真正和諧的社會。有同學可能會說:“如果讓你們基督教盛行的話,那簡直太可怕了,曆史上的十字軍、燒死女巫、宗教裁判所必會卷土重來。”我說:“不,這些都不是神的旨意,而是人的私欲與罪性扛著宗教旗號的大釋放。神的旨意是兩個:第一就是盡心盡性盡力愛主你的神;第二個就是愛人如己。如果人人都愛人如己,人類生存的環境何愁不美好呢?”
由於人類的犯罪,這個世界已經敗壞(創世紀3:14-19)。但是神在聖經中,向我們描述了一些新天新地的景象,我們可以看看這是何等和諧的社會。
看哪,我造新天新地,從前的事不再被記念,也不再追想。你們當因我所造的永遠歡喜快樂。因我造耶路撒冷為人所喜,造其中的居民為人所樂。我必因耶路撒冷歡喜,因我的百姓快樂。其中必不再聽見哭泣的聲音,和哀號的聲音。其中必沒有數日夭亡的嬰孩,也沒有壽數不滿的老者。因為百歲死的仍算孩童,有百歲死的罪人算被咒詛。他們要建造房屋,自己居住。栽種葡萄園,吃其中的果子。他們建造的,別人不得住。他們栽種的,別人不得吃。因為我民的日子必像樹木的日子。我選民親手勞碌得來的必長久享用。他們必不徒然勞碌,所生產的,也不遭災害。因為都是蒙耶和華賜福的後裔,他們的子孫也是如此。他們尚未求告,我就應允。正說話的時候,我就垂聽。豺狼必與羊羔同食,獅子必吃草與牛一樣。塵土必作蛇的食物。在我聖山的遍處,這一切都不傷人不害物,這是耶和華說的。(以賽亞書65:17-25)
在如今的世代,我們向神祈求教會的複興,也為這個世代的彎曲悖逆向神祈求與懺悔,而這一切的希望,也都落在每一位神的兒女身上。記得有一個故事,說是特雷莎修女和一個印度的官員談貧困的問題,官員急切地說:“我們有幾百萬貧困的人等待救助。”特雷莎反問:“你如何知道是幾百萬個呢?”官員說:“我們估計的。”特雷莎又問:“你難道數過嗎?”官員隻好扳起指頭開始數,特雷莎修女說:“這樣就對了,我們從1開始做起,到2、到3、最後到幾百萬。”
那麽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從每一個神的女兒做起,也就是從我自己做起,紮根聖經的研習,堅持禱告,時時警醒,隨從聖靈的引導,而不隨從自身的情欲,不受這個社會所追求的財富與名利的影響,而是像一首歌中所唱的:“世界在後頭,十架在前頭,向前奔跑,永不回頭。”如此從1做起,到2、到3,到無數,必會看到教會的複興,必會看到世俗文化的侵襲在教會麵前、在基督徒麵前的無可奈何、潰不成軍。
教會與社會,也是神放在基督徒麵前的功課。世俗文化中有許多東西是很誘人的,而且也很受世人的追捧,這些東西擺在麵前如果讓我們動心了,那就是自身私欲牽引的影響。人被試探,不可說,我是被神試探。因為神不能被惡試探,他也不試探人。但各人被試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欲牽引誘惑的(雅各書1:13-14)。那麽擺在我們麵前的功課,也就象保羅所說的,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哥林多前書9:27)。能做到的,說實話不容易,但作為基督徒來說,至少要有保羅這樣的心誌,讓神來帶領。
教會與社會,是一個基督徒無法避免的話題,既然無法避免,那麽我們所該做的,就是思考如何從自己做起,依靠主耶穌基督,做一個得勝有餘的基督徒,使我們無可指摘,誠實無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神無瑕無疵的兒女。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腓利比書2:15)。
補充:本文可能產生的誤區:
誤區:相信有同學看到文章,如果是信壇的,多半會有疑問:“好嘛,基督邪教之心昭然若揭,基督徒都對這個世界充滿仇恨,因此我要將基督徒的心理立此存照。”
解答:真是這樣嗎?答案是否定的。當我們說到世界的時候,指的決不是這世界上的美好事物和人,而是指的這個世界的王---撒旦的權柄與一切謊言。在撒旦的謊言與誘惑麵前,基督徒自然要以神的真理與話語來裝備自己,勝過撒旦的詭計,如同以弗所書中所說: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兩爭戰原都作摔跤)(以弗所書6:12)。不信的人可能會覺得荒謬,神神道道的,但在信的人看來,事實就是如此,眼見的不見得實,眼所不能見的未必就虛。
對於這大自然的動物、植物、陽光、雨露來說,這一切都是神的創造物,基督徒喜愛還來不及,怎麽會去恨呢?對於這世界上的人來說,所有的人都是神的創造物,也都是我們的兄弟姐妹與同胞,愛還來不及呢,又怎麽會去仇恨呢?而這種愛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希望世人都能認識神。所以說,基督徒的心思你別亂猜,你當要明白這是出於愛。
剛上完一門教會史的課程,感覺教會和社會的關係比以前的認識更錯綜複雜了。其中一點,就是教會和社會都是在神的掌管之下。
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當教會腐敗愈演愈烈的時候,社會能不能反而倒對教會有所製約?像當今美國對犯罪的牧職人員繩之以法等等。
順祝弟兄聖誕愉快新春快樂。
理想中的基督徒,不等於現實中自稱基督徒的人。
有些自稱基督徒幹的事情,和理想中的基督徒可能完全相反。
同樣道理,現實中的教會,也可能和理想中的教會完全相反。
教會都是人組成,人心和行為是主要的衡量標準,而不是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