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凸雜談

才高五鬥不覺恥,水灌一壇隻作癡。凸情不枉君付意,子誌難琢我化石。
個人資料
賈平凸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115 凸子塵報:Freidman, “an intellectual freedom fighter”

(2006-11-26 07:10:14) 下一個
Last Friday, I was stupidly amused by the jokes of my own on Bush’s visit in Hanoi while leaving a piece of shocking news unseen. Milton Friedman, the Chicago boy and founding father of a school of economics called Monetarism, passed away in San Francisco. He was 94, 30 years after his winning of Nobel Prize in Economics and his retirement from University of Chicago, both in 1976. In the 20th century, two most influential economists should be remembered are John Maynard Keynes and Milton Friedman. Thatcher named him “an intellectual freedom fighter.”

到芝大的時候,早無緣目睹大師的風範。但在Rosenwald的一樓大廳裏,一直懸掛著Friedman和其他芝大的諾獎得主的照片。加之學校無處不在的自由派氣氛, 使我能耳濡目染大師身前事後的影跡。

Friedman,1912年生於布魯克林的一個猶太人移民家庭。一歲時隨家移居到新澤西。1932年,他在Rutgers University獲得數學和經濟學的雙學位,並於同年轉到芝加哥大學攻讀經濟學碩士。在Rutgers,Alfred Mashall的經濟學原理使Friedman受益匪淺。在芝加哥的一年裏,Jacob Viner’s價格理論對Friedman的影響最大。1933年底,他完成了芝大的碩士課程。1935年至1946年,Friedman擔任過多項政府的經濟工作。那段時期,在經濟界的主導地位的是以凱恩斯主義位基礎的就業和政府財政主導的“新法案”。Friedman由於無法找到學術研究的職位而不得不參與到“新法案”的政府研究項目中。雖然他對很多新法案中的措施持肯定態度(包括凱恩斯的稅收理論),但對新法案中的政府計劃和價格控製表示懷疑。這些措施對於Friedman來說,無疑是社會資源不合理配置的隱患。Friedman在這段時間的主要貢獻,還包括美國的個人所得稅預繳係統(income tax withholding)。在他之前,美國人隻在每年的3月15號才對自己上年度的收入報繳所得稅。1946年,34歲的Friedman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同年,他回到芝加哥大學經濟係任教,直到1976年退休。從這個迄今擁有最多諾獎得主的校園裏汲取了自由給養的Friedman,在此後的30 年中為經濟學帶來了包括貨幣經濟學在內的劃時代貢獻。

談到Friedman的經濟學貢獻,首先要談到他所奠基的貨幣經濟學。在他之前,凱恩斯主義主導的經濟學,主張以政府財政手段引導國民經濟發展。那時宏觀經濟學的核心,一是積極財政,二是低通脹。

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主要根基,就是強調政府積極財政(而不是貨幣政策)對宏觀經濟的調控作用。凱恩斯主義的另一大根基,就是失業率與通脹率的菲利普曲線:即失業率與通脹率的反向單調對應關係。Friedman對凱恩斯主義的這兩大根基分別作了嚴格否定。1963年,他在Monet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1867–1960一書中,對美國內戰後的一個世紀裏的經濟進行了全麵詳細的研究分析,得出當時來說是驚人的結論,即貨幣供給量的波動直接造成國家經濟波動。30年代的大蕭條,就是聯儲減少貨幣供給的直接結果。聯儲主席Bernanke說:“Regarding Great Depression, you are right, we did it. We are sorry”。

1967年,Friedman在他給美國經濟學會的致辭中,批駁了菲利普曲線的合理性。他講到,失業率和通脹率之間的反向關係,隻是暫時的。其原因在於工人(由於未預期通脹的存在)將名義工資的增長誤解為實際工資增長,並被引誘生產更多產品。而要使失業率低於自然失業率(即維持一定經濟增長率),關鍵在於維持持續加速的通脹。1970年後的美國經濟滯脹(經濟停滯,失業上升,同時通脹高居不下)是Friedman這一論斷的證實。

Friedman的另一學術貢獻,是他的永久收入假設。1957年,在Theory of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 一書中,他揭示了個人消費和儲蓄的傾向由永久性的收入變化決定,並非如傳統理論所言由收入變化直接決定。以調整消費為目的積極的財政稅收政策,常常被認為是暫時性舉措而無法影響消費。儲蓄在這種情況下成為居民收入變化傳遞到消費領域的緩衝劑。

作為20世紀裏芝加哥自由經濟學派的領頭人,Friedman的理論把宏觀經濟學從凱恩斯的政府幹預時代又重新帶入了自由市場經濟。80年代後,由於貨幣概念和人們消費傾向的變化,Friedman貨幣理論的核心MV=PQ受到質疑。這其中,更多是因為技術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使得貨幣供給的衡量越來越困難。因而,靠調整貨幣供給量來調整宏觀經濟的現實性被排除了。後來的國家經濟調控手段,集中在通脹率和市場利率。然而貨幣理論卻在更大的範圍內,也就是世界經濟範圍內,顯示其生命力。

Friedman把自己定義為libertarian,他曾主張毒品和賣淫合法化,取消征兵,取消固定匯率製度,自由學券製。1995年,當被問及一生最大的成就時,Friedman說經濟領域是Theory of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一書中對消費的刨析。在政治領域,則是取消征兵並確立義務服役製。更主要的,他主張經濟自由帶來人身自由。作為自由經濟和自由政治的衛道士,Firedman在PBS的電視係列片在80年代的歐洲影響深遠。裏根,撒切爾以及東歐的自由經濟倡導者都受了他的影響。很多東歐的領導人還記得當年人們不憚於從地下source搞到的錄像片來看。Firedman算是當年經濟理論界和平演變的大功臣。1988年,裏根政府授予他總統自由勳章。


另一方麵,這也是他對智利皮諾切特政府的自由經濟政策公開提供谘詢的原因。1975年,受智利一家私人研究機構的邀請,Friedman首次大治理講學宣傳貨幣經濟學。之後,一大批Chicago Boys先後在智利的重要政府部門擔任部長。Friedman在訪問中會見皮諾切特,並在之後皮氏政變之後,繼續為批示的經濟政策提供谘詢。這成為Friedman受人攻擊的一大原因。正是因為自由經濟在治理的推行,使得皮氏政府後來不斷加大國內政治自由,並於1990年正式為民選政府取代。

另一個引得Friedman關注的是香港。香港曾被他引用為傳統自由資本主義的範例。然而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香港政府被迫購入大量私營企業的股票。這在Friedman看來是“瘋狂”的國營化傾向。去世前一個月,Friedman在華爾街日報上撰文批評曾蔭權說:

Hong Kong's policy of "positive non-interventionism" was too good to last. It went against all the instincts of government officials, paid to spend other people's money and meddle in other people's affairs. That's why it was sadly unsurprising to see Hong Kong's current leader, Donald Tsang, last month declare the death of the policy on which the territory's prosperity was built.
……
Mr. Tsang insists that he only wants the government to act "when there are obvious imperfections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market mechanism." That ignores the reality that if there are any "obvious imperfections," the market will eliminate them long before Mr. Tsang gets around to it. Much more important are the "imperfections" -- obvious and not so obvious -- that will be introduced by overactive government.

這裏,必須要談到的是自由經濟學派的根基中無法避免的缺陷,即market is efficient 和people are rational in decision making的假設。盡管大師臨終仍然堅持這樣的假設,毫無疑問,經濟學未來的革新,必將位於微觀個體經濟行為的統計特征,以及market efficiency的動態和時效特征。大師並非完美,然而這並不影響他成就和人格的偉大。如哥大諾獎得主Joseph Stiglitz的評價:
Friedman “had an enormous impact” on public attitudes, in addition to economic theory, and that one of the secrets of his success was his personal charm. “He was always willing to debate and discuss. He had an openness that made him easy to like.”
讓我們以Freidman在他為大英百科所撰“貨幣”文中的一句話來紀念他的成就和價值。

Inflation is always and everywhere a monetary phenomenon, in the sense that it cannot occur without a more rapid increase in the quantity of money than in outpu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