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一方客

收獲了一種恬靜的生活, 像一條波瀾不驚的小河, 流過春夏 流過秋冬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周溯源:漢字還有簡化的空間

(2015-02-16 23:31:23) 下一個
簡化漢字並非是割裂文化傳統

  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勞動工具的使用發展了社會的生產力,作為交流思想的語言文字,則保存、延續著文明之火不滅。漢字是表意性的,不同於其他民族的表音文字,因此,出現了漢字的繁體和簡體。為了保留文字背後的文化傳統,有人主張繼續使用繁體字;而有人認為簡體字更有利於文化的交流、書寫的方便。孰是孰非,眾說紛紜。就此話題,光明網邀請到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周溯源從漢字的工具性、漢字的簡化史、漢字簡化的可能性等角度來解釋漢字難學、難寫的原因,以下為光明網記者王錦寶對周溯源作的訪談實錄。

漢字簡化是漢字發展的方向

  在中國,大陸推廣了簡化字,台灣、香港、澳門等地區還是保留著繁體字。關於漢字需簡化還是保留繁體的爭論,曆來是眾說紛紜的,我認為漢字有簡化的必要,漢字簡化是漢字發展的方向,漢字還有進一步簡化的空間,曾經在《光明日報》刊文闡述了這一看法,據說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反響。

  從漢字的工具性的角度來講,決定它宜簡不宜繁,漢字具有多種特性和作用,工具性是其最根本的屬性。工具就要簡單靈巧,實用好用,不要繁瑣笨重,難學難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創造工具是創新,使用工具也要創新。人們在使用漢字中也在改變著漢字。這是漢字和漢字教學發展變化的動力,永遠也不會停止。5000多年來,漢字有很大的發展進步,但相對英文來說,易學易記易寫的問題至今沒有完全解決好。本來識兩三千個常用字就夠用的漢字,卻變成了世界上最難學的文字之一。現在國際社會的“漢語熱”日益升溫,進一步簡化漢字,將更有利於中文走向世界,展現優勢與魅力。

  漢字的產生從根源和雛形上說,來自勞動人民,漢字簡化的動力主要來自民間。但經過采集、整理和加工創造而形成的漢字,則出於史卜之手和達官貴人。文明社會早期隻有宮廷和貴族才有文化,他們祭天祀祖征戰討伐需要巫師神漢算命打卦占卜扶乩。商代甲骨文就相對成熟,比較係統。但因一字多形,字形複雜,僅為少數人掌握和壟斷,是貴族化的標誌。西周末期,民間興學,文化下移,文字走出史卜之手。越來越多的人識字用字學文化,簡化文字便成眾望所歸。簡化的結果,文字的神秘色彩被淡化,字形中包含的原始意義被淡忘,人們越來越把文字作為一個詞的符號來對待,象形符號不斷向簡煉、規則化方向發展,線條化、平直化、簡單化是基本趨勢和要求。

漢字難學是怎樣形成的

  魯迅先生就說過八股是蠢笨的產物,他還曾形象地說,鸞、鑿這兩個字,“去叫孩子寫,非練習半年六月,是很難寫在半寸見方的格子裏麵的”。有些漢字繁得令人生畏,例如:“龜”字繁體“龜”近20筆,活像一筆一筆畫烏龜。“憂鬱”的“鬱”字繁體“欎”達22筆,寫法極其複雜難記!“釁”字繁體“釁”26筆,寫法也相當古怪。“籲”字繁體“籲”竟多達31筆,很難記住寫法。再如“驢”字,寫不好能有10個“牛”字大。是什麽原因使得漢字如此繁瑣、難寫呢?

  我認為,是我們的祖先在幾個環節上加鎖造成的。首先,在字形上加了一把鎖。漢字筆畫繁多,結構複雜,難記難寫,費時費力。其次,口頭語言變成書麵語言加一把鎖。古代中國言文分離,書麵語言之異於和難於口語世所罕見。第三,文章寫出又加一把鎖:不加標點符號,使得許多語句歧義連連,甚至不知所雲,以致“斷句”成為一種“學問”。這三把鎖中,後兩把被新文化運動時期的“白話文運動”一舉破除了,隨著上世紀50年代第一批漢字簡化方案的實施,第一把鎖也鬆動了許多,從而使漢字、漢語的學習運用大大地方便了,實現了曆史性飛躍。由此可見,問題雖然複雜,隻要改革創新,就能進步。然而,時至今日,“漢字難學難寫”之說仍在流行,漢字簡化的任務仍然很重。學漢語中國人費勁,外國人頭疼。這個問題影響中華文化的傳播與發展,製約國家軟實力的發揮。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解決,我們也能夠解決。

漢字簡化的原則:進化、優化、美化

  如何簡化漢字,在我看來應該遵循三個原則,一個是進化,一個是優化,一個是美化。進化,就是筆畫變少,特別是10劃以上的漢字需要進一步簡化。優化,就是使得漢字的結構、意義更為合理,比如,簡化的“從”字就是優化後的,雙人為從,意義更彰顯,結構更合理。美化,就是讓漢字變得更好看、好寫,有美感,構架也合理,例如,簡體“眾”字,望文能生義,富有美感,但是它的繁體,筆畫很多,結構複雜而且還不好理解。

  為減少漢字在識、記、寫、讀、印等方麵的困難,過去一直在整體、筆畫和字數幾方麵進行簡化工作。幾千年來漢字演變的趨勢,從整體上說是從圖畫到線條到筆畫;從數量上說是從少到多再到少;從結構上說是從簡到繁再到簡;從字型上說,是從不統一到長扁再到方;從筆畫形態上說,是從不規則到弧形再到波浪形再到平弧相間的演變。例如:實、寶、聽、萬、禮,舊、與、莊、夢、雖,醫、陽、鳳、聲、義,亂、台、黨、歸、辦,辭、斷、羅、會、憐,等等。漢字大變化是社會大發展的反映,反過來又促進了社會的大發展。

  漢字從產生以來的每一次簡化,都是漢字的瘦身健美,使之更易學更易寫更美觀,有力地促進了文化的發展。當然,個別字如何簡化得更好、更科學一些,尚可再討論、再斟酌,但漢字簡化的方向和趨勢是應該堅持的。新中國第一批簡化字就創造了不少新形式:比如省略原字形中部分結構,以剩餘部分作字(條-條);改變漢字局部達到簡化(如觀-觀,變聲旁;骯-肮,變形旁;棗-棗,局部換符);整字換符(東—東,行草楷化;蓆—席,異體選用);改變構造材料或造字方法(涙-淚,變形聲字為會意字)等。這些改法都有根據有創意,簡化並不突兀。比如繁體字的書、畵、晝很難分清,而簡體字的書、畫、晝,則一目了然,孰優孰劣不言而喻。先人有先人的智慧,先人也有先人的不足與局限,傳統不是讓後人用來固守的,而是讓後人用來發展的,傳統未必全是精粹。

  當然,漢字的結構有特定的含義,但是,作為一般的使用者,不需要掌握那麽多文字知識,作為文字學家、古籍專家來說,他們可以去研究,在 13億人中,他們隻占到很小的一部分,普通的民眾是要求漢字好寫、好記的。由“豐”到“豐”,簡化了15筆;由“辦”到“辦”,簡化了12筆;由“麵”到“麵”,簡化了11筆。假如按平均一天寫500字,每個字平均少寫10筆計算,一人一天則少寫5000筆,平均按每秒寫2筆計算,則可節省2500秒,即42分鍾,一年節省255小時,相當於32個工作日。從七歲上學,到六十歲退休,則可節省大約5年時間。所以,不要小看在書寫時這分分秒秒的費與省,億萬人、億萬次的累積就是一個天文數字。有人說,漢字的難寫難認難記影響了中國的發展速度,不是沒有道理的。今天雖然電腦廣泛使用,大大減少了書寫的勞動和時間,但有些書寫不可代替,仍然費時費力。

漢字還有繼續簡化的空間

  文字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化的載體。有人說繁體字寫起來好看,有特定的含義。其實,這是相對而言的,字的含義都是約定俗成的。就英文而言,它是拚音文字,由24個字母組成詞匯,結構也很簡單,但是照樣能夠表達出複雜的思想,表現出優美的情感,像莎士比亞的戲劇、雪萊的詩歌,都是用拚音字母寫出來的,能說不美嗎?

  漢字簡化還是有可能的,有相當一部分漢字很複雜,知識分子和普通民眾都希望進一步的簡化漢字,尤其在書寫時往往用草書、行書,草體字實際上就是簡化字。漢字怎樣才能簡得好呢?已有成功經驗可以借鑒。即整體規劃,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專家集思廣益,總結提高。這些年來民間創造和使用了不少新的簡化字,有的很智慧很好看,已經成熟。1977年的“二簡”方案不宜全盤否定,其中有部分字簡化得好,可以正式使用予以推廣。人民群眾有無限的創造力,如果問計於民,包括征求海外華人的意見,一定會有很多精彩的簡化方案,讓漢字易識、易記、易寫、易學。

  幾千年來,人類使用的多少工具都在不斷的進化,作為傳達思想的文字,怎麽就不能進化了?這也不符合事物進化的規律,漢字同樣需要進化,也是能夠進化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1)
評論
amyktao 回複 悄悄話 在古代 , 教育不是一般人民能亨用的,
能進入士途 ,必須認真讀書 , 明朝西方
傳教士, 三十幾歲才來華開始學中文,
而且是古文 , 個個文章'一支棒' 。
孫文 回複 悄悄話 -簡化後能保持清楚的原意是好事。
-若簡化後變得字意變得不清楚,那就不是好事。

文字的目的是用來清楚地表達。

麵包的"麵"和臉麵的"麵"。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字,意思也完全不一樣。麵包的麵是用麥做的,有麥字旁,用來歸類。

就像銀,銅或鎂,有金字旁,大部分人不曉得"鎂"是什麼,但知道是金屬的一種,這種歸類的字旁是學漢字非常有利的特徴。且科學。

把"麵"字簡化成"麵"字。這不是好的簡化。因為變得更不清楚。

諷刺的是大陸使用簡化文字是要讓人民識字和教育更提高,反而在大陸以外(台灣,香港,和新加坡) 使用傳統的正體字地區,識字率和教育更高。已經經過60年,兩代人,不能再有籍囗。不理性地文字簡化是文化倒退,不是進步。

文字簡化不能隨心所欲地簡化,應該隨著文化發展,科學進步的需要來演化。
文字不是為少數政治人物服務。大陸文字簡化的原因和動力來自中共的農民革命家,這些不識字農民會打戰但識字有困難。拿了天下。説簡化就簡化,不管簡化是否合理。

今天的中共領導人都是高學歷,應該可以看出此問題來!
160507 回複 悄悄話 這篇文章寫得很好。實在不敢苟同下麵的一些評論。
聊聊看 回複 悄悄話 現在的簡化字就夠好了,不用再改了。
雑家1 回複 悄悄話 "老乾媽"簡化成了"老幹媽",再冒充淵博把"老幹媽"繁化成了"老幹媽",就讓這些連中國文字都搞不清楚的蟲豸們天天幹他自己的媽。
minren 回複 悄悄話 廣 廠 = 是人用的嗎? 還要再簡呀? 無恥.....腦燒壞了你.
wodedongxi 回複 悄悄話 咋不整莫爾斯代碼呢?那個更省筆畫。
無知無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腦賊' 的評論 : 完全同意!而且建議繁體、簡體通用,如此可以確保文化的傳承
可憐無數山 回複 悄悄話 漢字簡化現在不是學術問題,是政治問題。一幫遺老遺少,僅僅是為了政治目的而已。
雑家1 回複 悄悄話 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就是毀在這種不學無術自作聰明的垃圾手上。
萬得福 回複 悄悄話 恢複正體字是漢字發展的方向。簡化漢字及鼓吹簡化漢字的都是混蛋!
腦賊 回複 悄悄話 計算機時代簡化不簡化都沒必要了,寫漢字的機會少了很多.
florence001 回複 悄悄話 一些岐視女性的字眼一定要改! 比如這“ 奸” , 原來是三個女成奸,現在成這個樣。真不高尚 。還有“ 妒” 等等 否則你怎能要下一代學中文。
florence00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ultimatelove' 的評論 : ding your opinion. my daughter did not want to go to chinese school , she does not want to study chinese characters. i just let her be free.
she is studying spinish.
ultimatelove 回複 悄悄話 支持。在美國學西文隻要二三年,學好中文需要多一倍的時間,據說要六年八年。對於我們自己來說字難需要花時間記憶,浪費時間,因為人生很短暫。我們需要是學習深刻的思想和進行理性的思維,而不是記憶單個字。
懶風 回複 悄悄話
我認為簡化字是否合理的關鍵,在於其簡化得是否合理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14603/200903/26673.html

降魔 回複 悄悄話 論漢字缺點

一、漢字詞少,英語詞多。原因是英語生成新詞非常容易。英語在表達新生事物很容易。而漢字卻非常困難;

二、漢字表達含糊,英語表達精確。漢字在表達抒情方麵有優勢;

三、漢字口頭表達困難,英語表達流暢。(漢字同音字太多,詞太少)

四、漢字書寫、輸入慢,英語書寫、輸入快。

五、漢字認讀困難,英語認讀容易。漢字是表意文字,不認識的字就不會讀,而英語不認識的卻可以讀上來。

六、漢字識別性差,英語識別性強。漢字變小、距離遠很難識別。

漢字最大的缺點:難記、難認、難寫。在古代漢字是少數人專利,掌握非常困難,在現代也耗費了孩子的大量精力。剝奪了孩子的休息、娛樂和創造。漢字不改革,必將落後於時代;鼓吹漢字優越論的人,更是為了維護中國文化的糟粕、同時滿足虛無的天國大國情懷。取消全麵學英語和英語考試,無疑於作繭自縛。這一點應該學習日本,吸收漢字補充自己的文字,但沒有妨礙自己走上強國的道路。反觀我們整天抱著天國的夢想和老祖宗的衣缽,冠冕堂皇、自以為是,愚民為樂,前途將會怎樣?

有人說改革漢字會丟了老祖宗,丟了傳統。我們看日本和印度,一個是主動一個是被動的接受了外來文字,傳統丟失了麽?
降魔 回複 悄悄話 表音語言隻要會說話,認識二十多個個字母,就可以閱讀。

所以他們掃盲太容易了。

而中國掃盲太難,非得幾年讀寫苦功夫,才能學會和閱讀和書寫幾千個漢字,

漢字書寫麻煩,拚音輸入準確率低,五筆輸入需要專門培訓。

簡體字還容易些,繁體字需要下的成本更高。

這也是中國解放前文盲比例占據絕大多數的原因。

但是這樣對於維護剝削和壓迫製度,

實踐孔聖人提倡的由封建社會進步到奴隸社會,

提供了文字上的一個劃分階級的坎。

對於中國的奴隸和封建社會中,構建吃人的傳統文化、智慧和道德體係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煥華 回複 悄悄話 由“豐”到“豐”,簡化了15筆;由“辦”到“辦”,簡化了12筆;由“麵”到“麵”,簡化了11筆。

應該解釋 為什麽這樣簡化!這裏麵的道理!
DD1122 回複 悄悄話 台灣 香港都用繁體字 也挺好的
路邊的小草 回複 悄悄話 大家可能都有這樣的感覺,說和日本比較,中國人素質差,其實有部分的原因就是因為漢字太難學了,中國古代的教育是精英教育,少數人認字,絕大多數人不識字,韓國人後來發明了韓文,開始時被嘲笑為女人的文字,因為太簡單,連女人都能學會。日本人也在中文的基礎上簡化了他們的文字。其結果是百姓容易學,容易記,百姓受到更好的教育,素質才能提高。因此俺讚成繼續簡化漢字。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