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一方客

收獲了一種恬靜的生活, 像一條波瀾不驚的小河, 流過春夏 流過秋冬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淇水文化拾遺(1):“淇河”詞條的非文化性

(2014-02-02 22:07:30) 下一個

   -------- 2013年10月   中華淇河文化研究 (草)

淇水,是黃河流域商殷文化最集中體現的地方,是中華文化第一部巨著《詩經》最主要的詩章來源地。說中國文化,離不開詩經;而說詩經,就離不開淇水。《詩經》中六十篇,都與“淇水”朝歌有關。例如《詩經。泉水》裏的“泉水”、“淇”、“肥泉”、“淇奧”,均指淇水。

現在,“淇水”不見經傳,因為都叫“淇河”了。並且還是當作地理詞條說的:“淇河是中國華北地區的一條河流,屬衛河支流,海河流域”。這類說辭實在理科得很,在文化上、曆史上極其謬誤,完全割裂了中華河洛文化的黃河流域的本源。

詞條說;“淇河發源於山西省陵川縣的太行山區,向東流經河南輝縣、林州臨淇、鶴壁淇濱、淇縣及浚縣,最後注入衛河。總長161公裏,流域麵積2142平方公裏。” 其實,詩經時代的淇水多指起源於林縣臨淇東部山區的那一支:潺潺小溪匯流成河,過林縣臨淇、鶴壁淇濱、淇縣、浚縣入衛河。由“左為泉水,右為淇水”的淇澳(轉彎處)說明了一切。那時候的人絕不會去回溯到一個百公裏外的小河涇的源頭,如同唐朝的李白說黃河直流三千尺,絕不會跑到巴顏喀拉山說和它也有關。即使今天,是瑪曲,還是卡日曲,論說都可以申請巨額經費,當個學部委員呢。

雖說淇水轉彎流到衛河,再最終遠遠流入海河,但衛河的中上遊都在黃河隔壁,其文化屬黃河流域而不是幾千公裏之外的海河流域,這是非常直接的,不要一個河流到那算那。青海的水還流過楚荊到了上海呢,難不成說青海的文化是楚漢流域文化,不是大笑話嗎。

這一點上,曆史研究潮流沒有被地理學者們的學究教條給割裂開來,實屬萬幸。但百科全書按地理河流解說詞條把文化給徹底割裂,就很可怕。你看北大L,東北出身,用的百科地理作引注,才有那個海河關聯說。百科詞條害人那。

直接說,詩經時代,淇水是典型的黃河水係。直到千年之後的東漢建安年代,曹操於淇口作堰,遏使東北流,注入白溝(今衛河),以通漕運於海河,遂成為現代人說的衛河支流。所以,在淇水文化的起點:詩經時代,淇水是黃河文化的典型代表點,和現代意義的海河流域沒有絲毫關係。

目前,淇河是豫北地區唯一的一條未被汙染的河,說是“北方漓江”。我最近到過千鶴湖上遊看過,水源很好,但看兩岸的衝刷線,水位已經下降很大。右流湯河早已幹了,湯陽湯陰隻有曆史的區分。恒水中上遊在林州境內幾乎全枯了,小南海、善應湖的水都是靠地下的那部分和雨水的存積。淇水上遊的生態好,因為那裏的百姓發展非常的慢,與三十年前沒有區別。是那裏老百姓的原始性生作救了淇水。並不是別的。這是很憂心的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