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下雨一天晴

練習冊一本,評論的歡迎,追捧的不要,嘔吐者保重。
正文

語言即是一切

(2010-10-22 17:53:18) 下一個

抑或不是。


敏於行,訥於言,此乃君子之風。英文裏有說:“walk your talk.",即不要光說不幹。又有調侃:”do what I say, but don't do what I do." 說明人之通性恐怕是:辭章道理上容易漂亮,行動實踐起來差之千裏,難作榜樣。


可是文明始於語言,更確切的說,始於書麵文字。此命題太大,容我不作證明。此命題也可當成公理,不證而明。


人的自身修養全依賴精妙的語言。道理清晰準確的表述,對有悟性的人產生醍醐灌頂之效果。有入有出,不僅讀書聽論有益,下筆記錄自己所思所想所願所達也是梳理思路,反省自我的上佳工具。我們那些模模糊糊,每日重複,自我欺騙的想法河流,若是不加審判的寫下來,就可輕易邁過,從此不受其縛。不過,你的文字並不是你的思想,確切的說,是思想的血肉外表。把頭腦裏無數呼嘯而過的想法抓住,洗淨灰塵,紮成一束美或不美的花束,是一個費力的工程,是真正的智力。沒有語言,再偉大的發明也隻能有限傳承,再精密的邏輯也隻能是口頭的傳說,再閃亮的思維也隻能自湮。固然是我思自我在,不過沒有表達,存在又有什麽影響?


一種語言的習慣甚至決定,至少表征一種文化,一種民族的性格。坊間傳說,中國人的數學才能好,是因為我們的數字朗朗上口。不知道如此是否可以反證法國人的數學才能難於培養,因為他們的數字念起來就是一個複合算式,譬如82實際是20×4+2(quatre-vingt deux),如此麻煩,數何以堪。不過那個笛卡爾不是法國人麽。語言打開了一個民族的文化。日韓人繁瑣的禮儀用語,是他們高度的個人禮儀文化的形態和工具;法德的嚴密的語法結構限製歧義的出現,從而成為外交用語的理想選擇,成為闡述科學發現,邏輯運算的妙具。至於英文的普及,並非一個語言學上的意識選擇,而是與曾經日不落帝國的版圖擴張之廣有關係。


歐洲的語言總體說比起中文更有結構邏輯。說他們的話像是搭積木。中文就輕盈靈動,簡直沒有語法,也不需要語法。若是要表達微妙,或者用象征修辭,或者是形神音皆佳,隻能回到中文。要是辯論,英文豈不更容易,沒表達徹底的話,就加一下"which means..." 或者,"having said that...",反正是積木。中文是水,抽刀斷水水更流。


凡是可以表達的,就可以診斷,可以修正,可以交流,可以滋養,當然也可以毒害。語言,即是一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