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讓德軍屍橫遍野的羅馬尼亞突圍戰役--陣亡比率 10: 1

(2010-09-28 06:12:17) 下一個
整個東線德蘇陣亡比率最高的戰役,陣亡比率 10:1 !!!!

1944年8月25日蘇軍基本上完成了對位於羅馬尼亞德軍南烏克蘭集團軍群主力的包圍(南烏克蘭集團軍群於9月1日起改稱南方集團軍群)。在Prut河兩岸,德軍被分割成兩個部分,在河西岸較小的一個包圍圈中是德國第76、79和258步兵師,在河東岸的較大的包圍圈中是德第8集團軍的第7軍和第6集團軍的第64、52和30軍,共包括376、370、106、62、282、335、161、294、320、384、302、257、15、306師共14個師全部和第154師一部,外加集團軍直屬部隊。當時蘇軍的包圍圈的唯一缺口是在位於Leovo 和Husi兩個渡口之間的河道,雖然河上的橋梁已經被摧毀,但通過簡易的浮橋和小船,部隊仍有可能渡過河去,雖然這意味著拋棄所有重武器。為了防止德軍渡過Prut河向西突圍,蘇軍所要做的是命令第4近衛集團軍迅速南下,接替第7機械化軍的陣地,使該軍能繼續南下以封閉這唯一剩下的缺口,但就在這個時候,蘇軍犯了一個不可思議的錯誤。首先,由於第3烏克蘭方麵軍的第5突擊集團軍進展緩慢,使得原屬於第2烏克蘭方麵軍的第4近衛集團軍進入了原屬第3烏克蘭方麵軍的進攻地段,這使得第3烏克蘭方麵軍司令托爾布欣將軍十分不滿,他認為第4近衛集團軍的“擅自行動”嚴重幹擾了第3烏克蘭方麵軍的作戰計劃,因此他向蘇聯最高統帥部要求以Prut河作為第2和第3烏克蘭方麵軍的分界線,將第4近衛集團軍撤過Prut河,投入河西岸的戰場。這是一個十分荒唐的建議,在這種情形下更合理的方法是將第4近衛集團軍轉撥給第3烏克蘭方麵軍,雖然這顯然會給方麵軍帶來諸如重新劃定各個集團軍分界線和重新擬定後勤補給計劃等困難,但方麵軍養了一大群參謀就是幹這個的呀!而命令已經占據一個絕好的位置的第4近衛集團軍撤到Prut西岸實在是一個最糟糕不過的主意,但更加出奇的是這個建議居然被蘇聯最高統帥部批準了!

由於附近Prut河上的橋梁已經被摧毀,於是第4近衛集團軍隻能於25日撤離陣地,向北前進,然後從那裏幾座有限的橋梁上過河,重新集結,再向南前進,整個過程將持續2~3天!這個愚行再加上第5突擊集團軍因故不能很快接替第4近衛集團軍的陣地,這使得被圍德軍在北方受到的壓力大大減輕,從而能把更多的兵力用來突圍。從此前和以後在戰場上的表現來看,托爾布欣並不是一個尋常之輩,不過這也許就是他在以後的戰爭中隻能充當類似馬利諾夫斯基的“副將”的角色的原因。

  25日,由於和上級的聯係基本中斷,德國第6集團軍所屬的第64、52和30軍的3個軍長在第30軍軍部開會,在會上他們製定了突圍的計劃,雖然不清楚總的形勢,但他們十分肯定留給他們的時間不多了,如果在這一,兩天中不能突出重圍,那麽一切都完了。經過協商,他們最後決定突圍將於當天發動,方向是南方以試圖和Leovo 的守軍會合,德國人的一個重大問題是他們的大炮或者在撤退時被拋棄了,或者被摧毀了,那些僥幸留下來的由於後勤供應線被切斷,所留下的炮彈也不多了,德國人最後的決定是當突圍開始後,那些殘留的大炮將把剩下的炮彈全部射出去,然後將大炮破壞,隨後那些失去大炮的炮兵將作為步兵參加戰鬥

8月25日德軍的突圍是以猛烈地炮擊拉開了序幕,每一門德國大炮的炮手們都得到了不要節約炮彈的命令,德軍的炮彈雨點一般落在擋住德軍南下的蘇第37集團軍的陣地上。蘇軍立刻做出了反應,其炮群和空軍轟炸機群對德軍的炮兵陣地,部隊集結地點和各條前進道路進行了密集攻擊,尚未接近蘇軍的陣地,德軍已經遭受了很大損失。而當德軍終於能向蘇第37集團軍的陣地發起攻擊時,迎接他們的是由一道由各種口徑大炮,迫擊炮,機槍和步兵輕武器的火力形成的“火牆”!

  25和26日,在包圍圈南部的戰鬥是極其殘酷的,被圍的德軍已經殺紅了眼,他們已經再也沒有什麽可以失去的了,如果不能迅速從蘇軍的防線中打開一條通道,他們必將全軍覆滅!同時堅守陣地的蘇軍也決心絕不讓德國人通過,對他們來說,仗已經打成這樣,隻要再堅持一下就可以拿大獎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德軍的處境就越來越絕望,特別是當其炮彈打光後,他們隻能憑借血肉之軀去衝擊蘇軍的防線,一波接著一波的德軍向蘇軍防線撲去,結果成批成批地被打倒在蘇軍陣地前,參加這次戰役的蘇聯老兵的回憶“當時德國人在我們陣地前屍體堆積如山,甚至妨礙了我們射擊!”但盡管遭到了如此慘重的傷亡,但後麵的德軍仍踏著倒下的同伴的屍體繼續前進!-------和41年的被圍蘇軍何其相似!德軍的後勤係統被切斷,通訊聯絡係統被摧毀,以及徹底喪失製空權後的種種慘狀,簡直就是蘇德戰爭初期情況的翻版,隻是雙方的位置互換了!

德軍的攻勢變得是如此猛烈,以致蘇第37集團軍的防線幾度岌岌可危,隻是當托爾布欣於26日將他手中最後一個預備隊第73步兵師投入到第37集團軍防線之後,才終於守住了防線,至此德軍向南突圍的企圖失敗了。

  在同一時間,包圍圈北部的形勢卻忽然起了變化,我在前麵提到過,蘇第2烏克蘭方麵軍第4近衛集團軍於25日早晨奉命撤出陣地,向北移動,準備過河,而本來應該來接替其陣地的第3烏克蘭方麵軍第5突擊集團軍卻突然接到了蘇聯最高統帥部的命令,由於蘇軍在波蘭和德軍陷入苦戰,十分需要援兵,於是第5突擊集團軍奉命撤出戰鬥,重新集結,準備調往波蘭,蘇軍的這個舉動幾乎等於是主動解除了對德第6集團軍北部的包圍。首先抓住這個機會的是屬於德第8集團軍的第7軍,由於德軍的通訊係統被毀,導致包圍圈內的德軍缺乏一個統一的指揮,因而第7軍根本不知道屬於德第6集團軍的3個軍準備向南突圍,現在這個軍忽然發現麵前的蘇軍開始撤離,唯一留下的蘇第7機械化軍雖然仍然牢牢扼守住渡口,但光憑這一個軍的兵力根本無法封鎖整條河岸,於是德第7軍立刻開始用各種辦法,向西渡過Prut河,雖然在這個行動中,德軍被迫放棄了大部分重武器,部隊的建製也被打亂了,但這個軍的主力則能安全地抵達Prut河西岸,和被包圍在那裏的德軍會合,而德第6集團軍發現向南突圍難以成功後,從26日早晨起,越來越多的第6集團軍的部隊也開始轉而試圖渡河西去。德國人的渡河行動要比第4近衛集團軍快速得多,因為後者既要繞道,又要保留重武器和部隊編製。

當越來越多的德軍渡過Prut河時,出人意料的,蘇聯最高統帥部又一次幫了他們一個大忙。對蘇聯最高統帥部來說,羅馬尼亞人的忽然投降,不光是出乎德國人的意料,就連蘇聯人自己也感到措手不及。根據蘇聯原先的計劃,是首先消滅德軍野戰部隊主力,然後向羅馬尼亞內地進軍,現在一切都被打亂了。首先蘇聯現在必須考慮羅馬尼亞境內重要目標的安全問題,尤其是著名的普羅耶什蒂大油田和黑海上的重要港口Constanta ,俄國人十分擔心德國人在撤退前會徹底毀滅它們。另外在羅馬尼亞南邊是保加利亞,在德國的歐洲盟友中,保加利亞是唯一沒有對蘇聯宣戰的國家。在曆史上,保加利亞曾長期被土耳其所奴役,在19世紀是在俄國的大力幫助下保加利亞才獲得了獨立,並且當本世紀初當保加利亞在巴爾幹戰爭中戰敗時,又是俄國使她擺脫了困境,所以在保加利亞人中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親俄情緒,所以在蘇德戰爭中,保加利亞政府雖然加入了德國一方,但拒絕直接卷入和蘇聯的戰爭,現在隨著戰場形勢的發展,保加利亞共產黨在國內的勢力有了極大發展,他們不但擁有強大的武力,甚至在保加利亞軍隊中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他們本來就在準備發動一次起義,而現在羅馬尼亞的忽然崩潰,使得這次起義也被提前了,為了確保這次起義成功,蘇聯必須派遣一支軍隊進入保加利亞。最後,在南斯拉夫,由鐵托元帥所領導的遊擊隊正在向德軍發動一次大規模攻勢,根據以前和蘇聯政府製定的協議,蘇聯有義務派軍隊援助南斯拉夫人民軍。而要完成以上這三個任務,蘇聯最高統帥部需要兵力,而且是馬上需要!所以蘇聯最高統帥部開始對戰役的拖延開始感到不耐煩了。

26~27日,托爾布欣接到蘇聯最高統帥部的一連串命令:第3烏克蘭方麵軍必須在最短時間內,盡最大努力將德軍殲滅於Prut河東岸;同時屬於第3烏克蘭方麵軍的第46和57集團軍全部,第37集團軍的第4近衛機械化軍和第66步兵軍立刻撤出戰鬥,向保加利亞邊境進軍!我不知道接到這些命令時托爾布欣的心情如何,但想必不會太好,即使從邏輯上看,這兩個命令也是互相矛盾的。扣除這些被調走的部隊,托爾布欣手頭隻有第37集團軍的3個步兵軍(第6近衛步兵軍,第64和82步兵軍)外加第7機械化軍來解決包圍圈中的德軍,這點兵力根本不足以防止德軍向西渡過Prut河,更別提將他們消滅在東岸!雖然在Prut河東岸的戰鬥將持續到8月28日,但大部分德第6集團軍的兵力得以渡河加入在西岸的德軍,對於托爾布欣的第3烏克蘭方麵軍來說,他們已經失去了拿大獎的機會。

  正當大量德軍湧向Prut河西岸時,蘇聯第2烏克蘭方麵軍也接到了蘇聯最高統帥部的立刻派部隊南下的命令,隻要看一下戰場形勢圖,我們就可以發現蘇聯第6坦克集團軍和第27集團軍幾乎已經從地圖上消失了,一直作為方麵軍預備隊的第53集團軍奉命於26日進入戰場後幾乎毫不停留地向南方前進,甚至當德軍於27日開始大規模向西突圍時,這個集團軍也沒有作任何停留,此外原來部署在Prut河西岸防止德軍向西突圍的第52集團軍中,第18坦克軍和2個步兵軍(第73和21軍)從25日起,也開始向南方進軍,而這時第4近衛集團軍的2個軍(第78軍和第20近衛步兵軍)與26日渡過了Prut河,但部隊集結和南下至少還需要1天以上的時間,這樣27日淩晨時,擔負阻止德軍向西突圍的蘇軍就隻剩下第52集團軍的第48軍1個軍3個師,加上軍直屬部隊,不到3萬人,而包圍圈中的德軍在15萬人以上,即使在以戰場形勢瞬間萬變著稱的東部戰場,這種稀奇古怪的情況也是很少見的!

包圍圈中的德軍在拚命做著突圍的準備工作,他們嚴重缺乏重武器,而且根本沒有時間去集結那些在渡河時打亂編製的部隊,他們知道他們唯一的希望是在蘇軍做出最後一擊前,以全力打開一條道路,拯救更多的戰友,然後向西橫著穿過整個蘇軍的防線,渡過Seret 河,通過喀爾巴阡山脈上的通道,進入匈牙利。這個計劃看上去實在是瘋狂,但這是德軍唯一的活路。

  德軍的又一次突圍於27日開始了,德國人把突破口選在蘇第48軍最南邊那個師的防線上,由於本來在第48軍南邊的蘇聯第73軍已經開始向南進軍,第48軍不得不將它的防線向南延長,這使得德軍的攻擊正好打在蘇軍防線最為薄弱的地方,我不知道德軍選擇這個地段作為突破口是預先計劃好的還是純粹湊巧,如果是前者那麽德國人眼光未免太厲害了,如果是後者那麽他們的運氣未免太好了!德軍的攻擊很快就獲得了成功,一旦缺口被打開,潮水一般的德軍湧入突破口,這個缺口立刻變得越來越大,蘇聯第73軍雖然已經南下,但它的後勤單位大多數還來不及移動,現在這些後勤部隊幾乎被德軍一掃而空,有許多車隊整個被德軍俘虜,德國人從而俘獲了許多他們急需的彈藥和食品。

當得知德軍突圍的消息後,馬利諾夫斯基立刻采取一切措施來挽救這個局麵,他命令第4近衛集團軍全力南下攻擊突圍德軍的右翼,命令第48軍全力堅守陣地,防止突破口被進一步擴大,另外第52集團軍的第21和73軍立刻停止南下,這兩個軍加上第53集團軍的第25近衛步兵師立刻回師北上攻擊德軍左翼,蘇軍奉命采取一切措施,將突出重圍的德軍重新包圍消滅。同時蘇聯空軍也接到命令全力攻擊向西突圍的德國部隊。但要把已經突圍的德軍重新裝入羅網是談何容易,雖然二戰中,最大規模的機械化戰爭是發生在東部戰場,但事實上蘇德兩方的步兵部隊的機械化能力非常低,遠不能和西線的美軍相比(如果蘇聯和德國的步兵具有如同美國軍隊那樣高的機械化程度,東部戰場會變成什麽樣子)他們是名符其實的“步兵”,現在德軍一旦奪得先機,蘇軍要趕上他們就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為了提高追擊速度,蘇軍各個師都組織了一些突擊隊,通常是讓連級規模的步兵搭乘在少量幾門自行火炮上,以最快速度趕上並襲擊德軍側翼,而師主力則隨後全速趕來。但這樣的襲擊雖然能給德軍帶來損失,卻無法降低德軍前進的速度。

27~29日,德軍一直在全速向西前進,沿途他們遭到了蘇聯空軍幾乎不停的轟炸,由於不用擔心德國空軍的攔截,而地麵的德軍幾乎沒有任何重型高射炮,蘇聯空軍幾乎毫無顧忌的向德軍的隊伍狂轟濫炸,尤其是那些重甲的伊爾-Ⅱ攻擊機,更是使得每一條向西的道路都變成了屠場。撤退中的德軍遭受的痛苦是難以形容的,除了遭到轟炸以外,由於通訊設施的癱瘓,他們根本無法明了周圍的情況,上級不知道下級在哪裏,下級也無法向上級報告情況,每時每刻敵人都可能在任何一個方向出現,隨時都可能爆發戰鬥,經過一個多星期的戰鬥後,幾乎每一個人都已經筋疲力盡了,但休息是根本不可能的。他們不再有任何得到補給的機會,彈藥逐漸耗盡,食品也快吃完了,一旦負了傷,根本沒有接受治療的可能,隻能留下來接受命運的安排了。現在唯一支撐著德國人繼續前進的是強烈的求生欲望,Siret 河已經越來越近了,隻要能渡過這條河,就可以抵達喀爾巴阡山,那就是到家了,大家再堅持一下吧!

  8月29日,突圍的德軍終於抵達了Siret 河東岸,而且在岸邊並沒有發現蘇軍!立刻在德軍的隊伍中爆發出了陣陣的歡呼聲,許多人的臉上多日來第一次出現了笑容,興奮使得他們幾乎忘掉了疲勞,當天晚上德軍就開始了渡河,到30日早上,大部分德軍已經來到了Siret 河西岸,在這裏喀爾巴阡山脈已經在望,要不了一天,他們就安全了!他們就可以回家了!

但就在這時,忽然從前方遠處傳來了一陣陣雷鳴般的轟鳴聲,那些久經沙場的德國老兵立刻辨認出那是蘇聯T-34坦克的履帶聲!原來由蘇第7近衛集團軍,方麵軍獨立騎兵-機械化集群和第27集團軍組成的第2烏克蘭方麵軍的右翼部隊在戰役開始後,向右旋轉,前進到喀爾巴阡山脈東側,以防止德軍通過喀爾巴阡山脈上的通道增援被圍的德軍,當馬利諾夫斯基發現他的部隊無法在 Siret 河東岸及時攔住德軍,於是他下令第23坦克軍和第27步兵軍立刻回師向東,這兩個軍自戰役開始以來未經激烈戰鬥,幾乎完整無損!

  在即將重獲生機的時候,忽然重新陷入絕境,德國人的絕望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更糟的是他們能聽到在河東岸炮聲越來越響,追兵也已經趕到了!事已至此,實際上德國人應該放下武器投降了,因為繼續作戰已經毫無意義了。但正如當一個人在絕望時,他既可能喪失鬥誌,也可能把一切都豁出去了,現在遭到命運如此的戲弄,德國人幾乎人人怒火三千丈了!他們幾乎是發瘋般地戰鬥到最後。雖然根據蘇聯官方戰史把這場戰役的結束日期定在8月29日,但這絕對是不正確的,因為在Siret 河兩岸德軍有組織的戰鬥一直要到9月3日才結束,而蘇軍更不得不再花1~2個星期的時間才能肅清那些躲在田野裏的零星德國士兵。

  當羅馬尼亞北部的戰火逐漸停息下來的時候,羅馬尼亞內地的戰鬥也接近了尾聲,自25日羅馬尼亞向德國宣戰以來,羅馬尼亞軍隊奉命解除境內的德國部隊的武裝,有一些德國人未經戰鬥就向羅馬尼亞人投降了,有一些德國軍隊則進行了堅決地抵抗,一直等到蘇聯軍隊趕到,他們才停止抵抗,顯然他們寧可向蘇軍投降,因為對他們來說,俄國人是敵人而羅馬尼亞是“卑鄙的、背後捅刀子的小人”。也許唯一的例外是駐守在普羅耶什蒂大油田的德國駐軍,這支守軍主力是一個88毫米高射炮團和一些輕型高炮部隊和警衛部隊,他們不但拒絕放下武器,反而奪取了足夠多的卡車載運他們的大炮,就這樣他們全副武裝地上了路。一路上許多駐羅馬尼亞各地的零星德國守軍、羅馬尼亞軍隊中的德國顧問、德國裔的羅馬尼亞人和一些親德國的羅馬尼亞人跑來加入了他們的隊伍,最後他們共有2~3萬軍人和平民通過喀爾巴阡山脈南端進入了匈牙利。雖然德國人的回憶文章中極力讚揚這些人的勇敢,但十分懷疑他們和羅馬尼亞人訂有某種協議,即如果德國人不破壞油田,羅馬尼亞人就放他們安全離去。不管事實真相如何,Friessner 將軍張開雙手歡迎他們的到來,現在他需要每一個人都來堵塞他的防線上的缺口。

  戰役結束後,當Friessner 將軍在統計他的損失時,他一定感到不寒而栗,在Friessner 將軍於9月初向希特勒提交的有關德國南方集團軍群(德國南烏克蘭集團軍群於9月1日起改稱南方集團軍群)損失報告中稱,集團軍群的兵力從戰役開始前的50萬人下降到隻有20萬人,參加這次戰役的德軍主力第6集團軍全部和第8集團軍右翼部隊共27萬人中,隻有第6集團軍司令Fretter- Pico將軍率領的第15裝甲師、第10裝甲擲彈兵師、第153步兵師和集團軍直屬部隊的殘餘兵力約1萬人能夠回到德軍防線(這位 Fretter-Pico將軍仗打得不怎麽樣,可跑得挺快!)。根據蘇方公布的戰果,在這場戰役中,德軍陣亡15萬人,另有10萬人以上被俘,雙方的數字幾乎完全相符,也就是說,在這場戰役中,平均每天陣亡的德軍高達1萬人!至於羅馬尼亞軍隊的損失數字,據戰後羅馬尼亞政府公布的數字是8305人陣亡,24989人受傷和153883人失蹤(大部分是被俘)。在武器裝備上德國共損失了坦克和突擊炮830門(這個數字包括德軍投入戰場,支援羅馬尼亞軍隊以及在後方修理工廠和輸送中心來不及後撤的坦克和突擊炮數量),飛機330架,大炮3500門和各種車輛35000輛。作為這場戰役的勝利者,蘇軍付出的代價是人員損失67130人,其中陣亡和失蹤13197人,受傷53933人,損失坦克75輛,大炮108門和飛機111架,蘇軍以如此小的代價,取得如此大的戰果在整個蘇德戰爭中,僅此一次而已。

他們在2個星期裏損失了30萬人,其中陣亡人數高達15萬人,是蘇軍陣亡和失蹤人數13197人的10倍以上!在4年的蘇德戰爭中,無論是在此以前還是在此以後,蘇軍都從來沒有取得如此有利的陣亡比率。奇怪的是 在南烏克蘭集團軍群的德國部隊中,老兵比率很高,有許多老兵曾在曼斯坦因麾下久經沙場,作戰經驗十分豐富,而在蘇軍方麵,265000新兵被補充進蘇軍第2烏克蘭方麵軍。另外補充進第3烏克蘭方麵軍的新兵為8萬人,也就是說蘇軍參加進攻的88萬部隊中有近35萬人(40%)的兵力是毫無作戰經驗的新兵!他們別說無法和德軍相比,即使羅馬尼亞人也比他們強。那麽是不是蘇軍在兵力和武器裝備上占了絕對的優勢?也不大可能,參加這場戰役的德國和羅馬尼亞人共有50萬人,蘇軍在兵力上占的優勢並不大,當然蘇軍在武器裝備上占的優勢很大,炮兵10:1,坦克和自行火炮5:1,飛機一開始是15:1,後來是4:1到5:1,德軍是防守的一方,一條完善的防線是可以多少抵消進攻者在人數和武器上占的優勢的,而且即使蘇軍憑借其在武器裝備上的優勢最後打敗德軍,但這仍然無法解釋為什麽德軍輸得這麽“難看”。那麽是不是由於德軍在戰鬥中喪失了勇氣?不是, 在戰役最後的那段時間裏,最後戰鬥中德國士兵所表現出來的勇敢和堅韌足以讓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軍隊引以為豪。

當蘇軍發動進攻時,由於Friessner 將軍對蘇軍主攻方向判斷失誤,德軍感到措手不及。蘇軍迅速突破,羅馬尼亞軍隊逐漸瓦解,德國人隻有靠自己了。而恰恰在同時德軍高級將領指揮不力,由於指揮部離前線過遠,造成通訊混亂,以致德軍無法迅速對蘇軍的行動做出反應。而一旦蘇軍突入德軍縱深,由於德國裝甲兵力不足,無法及時堵塞突破口,以致德軍的後勤供應係統,通訊聯絡係統和部隊後撤的道路都被切斷。而這時前線的德軍已經奉命後撤,離開了他們的防線,來到了野地裏,由於通訊係統被切斷,德軍各個部隊幾乎無法發動協調一致的行動,由於後勤供應係統不複存在,他們無法得到任何糧食和彈藥的供應,由於喪失了製空權也由於缺乏彈藥,德國的步兵部隊不得不丟棄了大量的重武器,在戰役的最後階段,被圍的德軍除了隨身攜帶的輕武器以外,幾乎一無所有!在這種情況下,要突圍,德軍還必須橫渡幾條大河,身處在這種毫無遮蔽的野地裏,德國人幾乎是在遭到優勢蘇軍火力的大規模屠殺而毫無還手能力,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如果德軍沒有後撤而是繼續呆在他們的防線中,那麽雖然最後他們還是會被殲滅,但無疑蘇軍將付出更大的代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