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伊小築

大家隨便坐,要茶要水,請自便~
正文

文化的流失

(2006-01-29 21:30:14) 下一個
或許這個帽子有點太大了。但是我真的有這種感覺,中國的傳統文化正在慢慢流失........
 
我不知道再過50年,100年,大家會怎樣慶祝春節,中秋,端午等中國傳統節日。就拿我自己的經曆而言,那種節日的氣氛,感覺,好像正變得越來越淡........
 
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它的各種習俗,是隨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曆史逐漸發展形成的。例如,熬年守歲興起於南北朝;貼春聯始於後蜀等。最後形成以祭神祭祖,除舊布新,團圓守歲,迎禧接福等為主要內容的一係列風俗。
 
小時候,曾經在奶奶家過春節。記得從進入臘月裏(從臘八正式開始),奶奶就開始忙碌了。殺豬宰羊,做大塊的燒肉;磨豆子做豆腐,還要作出凍豆腐,炸豆腐的花樣;炸丸子,炸茶果,和各種小點心;當然除了準備吃的東西,還要打掃房子。但是掃屋必須要在臘月二十四(可能不準確)前完成。總之,很多的準備,也有很多的講究。
 
臘月二十三,我們要吃細糖,因為灶王爺要在這一天去向玉帝交付,稟承這一年來人間的情況。人們希望藉著吃細糖,讓灶王爺多說些甜言蜜語,好求得來年的風調雨順。臘月三十,刷春聯,包餃子,壘旺火,放鞭炮。那時奶奶家還沒有電視,所以省了春晚一說。
 
大年初一,天還未亮,就在院子中間擺上小桌,上麵是各種貢品,然後三叩九拜迎神回家。之後才開始一天的拜年。初二閨女回娘家,初三兒孫祭祖墳。其他的日子我都記不清了,但是總歸每天都有一些講究,也還有一些忌諱,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
 
到爸爸這一代,都是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的一代,所以封建迷信是肯定不要的了。於是所謂送神迎神自然也就省了;又因為工作關係,常年在外,祭祖墳也是有心無力了;吃吃喝喝都可以方便的買到,也自然不用大把的時間來準備。所以於是就隻剩了掃屋,貼春聯,包餃子,放鞭炮,再加一個看春晚。
 
媽媽還記得一些忌諱,什麽諸如初一不能掃地(掃走福氣和財氣),不能拿針(這個不曉得),不能做家務(接下來的一年都要勞累)等。還有別人到家裏來送財神,不能說“不要”,要說“謝謝,我們已經請來一位了”(不能拒絕財神)。還有女兒不能初一回娘家,因為對兄弟們不好(但是媽媽說因為我們家裏沒有男孩子,所以我們家裏是不要講究的)等等。雖然我在家時也會注意,但那隻是對媽媽的尊敬,不希望給她帶來不快。於此種種說法,卻實在是大不以為然的。
 
小時候的我,還是很喜歡過年的,因為過年有好吃的,過年可以穿新衣服,過年還有壓歲錢,最重要的,過年可以盡情的玩,而不會有人說什麽(男生可能還要加上過年可以放炮仗)。所以,每年進入臘月,也就開始盼著過年。然後臘月三十一大早,先幫爸爸貼好春聯,然後就急不可待的穿上新衣去四處顯擺。晚上呢,會早早坐在電視前,看春晚,吃餃子。
 
後來大些了,平時也可以吃到各種美味,穿新衣也不是新年的特例,而且自己也慢慢長大獨立。對春節的那種向往逐漸變成回家看爸爸媽媽的機會,而於節日本身並沒有什麽期待。 現在我到了國外,一是沒有氣氛,二也是自己的不以為然。每年的春節都過得極為簡單,最多就是吃個餃子,上網看看春晚,就算過了年了。
 
雖然,如果我回家,還是會很高興陪爸爸媽媽過一個傳統的春節:掃屋,貼春聯,放炮仗,看春晚。這是一種習慣,一種從小養成的習慣。但是,於我自己,我不知道將來我能保留什麽樣的春節習俗。
 
而比我們更小些的80‘s,則完完全全成長在一個在改革開放的新中國。港台,日流,韓流,無疑更多些新鮮感;麥當勞,肯德雞似乎也比油條豆漿更吸引他們。於是乎,那些更添些情調,更增些時尚的西洋節日,諸如情人節,聖誕節也競相成為他們慶祝的節日。可是那些端午,中秋恐怕就有些趕不上潮流了。春節因為是最大的中國節日,所以暫時還在慶祝之列。不過,我想,那些繁文縟節的風俗習慣就不一定進得他們的法眼了。
 
更小的孩子,曆數那些日本動漫,美國大片,韓國明星,對他們而言可能是信手拈來,可是讓他們說說中國的傳統習俗,傳統文化,恐怕就成了奧林匹克競賽題了。
 
想起網上看過的一則新聞。端午節,這個在中國有幾千年曆史的傳統節日,據傳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的(也有其它一些說法,但這是影響最大的)。 卻在去年12月24日被韓國搶先申報取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原因是什麽?因為韓國的“端午節”也具有悠久的曆史,並且形成了自身的民族文化習俗。最重要的是他們比我們更重視這個節日,在1967年,韓國江陵市“端午祭”就被批準為國家級第13號“重要無形文化遺產”予以保護了。而我們的端午節,至今甚至都不是一個國家法定的公共假日。
 
已經有很多專家提出要“直麵”中國的文化生態問題,提出中國“民族文化資源流失不容忽視”,如長此以往,我們將變成“沒有文化的文化”。中國,真的需要行動了.......
 
這真是個沉重的話題,卻也是個值得我們思考的話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