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人時空

不求逐浪多沉起,但願隨風永蕩飄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書香和銅臭

(2007-07-08 20:57:19) 下一個

我家族晚清時候有個讀書人。其實他並沒有中過什麽舉人,做過什麽官。一生中最輝煌的職業也就是能在大戶人家做過若幹年教書先生。當然收入和當時在家當農民的其他人相比要好得多了。這位教書先生退休後,在家鄉買了不少田地。家境雖然富裕,可子孫並不茂盛。過了一代單傳以後,就無男丁承繼了。後來,我老爺爺就過繼在他的房下,給他養老送終,並繼承了他的家業。

可奇怪的是我老爺爺和我爺爺輩的兄弟三人都沒讀過書,都是全一套一個大字不識的推獨輪車的米販子。後來我爺爺好像有一次因為不識字吃了別人的虧,回來後就安排了我伯父和我父親讀了私塾。後來有了新學堂,我叔叔有機會按部就班地從小學讀到大學,成了一個真正的讀書人。

為了鼓勵我小時候好好學習,父親經常以家族這段很單薄的讀書史來鼓勵我。雖然他不能太過分地把我們家吹成書香門第,但明確地給我灌輸了一個概念,我的血液裏似乎飄著一絲祖宗留下來的書香。父親的這番教育似乎有點作用,後來我也上大學成了個讀書人。

封建社會中,讀書是進軍仕途的一種途徑。但這條路並不好走。一些人考了幾十年也得不到個功名,最後隻好貧困潦倒一生。對於一個未成名的讀書人來說,就免不了要經受兩種煎熬。一是要有作長期受苦的思想準備,另一種就是抵製幹別的營生之誘惑。

如此一來,各種鼓勵讀書人的口號就出現了,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等等。這些口號給讀書人描繪一個美好的未來,基本上沒有脫離鼓勵的範圍。

但是有些話就有點過分了,例如與“書香”對立的“銅臭”一詞,就有些貶低其他職業的意味了。以前錢是金屬做的,像銅這種容易腐蝕的金屬鑄成錢後使用長了可能會有些臭味。但是,現代生活中用來印書的和印照片的都是紙。從質量上看,用來印錢的紙張比印書的要高級得多,味道自然也比書好聞。如此一來,現在的“銅臭”應該叫“銅香”了。當然這是笑話,不過,這種對金錢貶低的說法肯定是人們對讀書這個職業的盲目炒作。

封建社會讀書人除了啟蒙教育識字的時候要花錢上私塾,等到字認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天天在家裏靠著寒窗自學了。好多家境不太富裕的人還可以半耕半讀,讀書糊口兩不誤。除了買點書和參加鄉試的費用,其本上不需要交納任何學費。所以古時候有“窮讀書,富習武”這一說。雖然那時不是所有的窮人都能有書香的享受,但你要想做一個隻聞書香,不聞銅臭的清高讀書人完全是可以的。

可是現代社會情形就不同了,書香環境的建立必須要有銅臭為基礎。父母親如果沒有點經濟基礎,孩子要上大學聞聞書香幾乎是不可能的了。就像燦爛的鮮花插在牛糞上吸取營養一樣,書香和銅臭也牢牢地聯係在一起了。

需要用“銅臭”來支持“書香”還不算可怕。可怕的是有些培育“書香”的校園也是鑄造“銅臭”的工廠。他們不僅巧立各種名目騙取學子們的錢財,有的還視各種法規而不顧,直接將錄取通知書或畢業文憑明碼標價賣出去。 如此書香和銅臭的互動和交易就是讀書人的悲哀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