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人時空

不求逐浪多沉起,但願隨風永蕩飄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散談寫作與發表

(2006-12-17 23:54:12) 下一個

沒有網絡,我肯定不會嚐試寫作。原因很簡單,因為根本就不會有地方讓我去發表。記得在大學時,班上有位同學很喜歡寫作,投了幾個稿子給某雜誌社,卻都給退回來了。可氣的是,當時雜誌社給他的退稿信上還明明白白地加蓋了一個藍色大印:“退稿”。想象一下當時的環境,你要是想嚐試成為一個作家或寫手,除了努力以外,心理上還必須特別堅強。不然,你肯定會黯然神傷地栽倒在一封封的退稿信上。  

網絡出現以後,寫作世界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嚐試寫作的人也徹底翻身得解放了。隻要是你遵守網上論壇或網站的基本文風要求,“退稿”一詞基本上是不會出現了。原來的寫作,審稿和編輯的角色都移到了你自己頭上。除了寫出來的連你自己都不滿意的東東以外,別的隻要是有字或是有圖的玩意兒你都完全可以不顧別人喜歡不喜歡,用你的食指在鼠標上一點,你的大作就堂而皇之地發表在某某著名網站上了。從此以後,你也就正式成為發表過文章的寫手了。

比較一下現在和過去的環境,我們不難看出主要區別還是歸結於寫作市場的供求關係。以前寫文章的雖然不多,但能發表的地方實在是少得可憐。全國總共加起來也就幾十種雜誌,一群專業作家還要靠它們吃飯,哪裏會有空地方讓這麽多新手來嚐試寫作技巧。為了控製,審稿和編輯自然就要拿你一把了,找出你作品上的幾個毛病,然後在上麵敲一個“退稿”戳就把你的作品還給你了。再看看現在,閱讀市場對文章的容量幾乎就是無窮大了。別的不提,光海外這不過百萬人的華人世界就有無數個網站,每個網上還有那麽多論壇,另外你自己還可以建立博克。不說別的,就是全球的華人都到文學城一個網站上來發表文章,文學城的服務器上多加幾個硬盤就解決問題了,哪裏還會出現以前那種沒地方放文章的事情。

還可以進一步追溯一下古代人寫作和發表情況。其實古時候人們發表文章是很自由的。你搞一篇稿子,自己看上去滿意了,就可以花點銀子請幾個篾匠到你家,讓他們把你的文字刻在竹片上,然後用麻繩串再一起,就是書了。等下次朋友到你家,你就把你的書展示出來讓他們欣賞。如果有人非常喜歡,你還可以讓篾匠按原樣再刻一份。當然了,如果你到朋友家看到好的書,也可以讓朋友給你刻一份。如果篾匠的工資足夠便宜,而你的收入足夠豐厚,你就可以刻很多很多書。不過你家裏還要有地方來裝這些竹片。根據統計,一般讀書人家裏隻要有5個車子裝的書,你就可以稱大腕了。不過,別看那些書體積大,真正的字數也沒多少,5車書的字數加起來還不到現在文學城一天新文章的字數。

到了後來,有出書願望的讀書人越來越多,從而竹片的體積也越來越大,家裏的地方實在不夠用了。所以大家就開始對這些竹片書進行挑選。有些書水平太低,看的人少,最後就當成柴火給燒了。留下來的就放到精華區裏然後一代代地傳下去。現在我們能看到的這些諸子百家的書,都是在千萬車竹子中經過多少輪淘汰被挑選出來的。

同現在網絡寫作一樣,那時的寫手也是不拿稿費的。就是像孔子那樣的大腕也不是靠寫作來賺錢的。他賺錢的方式是辦論壇。你想獲得知識嗎?那好,帶上銀子和口糧,到曲阜來,聽孔老夫子給你講課。早上起來,每人拿個小凳子到孔家大院打穀場上坐好。一會兒孔老先生搖搖晃晃地就來了。隻見他站到打穀場中央的一個桌子上,大聲給大家大聲說一句:“巧言令色,鮮矣仁!” 然後問問大家有沒有問題。有問題就回答一下,沒問題就下課了,明天接著講。有人說了,你老飄又胡扯了吧,哪有一天就講一句的。這事我還真沒有騙大家,你看看孔夫子所有的書,加在一塊有多少句?一天一兩句,估計一年就講完了。他要不這樣細水長流,每天說上一小時,半個月大家就可以畢業了。大家一走,誰還會給孔老夫子交租子呀。另外還有個原因他不能多講。大家都知道學習是要記筆記的。現在我們記筆記很容易,用筆畫幾下,或是用電腦敲幾下就完成了。可那時的筆記是要記在竹片上的。你想,光刻上麵說的那7個字,沒有兩三個時辰你能搞得下來?要是孔夫子一高興說上一百多字,那幫學生還不得不吃不喝地刻上一個通宵呀。

後來造紙術和印刷術出現了,刻字篾匠就被專業的出版商給代替了。不過就是那樣,出版商印書也是不用付給作者稿費的。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那時90%的書都是從古代留下來的,你就是想給稿費都找不到收稿費的人。舉個例子,假如你就是出版商,出版了一套《論語》,想把稿費送給孔老夫子,可是你到哪裏能找到他老人家呀。可能有人說,你找不到他,可以給他後代呀。可是幾十代下來,孔老夫子的後代遍及全國各地,請問你怎麽給?總不能讓全國各地的孔老夫子後代都到你們家後院開會,然後你一人給他一塊銅錢。還有,要是有人說他是孔老夫子的子孫來找你要稿費,你又怎樣去證明真假呢?你總不能來一個給一個吧。正是由於這些問題解決不了,最後大家就形成了一個默契,對於書的作者,幹脆一個大子兒不給。

你別擔心這樣會影響人們的創作熱情。其實大多數寫書的都是像現在咱們這些在網上灌水寫文章的發燒友,寫作動機完全是出於自身的愛好,根本就沒有想著要從中間撈點銀子花花。就是現在家喻戶曉的名著《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老先生,也從來沒有在出版商那裏拿到過一兩銀子。那時候書的出版過程基本是這樣的。曹雪芹費了畢生心血,搞出來個小說稿子叫《石頭記》。他先自己炒好,送給幾個朋友看。朋友一看說很喜歡,然後朋友就自己抄下來,再送給朋友的朋友看。慢慢地,大家都在抄這個。這時候,出版商就來了,對大家說,你們都別抄了,我給你們印出來,你們每人給我5兩銀子怎樣?大家一聽,說那TMD感情好。這老曹也忒能寫,搞了80回,這要全抄下來還不得好幾個月呀。有這幾個月時間,我幹點啥不行。5兩銀子就5兩銀子,到時候一手交錢一手交書。就這樣,《紅樓夢》就正式出版了。等書出來以後,曹雪芹老先生早就作古多年了,哪裏還有力氣去跟出版商要稿費呀。

作者拿稿費的事情開始於近代。由於時代發展,讀書的人多了,對各種書的閱讀需求也多了。尤其是報紙的出現,大家都要通過這個媒體去了解世界上的事情。你想,報紙每天都要印好幾大頁,如何去找讀者喜愛的文字來填充這幾大頁的空間就成了報紙老板的首要任務。他們滿世界去找會寫文章的。為了提高寫文章人的積極性,老板就開始用金錢來誘惑了,每篇文章根據字數多少給作者銀子,後來就改稱為稿費。剛開始,寫文章的都還是業餘的,十天半月才搞出那麽一篇。後來這些寫文章的發現,報紙老板給他們寫文章的稿費還是很可觀的,如果每天搞一篇出來,收入比種地賣菜做小買賣要強多了。所以這些人幹脆別的啥也不幹了,天天起來就是寫作,這就是後來我們所稱的專業作家。

後來,有些專業作家覺得每天給報紙寫文章太累,錢也不多,時間也不自由。因而他們幹脆自己先寫,等寫完幾十萬字以後,才拿著稿子找出版商。出版商一看,這稿子不錯,估計讀者有不少喜歡的,每本要是賣一兩銀子估計有1000人要買。可是印刷成本每本才5錢銀子。全賣出去可以賺500兩銀子。想到這,出版商就對作家說:“這樣吧,給你100兩稿費,其餘都交給我們了。”作家也很高興,拿著100兩銀子回家交給老婆,自己又開始新的創作了。

這種專業作家剛開始還行。因為專業作家數量還很少,書的銷量還不錯。可是後來寫書的人越來越多,讀者的視線就散了。你費九牛二虎之力寫出來個小說,弄得不好讀者還沒時間看了。作家們沒辦法,為了有好的收入,他們就想辦法找讀者感興趣的東西寫。就這樣閱讀市場慢慢地就傾向讀者一方了,專業作家的日子也就越來越難了。

另外,禍不單行的是,寫作市場上又出現了幾種人。他們的出現讓本來就脆弱的專業作家行業更加淒慘了。下麵我給你說說這幾類人:

1.  第一類人就是一些社會名流。他/她或是電影明星,或是政界名流,或是商界老板。社會大眾看著這些人過著那麽舒服的日子,心裏總想了解其中的究竟。望著芸芸眾生眼巴巴期待的目光,這些人的創作欲望就上來了。他們把他們那些與眾不同的生活寫在紙上,然後交給出版商編成書,賣給外麵那些傻男傻女們,然後從出版商那裏拿來稿費繼續他們的幸福生活。

2.  第二類人沒有上麵那些人的生活資本,但很有錢。由於沒有名氣,出版商知道給他們出書銷售量太小肯定賺不到錢,所以也不願意搭理他們。可是這些人的發表欲望太大,他們寧可不拿稿費,甚至還願意倒貼,就是要把書給出版出去。出版商一看有利可圖,何樂而不為。你想,這些書一出來,書店的書架上是不是更加擁擠了。

3.  除了上麵兩類人同專業作家在書店裏競爭以外,現在還有一大批的業餘作家或寫手也進入了閱讀市場。這些人雖然競爭力差點,但他們打的是價格戰。他們把自己的作品擱在免費報紙上或是網絡上,然後把你像大爺一樣請過來。不但不收你的錢,你讀了他的文章以後,他還千恩萬謝地感謝你,衷心希望你下次能再次免費光臨。有的更進一步,把自己生活和身體上的各種隱私也獻出來作為你閱讀的作料。你想想,有了這些東東,花錢閱讀的人是不是又少了。

專業作家的這種處境我估計還會繼續惡化下去,直到最後專業作家隊伍逐漸消亡為止。其實專業作家們也不必傷心,因為靠寫作拿銀子這事情以前本來就沒有,現在就要黃了,也隻是一種本性回歸而已。你寫作還是應該繼續下去,隻不過要找另一個職業來填飽肚子就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蘭豐 回複 悄悄話 明年會過來串門,向你學寫詩詞,你怎麽寫了這麽多歪詩劣詞?蠻費功夫的吧!
飄人 回複 悄悄話 哈哈,歡迎蘭豐M光臨:))
蘭豐 回複 悄悄話 說得好,就這麽回事兒!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