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人時空

不求逐浪多沉起,但願隨風永蕩飄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皇帝的德行和文人的操守

(2006-10-22 00:30:00) 下一個



中國的文人自古以來都是以做官為自己理想職業的。作為職業道德的培訓,文人的道德情操教育一直都不含糊。忠心耿耿不算,還要從一而終,不許跳槽。有時候明明知道自己的老板皇帝實在太差,但是為了自己的行業道德,也隻好死馬當做活馬醫,扶不起來的阿鬥也要扶。在和平年代還無所謂,皇上昏庸無能,頂多讓老百姓過點苦日子。但要是到了改朝換代的年月,你要是跟上個混蛋皇帝,就得遭殃了。 

明末清初中國出現過一個優秀的文人,名叫袁崇煥。此人不僅文章做的好,還會打仗。由於他的存在,威風八麵的努兒哈赤是一籌莫展,在幾次兵力占優的情況下居然在老袁麵前打了敗仗吃了虧。後來他的兒子皇太極也是極端痛苦地被老袁阻擋在關外。 

就是這樣一個有本事並且忠心耿耿的文人,卻遇到了崇禎這麽個狗屎皇帝。在明朝江山風雨飄搖的時刻,他竟然把老袁給撤職雙規了。最後,由於老袁的離職,前方打了敗仗。崇禎不但不醒悟,不承認錯誤,將老袁放出來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相反,他把失敗的責任都推到老袁頭上,說老袁裏通外國,是賣國賊,並將老袁淩遲處死。你說說,崇禎這小子有多壞。不過人可欺,天能可欺嗎?明朝到這份上再要不倒,天理難容!     

有時候不禁要想想朱元璋這一家的遺傳基因。相同的年代,出個把屎皇帝還情有可原,可他家是連續不斷地出,還一個比一個屎。崇禎皇帝的爺爺神宗皇帝就是個狗屎皇帝,這小子在位時間一共48年。在位前十幾年還不錯 , 勵精圖治,重用張居正,把國力和人民生活搞得欣欣向榮蒸蒸日上。可是,到了後三十年,這小子就完全罷工了。搞了個斷頭政治,自己三十年不出宮門,不理朝政。後來,很多中央級的幹部連他長啥樣都不知道。 

後來蒼天有眼,在他58歲那年,占著茅坑不拉屎的神宗皇帝總算死了。他的長子光宗皇帝朱常洛繼位。朱常洛這小子也不是個玩意兒。他極為好色。以前他爸爸在位時還收斂點,等到他登基以後,沒有了約束,就開始盡情享受。他爸爸的寵妃鄭貴妃向朱常洛進獻 了 8 名 美女 ,他全部 照單全 收,天天搞n(n>3)P享樂。可是,這家夥雖然有顆旺盛的淫心,但身體卻沒有那旺盛的本錢。一個星期苦戰下來,他就病倒在這8位美女身上。登基一個月不到,39歲的他就找他老爸去了。 

這樣皇位就到了他的長子熹宗皇帝朱由校手上。這朱由校人倒是不錯,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打成一片,天生喜歡做木匠。可這家夥根本就不愛當皇帝,跟他爺爺一樣,也不履行皇帝的職責。後來他把國家大事都交給太監魏忠賢,自己天天研究明式家具新動態。就這樣過了七年,由於天天做木工勞累過度,在23歲那年就英年早逝了。臨死時把皇位交給了他弟弟朱由檢,也就是剛才說的崇禎皇帝。 

崇禎皇帝殺了袁崇煥以後,明朝就奄奄一息了。關外的皇太極多爾袞他們還沒搞定,這關內的李自成又殺到京城,沒辦法,隻好把脖子歪套在煤山上的一棵歪脖子樹上乘涼去了。按道理,他這一死,朱家的屎皇帝紀錄就該結束了,廣大老百姓也可以舒心一下了。可是不知道是朱元璋的陰魂不散,還是老天爺還要繼續考驗一下這朱家DNA的質量。朱家子弟中又出來一位皇帝,這就是弘光帝朱由崧。 

朱由崧也是神宗皇帝的孫子,崇禎皇帝的堂弟。他爸爸 朱常洵 就是剛才說的那個給光宗獻美女的鄭貴妃的兒子。 朱常洵 被封為福王,李自成造反時,朱常洵父子鎮守洛陽。後來起義軍攻陷了洛陽,朱常洵由於過於肥胖,逃跑時翻不過城牆,被起義軍殺死了。但他兒子朱由 崧 命大,由衛兵保護逃脫。出來以後,這小子就世襲他爸爸福王的爵位。 

等到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以後,南方的大臣門就擁戴朱由崧在南京做了皇帝,國號仍然叫大明,曆史上稱這個叫南明。要是這小子好好幹,把明朝的臣子百姓號召起來同仇敵愾地抗擊清軍,雖不說重整雄風,收複失地,但像宋高宗趙構那樣保持東南一隅還是有可能的。可這小子跟他大伯父一個德行,整日隻知吃喝玩樂,沉湎於酒色之中,不理朝政 。當上皇帝後第一年的除夕,他不但不為即將 南下 的清軍犯愁,相反卻對給他賀年的大臣們說:你看,我當了皇帝了,總要有點不同吧。我這身邊沒幾個漂亮的妞兒,總覺得和黃帝的地位不相符。大家看看怎麽辦?大臣們一聽,沒辦法,隻好為他廣 選美女 。 

等美女選來了,他就開始忙了。這小子身體顯然比他伯父強點,幾個月下來楞沒有倒在美女身上。可是,時間不長,他也出現了ED現象。看著那麽多的美女自己沒法享受,這小子心急如焚,四處打聽製春藥 的方子。後來還真找來一個祖傳秘方,試了一下挺管用。這藥方需要癩蛤蟆做藥引子,因此他就派人給他到處捉癩蛤蟆。後來人家就送他個外號叫蛤蟆天子 

你說你喜歡美女也行,你倒把國家大事也管管呀。其實當時也有不少忠臣,人民抗清的情緒也還不錯。他即位的第二年, 清軍攻打 揚州,守將史可法率領揚州人民死命抵抗。清軍圍了揚州一百多天都沒攻下來。後來,清軍調軍加強攻勢,史可法 獨立難支, 急忙向朝廷求援 。可是朱由崧正忙著研究蛤蟆藥的二期臨床試驗,根本就沒理他。最後,史可法寡不敵眾,揚州淪陷 。為了發泄對揚州軍民頑強抵抗的不滿,占領揚州以後,清軍主將多鐸下令對揚州進行了為期 10 天的血腥大屠殺, 曆史上稱這個為揚州十日 

揚州淪陷後,南京很快就被清軍攻破了。朱由崧逃到蕪湖,但後來由於叛將田維乘的出賣被清軍俘獲 。最後隻做了兩年皇帝的朱由崧被押送至北京讓多爾袞給 斬首了 。 

短命的南明王朝除了讓史可法等忠臣們失望,讓英勇的揚州人民痛心外。對於新興的清王朝也是一塊心病。這其中的原因老飄這裏給大家瞎侃一下。 

清朝進關之前,就有了統治中國的長期打算。皇太極多爾袞他們知道,要統治中國,必須要取得漢族的人心,而且還要用漢人的文化來統治。當時投降過去的漢族文人大學士範文程這方麵就功勞不小,給他們提了不少正確的建議。除了相關的法律製度製定地比較合理以外,眾多立國之策都是高招。下麵我給大家列舉幾個。 

1 。 清軍進關以後,趕走了李自成,進入北京城。一改往昔搶掠的惡習,紀律嚴明,與李自成的痞子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2 。 立刻給崇禎皇帝重新以國君禮儀安葬。這一下不但讓中國老百姓把亡國之恨放到李自成身上,還自然讓人家意識到愛新覺羅家族是當然的新一代皇族繼承人。 

3 。 給袁崇煥平反。讓人民對昏暗的明朝徹底寒心,並由衷地接受這個提倡忠義的新王朝。 

4 。頌揚袁崇煥,史可法,嶽飛等忠義精神,盡管他們都是與女真族打過仗,讓他們或他們的祖先吃盡苦頭的人。其目的就是鼓勵人民精忠報國的精神,對清王朝效忠。 

5 。繼續用科舉製度讓漢文人做官,這樣就得到了文化界的認同。漢族文人都安心讀書和做官,老百姓要是有不錯的生活,誰還會惦記著階級仇民族恨起來造反。 

但是,和碩德豫親王多鐸在下令屠殺揚州的時候估計沒有和他哥哥多爾袞及最高統率部的智囊們商量。他這次屠殺行為與清朝極力想打造出來的仁義之形象極為矛盾。另外,把一個俘獲的南明皇帝朱由崧 給斬首了,也消除了當初以皇帝之禮厚葬朱由儉給漢人帶來的好感。等到清朝息兵休戈開始打理這個以漢人占絕對多數的國家時,他們清楚地知道,一旦人們談論起南明王朝,那揚州十日極有可能成為煽動漢人民族情緒的導火索。 

所以,他們就像日本人想要淡忘南京大屠殺一樣要淡忘揚州十日。康熙即位以後,雖然時間過了幾十年,但是他還是很忌諱別人談論那段曆史。 

一般的文人因為有了科舉這一事業上的追求,再加上這姓愛新覺羅的皇帝比那姓朱的皇帝要好多了,所以也沒多少人冒清朝之大不諱去談論它。他們已經把從一而終的交給清朝了。但是,也有一些文人,總覺得如果讓這段曆史淡忘了是一個損失,因而就像我們現在自發地研究文革一樣,他們也自發地研究剛倒台的明朝。他們把明末以及南明的事情寫成文章,編成書發表,意圖讓人民記住這段曆史。你想這時候康熙能不生氣嗎?本來他想讓大家快點忘掉這個,可你卻把它寫出來給大家宣傳,這不明顯跟他對著幹嗎?為了杜絕這種行為,他老人家就接二連三地搞文字獄來打擊這些不識相的文人。 

給大家舉個例子。有個文字獄被稱為 " 明史獄 " 。故事是這樣的,浙江吳興縣有個文人叫朱國楨,他是明朝的大學士。一生中致力於撰寫明朝的曆史,他死了以後,手稿就留在家裏。後來他的鄰居莊廷攏就花錢把這遺稿給買下來了。莊廷攏是個曆史愛好者,而且還很有錢。拿到朱國楨的手稿後,他花錢請了不少有名的文人在他們家共同研究和補充,並把崇禎那一朝的事情和南明的事情也加上了。最後定書名為《明書》,作為自己的著作。書中的確有些犯忌的地方,如直書清朝先人的名字(努爾哈赤也是你叫的嗎),還有把投降清軍這種棄暗投明的行為成為叛逆。寫南明的事情,又不用清朝年號,而是用南明永曆等朝的年號。後來,書是編好了,但莊廷攏由於過於勞累就死了。他父親莊允城為了紀念他兒子,就將此書印刷發表。 

康熙一想,我要是不封殺這種行為,勢必還會有人大談特談這段曆史,弄得不好又要討論揚州十日。所以,他簡單地找出書中犯禁的地方,將莊允城抓到監獄中迫害致死。還將莊廷攏從墳墓裏挖出來把骨頭給燒了。另外,把作序的,校對的,刻書的,賣書的,買書的統統處死。也是文人出身的康熙這種野蠻的行為其實就反映了他心中對那段曆史可能產生的社會效應的懼怕。你想,他之所以要樹立袁崇煥和史可法,就要教育人民精忠報國,從一而終。現在你要是把他們那段殘酷對待精忠報國的揚州人民的事情抖出來,人民能想得通嗎? 

  

其實,當他們教育老百姓忠義的時候,皇帝們內心真實的意思是,你們大家對我要忠,對別人就不必這樣了。可是這話不能就這樣直白地說出來。所以,一般的情形就是,當他們造反要推翻現政權時,他們就會對大家說: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你們順從曆史潮流。不要對你們混蛋的主子愚忠。但是當他們奪權成功以後,又會對臣子百姓說你們要保持情操,從一而終,千萬不能當叛徒。 

到了改朝換代的時候,這文人可就要倒黴了。你要是保持操守,死忠舊主,這新皇帝就要滅你。跟著你的老百姓也會像揚州人民那樣遭殃。但是,等你死後,這新皇帝又會來紀念你和讚揚你,號召人民向你學習。要是你認清了形勢,順著曆史車輪前進,決定棄暗投明,倒向新主子,剛開始他對你還不錯,你會過得很舒服。但等到新王朝建立後,他們又要過來考問你的操守了,這時候你的棄暗投明就是不齒的變節了。所以這種情況下,你怎麽做都不能兩全。  

不光康熙這樣做,其他皇帝也會玩這個,而且倒黴的也不光是文人。宋太祖趙匡胤在陳橋搞軍事政變,安排人給他披上黃袍當皇帝,那時他很希望大家都拋棄後周而投他。要是大家都忠於後周,從一而終,那他就完了。據說,那時他要入陳橋驛,守城門的士兵根本不理他,不讓他進去,趙匡胤很惱火。這時候,守城門的聯防隊隊長過來了。他知道趙匡胤以後有發展,為了巴結老趙,他立刻掏出鑰匙把門開了。當時我估計老趙心裏挺感謝這隊長。但是你知道後來他當了皇帝後怎麽幹的嗎?他把那個聯防隊隊長給殺了,而把那個死心眼的守城門的士兵給封了官。你說那個聯防隊長該多冤枉,他可能至死也不知道趙匡胤要殺他的原因是怕別人都向他學習,為將來可能的政變者開方便之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