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人時空

不求逐浪多沉起,但願隨風永蕩飄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言論自由與仁義道德

(2006-10-18 15:31:29) 下一個



幾千年來,對於中國人來說,言論自由是個可望而不可及的東西。即使對於生活在西方世界的中國人,由於兒時教育的烙印,我們對言論自由的理解和執行也還是有局限的。不知道大家怎麽樣,我有時就感覺要與跟自己持不同見解的人和平共處總是不太舒服,一個隱藏的衝動就是要去說服他或改變他,讓他服從或同意我的觀點。

估計像老飄這樣的人還不少。你要是到各個中文論壇裏麵去看看,就會發現由一般觀點上分歧產生的爭論最後演變成謾罵和吵架的事累見不鮮。如果真的讓當事人見麵,而且沒有法律的約束,估計打起來都有可能。現在我們常常會去笑話台灣立法院裏麵的拳打腳踢,其實,要是中國大陸也實現了多黨製的政體,這種事情也會發生。記得在袁世凱執政時國會裏,就發生過滿口粗言和拳腳相加的事。大家要知道,那時的國會議員可都是斯斯文文的知識分子呀。

想想上個世紀初葉,國民黨和共產黨曾是親密的戰友,都是孫中山先生的擁護者,代表著當時的進步力量。在推翻軍閥統治的戰鬥中,他們同仇敵愾,浴血奮戰。雖然不能說親密無間,但至少做到了團結一致。試想,兩黨當時如果都能繼續做到求同存異,與對方和平共處,估計中國和平建設大業從上個世紀20年代就開始了。可是,我們隻習慣一言九鼎,不習慣於眾說紛紜,寧可同室操戈,也不願相忍為國。後來,老蔣以屠殺來對付共產黨,共產黨也隻好以暴力反抗。到最後,幾百萬的人頭落地才讓他們分出了勝負。從此,國民黨在台灣繼續演繹一言九鼎,而共產黨在大陸實行唯我獨尊。

是什麽原因讓我們對異見者如此仇恨呢?我個人覺得是來自我們對所謂思想正統化的執著追求。多少年來,中國人的哲學和政治思想都由儒家一門所把持。人們把一切符合孔孟之道的東西稱為正統。對其他的思想和觀點都稱為稱為旁門左道,然後盡情地實行挖苦打擊和迫害。這種環境下,新的思想和學術觀點怎能發芽紮根?並且當我們殘酷地把異見者打倒以後,不但不對自己的言行進行反思和反省,反而為自己勇敢地捍衛了正道而沾沾自喜。雖然我們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等良訓,但那隻是對同道者或者沒有思想的人所說的。而對於異見者我們是從來不客氣的,打擊起來是從不含糊的。這不光是我們這些普通人,就是提倡仁義道德的孔聖人自己也不例外。

孔子的學說很多都是關於怎樣治國和教育人民的,他的門徒中有不少做官做得很不錯。可是他本人在官道上基本是長期處於下崗狀態。唯有幾次短暫的公務員經曆也沒有多少可圈可點的政績。相反,在他一生中官職最高的魯國司法部長任上,還公報私仇,搞了一個冤假錯案。雖然,幾千年來孔子門徒們通過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對此進行解釋,可是我們要是稍加思考這件事,就會發現孔聖人在對異見者的做法上竟與我們普通人不謀而合。

戰國時候的魯國是個小國,也就和現在的一個省差不多。孔子當時的主要職業就是開壇子講道。你要是願意聽他掰和,就帶個小凳子到他家,注冊成他的弟子。然後就聽他教你怎樣治國安邦和教育人民。形象一點,就跟現在網上開論壇一樣,他是版主,他和他的一些弟子是寫手。有一點不同的是到他那裏注冊是要交錢的,而且他這個版主的收入直接和點擊率有關。

孔子的講道還是很成功的,弟子很多,名氣也很大。後來魯國的總統看他那樣有水平,就聘他兼職做了魯國的司法部長。那時的司法部長可比現在牛,殺死個把人也就和捏死個臭蟲差不多。即使殺錯了,也沒人追究他的責任。這一點和現在論壇上的網管有一比,就是他一天胡封亂刪幾個ID或馬甲,你也拿他沒轍。

兼著網管和斑竹雙重身份,孔子那時侯真是春分得意,舒適程度不亞於上海市下台前的陳良宇。一般老百姓當然不會和他有啥利益衝突,他老人家對老百姓也不錯。可是就在這時,在魯國突然出現個競爭對手。這個人名叫少正卯,他也搞了個壇子講起道來。剛開始,孔子沒太注意他,心想,就你那臭水平還能搞論壇。你一天有20個點擊率就不錯了,你能和我這有成千上萬點擊率的老壇子比?

可是幾個星期後,這少正卯的壇子還真火起來了。孔子這邊的注冊用戶給拉過去不少。並且這小子還忒會來事,提倡一稿多投,孔子這裏的寫手也到哪裏撈外快了。看著這一天天少下去的點擊率和流失的注冊用戶,孔子著急了。心想,再要是不采取措施,我這論壇的主要收入來源就虛了。雖然司法部長的薪水管基本生活是夠了,但沒有了壇子的收入,我這整體生活水準就要下一個台階。另外,最危險的是,要是少正卯這小子繼續火下去,一下子讓魯國總統知道了,會不會讓他接替我當這司法部長都有可能。不行,我得趕快想辦法鏟除了他。

孔子著手收集少正卯貪贓枉法的罪證。可是幾個星期下來,發現少正卯做事竟然滴水不漏,一點汙點都沒有。這下孔子沒招了,一狠心,直接命令手下人就把少正卯抓來給殺了。然後把少正卯的壇子給封了,壇子裏所有的文章和跟貼一字不留地給刪了。這樣一來,那裏的寫手,灌水客和注冊用戶沒地方可去,隻好又回到孔子的壇子裏了。一切都如從前,孔子很高興。

鑒於孔子的地位,別人當然不敢說啥。可是孔子這邊的有名的弟子兼寫手子貢有點不服氣了。子貢對孔子說:“老師,這少正卯一向遵紀守法,沒有幹過任何壞事,你無緣無故把人殺了,還把人家挺熱鬧的一個壇子給封了,有點不對勁吧。平時你老說仁義道德,這件事情上,你的道德仁義哪裏去了?”

孔子雖然知道他這樣做有點過分,可是他還狡辯:“有五種人最壞,比一般的強盜和小偷壞多了。一曰心達而險,二曰行僻而堅,三曰言偽而辯,四曰記醜而博,五曰順非而澤。人要是沾了這五種的任何一種都應該殺了,而少正卯五種都沾,當然該殺!”

子貢本來想再辯論一下,最後一看孔子是自己的老師,要是把他得罪了,以後肯定沒自己好果子吃,可能自己的帖子還會遭封殺。權衡利弊,還是不吭聲算了。可是廣大的老百姓不幹了。有人說了,孔部長所列的這五個罪名太牽強了吧?“心達而險”不就是說他心有大誌嗎,“行僻而堅”不就是說他為人和你不一樣而且還意誌堅定嗎? “言偽而辯”不就是說他意見和你不一樣,而你還說不過他嗎?“記醜而博”不就是說他反映社會陰暗麵,而且是無所不及嗎?“順非而澤”這事情得看你的立場了,在你的立場上叫“非”,在他的立場上不就是真理了?“順非而澤”不就是堅持真理的意思嗎?這樣的人應該算得上是優秀青年了,你這樣無緣無故地把他人給殺了,壇子給封了,合理嗎?

當時魯國人意見很大,最後鬧到總統那裏,總統沒辦法隻好找孔子談話。後來孔子隻當了3個月的司法權長就被免職了。

 

 

附:ZT一段馮夢龍對這段故事的描述:

 少正卯與孔子同時。孔子之門人三盈三虛。孔子為大司寇,戮之於兩觀之下,子貢進曰:夫少正卯,魯之聞人。夫子誅之,得無失乎?孔子曰:人有惡者五,而盜竊不與焉:一曰心達而險,二曰行僻而堅,三曰言偽而辯,四曰記醜而博,五曰順非而澤。此五者,有一於此,則不免於君子之誅,而少正卯兼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以不誅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飄人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小地方和湖藝M!
湖藝M的繆誇真讓我激動得要寫“口水詩”了:))
湖藝 回複 悄悄話 又一口氣讀完。真棒!文章客觀、嚴謹,深刻。挺喜歡文字蘊涵著亙古恒今,以小說大見內涵 , 俺學了不少:)

修改一詞別誤會樂:
btw 飄大哥的"口水詩"文章寫的特好,嗬嗬嗬。偶還是比較喜歡現代詩,輕鬆不受約束,容易自由抒發情感。口水詩麽,暫時接受不了。

湖藝 回複 悄悄話 又一口氣讀完。真棒!文章客觀、嚴謹,深刻。挺喜歡文字蘊涵著亙古恒今,以小說大見內涵 , 俺學了不少:)


偶還是比較喜歡現代詩,輕鬆不受約束,容易自由抒發情感。
口水詩麽,暫時接受不了。

btw 飄大哥的"口水詩"寫的特好,嗬嗬嗬。
smallplace 回複 悄悄話 我很理解你的想法,因為不久前我也有類似的遭遇。隻不過我寫不出你的這套理論。支持!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