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人時空

不求逐浪多沉起,但願隨風永蕩飄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飄侃“文攻武衛”

(2006-09-16 12:43:55) 下一個

 

“文攻武衛”這個提法作為江青的一條罪狀已經臭了不少年了,一直被宣傳為江青他們在文革時挑起武鬥的口號。我不清楚當時是怎麽運作這個口號的,但從字麵上看,好像和老毛提出的“要文鬥,不要武鬥”沒有多大的差別。如果大家都嚴格遵守這一原則,武鬥好像不可能發生,因為這“武”隻是自衛的手段,而不是進攻的武器。大家都沒有了“武”攻,武衛也隻是個擺設而已。

不說文革了,來飄今天隻從一般意義上侃侃這個提法。拋開政治背景,這個詞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們民族(確切地說是漢族)的立身處事特點。曆史上除了改朝換代時期各路英雄為奪天下互相爭鬥以外,我們民族軍隊的職責一直以來就是防衛。對內防人民叛亂,對外防外族侵略。即使是漢武帝時代的幾次主動軍事出擊,從戰略上說也是一種防衛。因為其作戰目的既不是攻城略地,也不是搶奪錢財,而是打擊匈奴人騷擾和侵犯我們的有生力量。

我們民族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過上小康和富裕的日子了,因而在心理上已經拋棄了對別族侵略和掠奪的興趣。換句話說,我們早就已經把“武”和“衛”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了。為了有效地執行這個武衛政策,我們建造了很多先進的防衛設施。我們有很多高大堅固的城牆,我們甚至還有那號稱奇跡的萬裏長城。

防衛和進攻不同。如果你考慮進攻和先發製人,你肯定會想很多攻擊手段和發明很多先進的武器,從而讓你的進攻更有效。可是防衛就不一樣了,它是以可能進攻者為參照物的。如果進攻者是手無寸鐵的老百姓,你手裏有根棍子就可以了。要是進攻者手裏有刀子,那你就要有寶劍或腰刀了。過去中國北方民族都是騎馬和射箭的高手,所以長城是相當有效的防禦措施。不管怎樣,搞防衛的絕對不會花錢製造特別先進的武器。你想,當周圍的民族都拿著刀子玩的時候,我們怎麽會去花精力和金錢去研究飛機大炮或是航空母艦呢?

不光是國家,個人也是如此。很早以前,我們漢族就和其他民族不同,自覺地遵守隻“武衛”不“武攻”的原則。看看古時候其他民族,不管是中國周邊的少數民族,還是歐洲,美洲和非洲的民族,成年男人都有一件很銳利的武器帶在身邊。不管是腰刀也好,寶劍也好,甚至匕首也好,那都是成年男子最珍貴的東西。可咱漢族不同了,由於我們早就放棄“武攻”了,如果大家天天拿著武器在大街上轉悠,肯定會整體提高我們執行武衛的費用。後來,大家就都自覺,本著節約的原則,除了國家機關那些專業武裝人士外,其他人都不帶武器了。不過這種狀況好像不是很古的時候開始的。記得秦朝時候韓信那小子到河邊釣魚還把寶劍背在身上,另外,《水滸傳》上那幫家夥也常常把樸刀或哨棒之類的武器拿在手裏。不過,他們有時做的有點過。例如,花和尚魯智深從五台山到東京去,背著60斤重的禪杖不算,腰裏還掛著30多斤的戒刀。好在他力氣大,一般人光帶著這兩樣東西在路上就會累趴下,哪還有力氣帶行李和別的東西。

大家都赤手空拳地搞武衛還有個問題。從生下來到長大,每個人高矮胖瘦是不同的。個頭大力氣大的自然對執行赤手空拳沒意見,可個頭小力氣小的難道就一輩子受人欺負?這肯定不合理。為了讓個頭小力氣小的人也能好好地搞好武衛工作,我們就發明和推廣了武術。武術一出現,個頭大的優勢就消失了。雖然武藝高的人仍然可以欺負人,但這種優勢不是先天的。被欺負的人隻要努力練好武藝,總還有報仇的機會和希望。在一定程度上,這武藝起到了別的民族佩戴武器的效果,但社會協調指數和“武衛”費用就明顯改善了。

在赤手空拳的武衛方麵,我們民族做得相當不錯。出現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跡。 別的不說,《水滸傳》那裏就有不少赤手空拳的輝煌戰績。大胖子魯智深三拳就把手持殺豬刀的鎮關西給打死了,喝醉酒的武鬆還赤手空拳把一隻大老虎給打死了。我沒有考證,不知道有沒有人赤手空拳把棕熊或大象給打死的。好像漢武帝有個兒子就是和棕熊練拳擊的時候讓熊給拍死的。我估計,他肯定也有把棕熊打敗和打死的時候,隻不過司馬遷這家夥不願意把它寫出來罷了。

可是赤手空拳雖然在平時還可以把武衛工作做好,但當騎著馬背著弓箭拿著刀的金人,蒙古人殺來的時候,我們就不行了。我們拳頭再硬也奈何不了他們。最後當我們的軍隊失利之後,我們老百姓的武藝再高強也沒辦法抵抗了,隻好投降。

不過,投降是投降,這並不是說我們就屈服了。武衛的失敗隻是我們對付外族的一個小小的挫折,也是我們真正攻勢的開始。這時我們另一個有效的手段就開始運作了,那就是我們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文攻”。你別小看這文攻,它能取到武衛起不到的作用。曆史上雖然有其他民族打過來,用武力把我們征服了。但是當他們的政權建立起來以後,我們的文攻就把他們徹底瓦解了。隻要他們把屁股從馬鞍上移到我們舒適的椅子上,一聽到“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他們就開始為我們的詩歌銷魂了。等我們再給他們侃侃孔孟之道,諸子百家,他們就對我們幽深的思想折服了。看看當初那麽凶悍的匈奴人,契丹人,女真人最後不都和我們一樣,不也文縐縐地拿著毛筆陶醉地寫描我們的方塊字。這些都是我們文攻的結果。

進一步分析我們的文攻武衛,還有一層特別神秘的光環。我們的文攻武衛是相輔相成的,兩者的配合特別巧妙。首先,武衛要是做得比很好,這文攻根本就不需要用。這時候敵人就是想見我們這個傳奇的文攻恐怕連資格都沒有。一旦我們武衛失敗了,說明敵人素質還不錯,我們才把文攻正式亮出來。而且,我們武衛的失敗越大,後來文攻的勝利就越大。例如,清朝女真族把我們的武衛徹底地摧毀了,結果怎麽樣,我們用文攻把他們徹底地搞定了,他們徹底地成為了我們中的一員,同時加入的還有他們那白山黑水美麗富饒的土地和江河。這一點有時候不禁會讓人想到,原來我們並不堅固的武衛隻是我們要對人家進行文攻的誘餌而已。

再看看我們現在的國防政策,也是不折不扣地遵循文攻武衛這一光輝思想的。我們的軍隊經常高呼的口號是:“我們隨時準備消滅一切來犯之敵!”,“我們是祖國的鋼鐵長城!”,“敵人從哪裏進攻,我們就讓他從哪裏滅亡!”。 這些口號都清楚表明我們軍隊的任務就是防衛,絲毫沒有任何主動進攻的意圖和準備。 

其實,老毛當年就很生動的描繪了我們這一武衛思想,那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現在想想我們小時候激昂朗誦的這段話是何等的溫柔。先看看後兩句“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我覺得這應該是防衛的常識,任何國家都會自覺執行的。如果人家都犯了你了,你還是嘻嘻哈哈地樂著不還擊,那還算個國家嗎?再看看頭兩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這明顯就是限製我們搞“武攻”的桎梏。有了這句話,我們再怎麽強大,也不會像人家老美那樣耀武揚威到處欺負人。試想要是我們是老美,我們會對伊拉克動武嗎?根本不會! 為啥?人家伊拉克根本沒有犯我,本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則,我們怎麽會去打他?

還有,看看我們發展的武器。現在我們雖然有先進的導彈,戰機和潛艇,但我們就是不搞航空母艦。為啥?因為這航空母艦對我們沒用。我們從來沒想到去“武攻”人家,隻是在家門口等著“武衛”,航空母艦這個移動的機場對我們用啥用?難道我們那麽多的岸上機場不夠用?

雖然我們“武衛”方麵比較溫柔,但我們的文攻那是一點都不含糊。我們對世界上任何國家和地區的大事都有自己獨特的觀點,我們從來就不依附任何大國。就是對世界老大的美國,我們也是該批評的批評,該譴責的譴責,從來是毫不含糊。這不光是在步入小康發展得不錯的今天,就是在我們連飯都吃不飽的幾十年前,我們也是懷著解放全人類的抱負,昂首挺胸地同時跟世界上兩個超級大國叫板。最後,這兩個超級大國還都乖乖地跑過來跟我們搞好關係,這難道不是我們強大“文攻”的又一勝利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飄人 回複 悄悄話 為兄光臨視察,歡迎歡迎,熱烈歡迎!
為人父 回複 悄悄話 這篇侃的有意思!要要強大的武力做後盾,文攻才更有效果.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