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人時空

不求逐浪多沉起,但願隨風永蕩飄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喝酒的故事

(2006-08-25 14:34:25) 下一個

我家鄉人很喜歡喝酒。能喝酒的人在我們那裏幾乎享受著英雄般的待遇。小時候,最興奮的事情就是跟大人一起圍著桌子看人鬥酒。當桌上其他人都相繼倒下或是認輸的時候,最後一位將最後一杯酒倒進嘴裏,英雄般地站起身,到外麵的打穀場上走上一圈,然後回頭給眾多注視的目光一個微笑,那就是當時老飄眼裏最有血性的英雄形象。

老飄的父親酒量很大,喜歡請人喝酒。我們家到現在還保留著我們村裏很多喝酒記錄,例如平均每人喝多少,單人最多喝多少等等。父親對這些記錄是如數家珍。每次喝酒之前,都要把這些拿出來複習複習,以調動大家破紀錄的積極性。

很小的時候,我父親就開始培養我喝酒。我估計他是想要我繼承他這點英雄氣概。我大約小學3年級的時候,父親就開始讓我上席陪酒了。那時候,除了春節以外,平時喝的酒就是我們縣城自己釀的紅苕酒。味道特衝。喝一口到嘴裏,吞下去對一個孩子來說是非常痛苦的過程。後來,慢慢地總結出經驗來,吞的速度要快,並且要憋住呼吸。不然,酒在嗓子眼裏呆著,能把你鼻子給嗆翻,弄得不好酒從鼻子裏出來那就麻煩了。出洋相不說,你還得嗆得直掉眼淚。

老飄14歲時,有一天父親不在家,有兩個表叔上我家拜年,自然我就是主人了。一頓酒喝下來,我兩個表叔當場就醉倒在桌子上。父親下午回家一看這情景,大喜。當晚又擺上一席,還親自給我斟了一杯酒,高高興興地同我幹上一杯,說以後殺雞不用宰牛刀了。 從此以後,老飄這個戰績就自然收錄到我父親所炫耀的喝酒範例中間了。

我父親最為自豪的一次喝酒經曆發生在在我表哥的婚禮上。那時父親三十剛出頭。我表哥家離我家大約3公裏路,中間有條河。河上當時有一座獨木橋。除了夏天雨季,河裏的水都不太深。但是,如果從橋上過,你還是要有點勇氣。當時好多女人和小孩都是爬著過去。

按家鄉的風俗,婚禮中舅舅是尊貴的客人,一般都要放到重要的席位上。我們那裏正規酒席一桌是10個人。父親和我堂叔坐在首席和二席的椅子上,其他陪酒的都坐凳子。由於他們已經知道我父親的酒量,所以那天作陪的都是酒量不含糊的主。其實這首席和二席的椅子是不大好坐的,因為那是大家敬酒的主要目標。

以前我家鄉那裏的宴席是很講究的。敬酒一般都要等到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意思就是,剛開始,菜還沒上全,這時不能敬酒。大家拿起酒杯自己喝,基本上每人都要幹杯。然後斟酒的給你滿上。等幹了三杯以後,菜也上了五盤了,這敬酒的節目就開始了。

到了敬酒階段,這宴會就開始熱鬧了。 敬酒的規矩是這樣的,坐在其他席位上人首先要敬這坐首席的。敬酒者喝一杯,被敬的也喝一杯。如果,坐在首席的實在喝不了了,你得站起來,點頭哈腰地給大家賠不是。這時大家還要勸你,你再點頭哈腰。這種過程大約要三五次。最後,桌子上有人就說了,既然他實在喝不了,我們就不勉強了。這時,你千恩萬謝,灰溜溜地下席。然後,桌子上的次席人物就升到首席位置。然後又重複這過程,一直到大家都不願喝或是都喝醉為止。

當時我父親那天不知是因為啥,一開始就想耍大牌。敬酒開始後,他老人家根本就沒有站起來給人家陪不是的意思,對來自四麵八方的敬酒是多多益善來者不拒。這樣,自然刺激了這陪酒者的積極性。七八個人輪流陪我父親喝。後來,他竟然連吃菜的時間都沒有。父親一想,這樣不行,我得吃菜。所以他就對桌上一位年紀大的人說:“這樣好不好,你們敬我的酒,我先存在一個碗裏,等我吃好菜後,我肯定喝下去。”

這個請求當時就得到批準。父親後來說,他喝酒就怕急。身上酒路沒通,就會出麻煩。所以當時他是在爭取時間通自己的酒路。漫漫地,這陪酒的速度就慢了,我父親碗裏的酒大約有一小碗酒了。父親也感到酒路開始通了,就用很快的速度把碗裏的酒喝完了。

這時候,這陪酒的就有點懼色了。在我們那裏,這主客不下席,陪客的就得在,而且還要陪酒,除非你當場趴下了。父親可能也是年輕氣盛,一看周圍陪酒的不積極了,自己起身反而給陪酒的敬酒了。這無疑是給桌子上的人一個挑戰。所以喝酒的氣氛一下子就熱鬧起來了,周圍圍觀的也越來越多。隨著時間的推移,陪酒的一個個相繼地倒在桌上。最後,我父親環顧四周,慢慢地說:“好了,我也不行了。”然後酒席就結束了。

這時候,真正的考驗來了。為了表明沒有喝多,父親必須起身走回家去。也就是說,他得從那獨木橋上走過去。當時我姑姑死活不讓走。但是父親喝了幾杯茶後,毅然大搖大擺地從那獨木橋上走回家了。回家以後,父親脫掉鞋子,襪子上鞋裏麵竟然都是酒。酒如果能從腳下出來,那就是我們那裏人所說的酒路喝通了。

後來我父親每次再到我表哥家去,那裏人就沒人敢和他喝酒了。後來等我長大後到表哥家喝酒,也沒人敢和我喝酒。估計他們相信酒量能遺傳。還別說,每次我心裏都感到很爽。

不過我父親酒量雖大,可還是無法鬥得過我大堂兄。大堂兄長我15歲,我父親長他15歲。父親第一次在我堂兄麵前認輸的那次我還記得。那是我二堂兄參軍,村子裏為他送行。最後,隻剩下一桌還在喝酒。父親自然是桌上的主角。當大家都歇菜了以後,剩下我父親和我大堂兄對壘。當時大堂兄才20出頭,酒量還沒顯示出來,父親自然不把他放在眼裏。最後兩人較上勁了。堂兄陪酒,父親是來者不拒。最後,大堂兄說:“這酒杯太小,用茶杯喝痛快些,您行嗎?”

“行,當然沒問題。”這下父親就上當了。堂兄斟滿兩茶杯酒,一杯給我父親,一杯自己一幹而淨。就這樣,父親幹了兩杯以後,就感覺這酒路是通不了了,隻好認輸。

大堂兄最輝煌的經曆還不是讓我父親認輸,而是第一次到我大嫂家上門那次酒宴。我們那裏以前有個規矩,青年男女訂婚之前,這男的要上女方家去一趟,好讓女方那裏的人認識認識。我們那裏人稱這個為新姑爺上門。如果有人當場發現這男的有啥不好,還可以退婚。但是要是這一關過了,女方再要退婚就有點麻煩了,至少雙方的親戚加上當地的幹部要好好談判一番,一般還要賠給男方一點經濟損失。

所以,這種場合下,不管酒量多大,這上門的新姑爺都得要裝孫子。不然,你喝醉了出洋相不說,這親事沒準還稀裏糊塗地吹了。另外,還有一個要命的規矩,這次上門男方不許有別人陪著(可能是讓女方更徹底地了解這小夥子)。你想,年輕的小夥子隻身一人,心裏麵揣著子孫萬代的宏偉藍圖,來到一個陌生的世界,你不小心翼翼才怪呢,這時候你還敢喝酒?

不過,我嫂子娘家離我們家不遠。那裏的人都知道我大堂兄的酒量。所以,他們早就有灌我堂兄的意思了。

一般給新姑爺陪酒的都是年輕人,因為新姑爺要坐首席,長輩和年紀大的上桌就有點不合適了。當時我大堂兄也是準備裝孫子的,喝完三杯酒後,立馬起身說:“對不起了,我酒量不行,今天不能喝了。”可是這時誰能放過他,有幾個小夥子死活勸他喝。堂兄這人脾氣比較急,平時從來不認輸。最後人家激他:“我們都知道你酒量厲害,難道我們這裏的酒不好?”

一般人即使聽了這話,也不會上當。你要是堅持不喝,人家也沒辦法,畢竟新姑爺上門不喝酒是很普通的事。可是堂兄掛不住了,不知怎麽了,就說了一句:“要不是今天做這新姑爺,我還怕喝酒嗎?”

這話一說麻煩了。立刻有個小夥子把我嫂子的父親找來,對他說;“今天你就給破個規矩,即使這新姑爺喝醉了,你也不許笑人家,不許退婚。”

我嫂子的父親和我父親是多年的酒友,也是一個好熱鬧的主,並且喜歡酒量大的人。所以,他當場就答應,讓我堂兄隨便喝,喝醉了女兒照樣嫁給他。

堂兄說“好,那我今天就不怕獻醜了。這樣,你們9個人敬我,我用小杯子喝麻煩。拿一個大茶杯,按9杯酒的量做一個記號。然後,你們斟一小杯,我斟9小杯的量在這茶杯裏。這樣你們幹,我就幹。”

大家一聽說好。就這樣,真正的比酒開始了,堂兄喝酒非常快,陪酒的用小杯也趕不上他的速度。一會兒,桌上就開始有人醉倒了。每倒下一個,給堂兄的所斟的量就少一小杯。當桌子上隻剩下兩個人時,堂兄也改小杯了。沒多久,這最後一個陪酒的也不行了。最後,堂兄喝完最後一杯酒,英雄般地起身與大家辭行。雖然有點踉踉蹌蹌,但還是自己一人走回來了。當伯母看見我滿嘴酒氣的堂兄回家時,心裏一涼,心想這親事沒戲了。後來我父親問明原委,哈哈一樂,給堂兄說了一句:“你小子真TMD給咱家長臉。”

不過我父親經常對我說大堂兄這種喝快酒的方式對身體不好。這一點真不幸讓他說中。大堂兄一輩子沒生過病,但第一次生病就要了他的命,不滿55歲的他最後死於胃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baifeng I like your article a lot!
Also I want to invite you to write something for our journal. Could you please contact me at goodwiss2006@yahoo.com
菲比 回複 悄悄話 我一直在找個能喝翻我的人,不論男女。。。。(噓,,,,吹牛呢。。。)
jimmyhaiwang 回複 悄悄話 we
jwayne_1 回複 悄悄話 interesting phenomenon. bad to your health but i am wondering how / when / why this kind of drinking culture started? being drunk can make one feel different, if not better. but it's worse afterwards.
rzli2003 注意健康,這種鬥酒之風實在不可長,往此文作者稍收斂之,說實在話,你父親教育你小時喝酒的做法實在是不科學。
麗禾 回複 悄悄話 豪放!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