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四月份, 是我參加工作一年的日期, 幹部司給我定級, 為行政22級, 月工資是190工資分(約合當時的47元), 我仍是每月10元錢寄往蘇州, 給他們作為家用; 就在這時, 北京對吃糧問題有了規定, 要按定量發給糧票, 細量還要有限製, 每人每月隻能供應8斤白麵, 粗糧沒有限製(大米算是粗糧), 這條規定對南方人來講是毫不相幹的, 而且那時的定量也足夠吃了, 因此, 也就沒有把它放在心上; 隨之而來的是棉布也要定額購買了, 在執行之前, 機關裏曾召集大家開過會, 說明為什麽要限製購買的原因, 故在市麵上有不少人在排隊買布的時候, 我們都能主動的不去排隊買布。 都知道這是國家的規定, 一定都要照辦, 沒有一人去違反規定。
為了開展工作, 科裏開科務會議,並邀請分管統計工作的付處長來參加共同研究, 按統計工作的程序是分三個階段; 一是收集資料, 二是整理資料, 三是統計分析。 第一階段是可以通過報表形式解決需求, 第二階段是可以在辦公室裏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整理, 第三階段是統計工作出成果的階段, 是統計工作最重要的階段, 可是單憑數字是說明不了問題的; 孟子玉處長講:“什麽叫做統計分析? 我看就是數字加情況”。 這一言如同九鼎, 大家都把“數字加情況”當成統計工作的最終目標了。 通過報表,數字是有了, 情況如何取得呢? 在統計報表的文字說明中可以表達一部分, 但當時各單位做得遠遠不夠, 因此, 對基層單位如何寫好統計報表的文字說明就成了那時的迫切任務, 這一點,必須取得經驗後進行推廣,才能滿足需要。
取得經驗就要進行試點工作; 科裏選了沈陽電線廠為試點單位, 原因是: 沈陽電線廠是蘇聯設計的141項中的一個單位, 也是一機部的重點建設單位, 而且它是改建單位,情況比較特殊, 能說明問題; 既然明確試點單位,部裏就要配合專業局派人去蹬點, 沈陽電線廠是屬電工局管轄的廠, 我是分管電工局的, 理所當然這任務是我的, 但兩位科長都怕我難以完成這一重大任務, 就叫一位同科工作而經曆較長的黎傑(黎傑原本姓李,解放初期工作需要改姓黎)同誌配合, 並和電工局的一位統計工作人員一起前往;到沈陽後, 住在東北辦事處的招待所內, 地點是在沈陽鐵西區, 那個鐵西區, 一眼望過去, 真是煙囪像森林, 空氣中全是煤炭燒的黑灰,是個重工業基地。那裏的人, 全是穿的黑色衣服, 因為灰大, 出去一次, 回來時必需要洗臉, 晚上, 洗幹淨後睡覺, 第二天早上起來, 鼻子裏還全是黑灰。 但為了工作, 這一些微小的困難也算不了什麽。
到沈陽電線廠後, 由於是上級機關——第一機械工業部下來的同誌, 深得該廠領導的重視, 召集了廠內全體統計人員, 共同研究如何寫好統計報表的文字說明問題; “數字加情況”怎樣取得? 前者是有規定的辦法可以得到, 後者呢? 大家分頭到處去打聽; 即到現場去了解, 向專業人員去采訪,發現施工進度受到影響的時候, 就是最好的機會, 了解其原因後就是一個寫文字說明好材料。 這樣一天天地隨同廠裏的同誌在工地上轉來轉去的, 一直搞了兩個月, 總結了幾條經驗: 一是要爭取領導的重視與支持, 二是統計人員要做好統計服務必需要熟悉業務, 三是情況一定要與數字相結合, 一定要及時如實的反應情況和存在問題, 四是從數字中去找出矛盾, 然後再去核對情況等。 最後寫了一份試點工作小結, 回來向領導交了卷; 以後, 這份小結曾上報國家統計局, 同時還被刊登在一機部的內部刊物上。
在沈陽工作的時候, 感到同來的黎傑同誌對我非常關心,照顧很周到,開始我認為他是配合我工作的, 也就無所謂; 有一個星期天, 我們一起到沈陽北陵公園去玩, 見到那裏的樹上有不少吊吊蟲, 我因怕它就躲避著走, 黎見我怕蟲, 就拿了一條蟲來嚇我, 鬧了一場, 反而產生了感情, 我明知他曾經從小在家成過娃娃親, 但已解除了; 他為人忠厚老實, 不會有三心二意的, 又是複旦大學的校友, 不求有多大的發展, 能共同在一起平安的過一輩子就行。 就是這個主張, 卻定了愛情關係。 由於我兩人都有家庭負擔, 商量後的處理辦法是:在兩人的工資收入中,扣除各自寄回家的錢外, 每月僅能剩下七、八十元錢。 為了要結婚, 總得添置一些衣物, 隻有在平時的生活費用中, 精打細算, 盡量節省, 積累數月, 才能在大柵欄的百貨公司內, 為兩人定做了一件卡褀布的褂子和一條呢子褲子, 買了一雙皮鞋和一些必要的餐具、茶具等。物品準備齊了, 計劃在春節假期結婚。
工作上, 科裏感到在基本建設投資完成額的計算方法上需要有一個統一的規定, 但對各基層單位是如何計算的還不太清楚, 選擇了三個新建單位——洛陽拖拉機廠、洛陽滾珠軸承廠和洛陽礦山機械廠, 因為這三個廠都是蘇聯幫助設計的141項中的重點廠; 叫我出差去摸一摸這三個廠是如何對基本建設投資完成額進行計算的; 我把這事在與蘇州通信中告訴了他們,父親回信講, 我是在周遊列國, 可與歐陽修媲美;我想: 父親所以這樣的認為, 可能是在我們子妹中以我走的地方最多。
到年底了, 為了抓好年報的質量, 各重點廠的統計質量是最重要的,因為這些廠的投資總額達到全部投資的80%以上,故必需去檢查和幫助它, 我們科內的部分同誌結合各個專業局的統計人員, 組成幾個工作組分頭前往各地; 我和一局(通用機械局)、二局(機床廠主管局)、三局(重型機械廠主管局)的同誌, 一共四人組成一個工作組, 由我任組長, 分工到沈陽和大連兩地, 去協助搞好各重點建設單位的統計年報工作; 過了1955年的元旦節後就立即出發,那時我是拿了一機部的介紹信, 以工作組組長的身份, 到規定的重點廠去工作, 所到各廠都是由分管統計工作的副廠長接待, 首先是召集全廠各部門的統計人員開會, 由我拿了事先準備好的講稿把搞好統計年報的重要性及各項要求講述一遍, 然後讓大家討論, 他們所提出的問題, 由於有負責的廠長在場, 故都能及時得到解決; 因此, 這些單位的年報都能做到全麵、正確、及時地上報。
完成任務回到北京已是1955年1月中旬了, 得知黎傑同誌已把新房聯係好了, 是在前門大街王皮胡同慶祥客店內, 隻有半間小屋子, 僅能鋪一張床、放一張小桌椅、和一個臉盆架, 就急急忙忙準備了一下, 於1月21日在前門區政府登記結婚, 拿了20元買糖果,簡單的辦了一個結婚典禮, 這天我的同班同學陳炫等人都來了, 他們還送來四樣禮物:花好月圓的團圓鏡一麵、茶盤一個、花瓶一對和枕頭套一對;(前兩項現在尚留存, 放在樟木箱內) 我倆各顧了一輛人力三輪車把行裏拉到一起就算結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