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群眾看世界

不論何種文化,人性本質上都是惡的。文化和意識形態,隻是統治者操控普通人的工具。我們應時刻保持高度的批判性與理性。
正文

粉紅、粉綠、特朗普支持者、網絡暴民等類似極端人群的心理:認知吝嗇者

(2025-11-03 13:51:28) 下一個

心理學裏有一個概念叫“認知吝嗇者”,意思是人們在思考問題時,喜歡省力,不想花太多腦力。因為這樣,我們在判斷事情時容易用最快捷、最省力的方式——這就是內隱偏見,也就是潛意識裏快速、直覺的判斷。而外顯偏見則是人們有意識的態度,比如人們說的話、做的決定,這會受到社會規範和個人動機的影響。

在這個框架下,偏見可以分為兩種:

  • 內隱偏見:自動、快速、直覺的偏見,在不深思的情況下就出現了。

  • 外顯偏見:有意識、有控製的偏見,我們在反思、判斷或表達時才會顯現。

當人的腦子有足夠資源,或者願意思考時,可以抑製自動偏見,讓外顯偏見下降。但如果腦子忙、注意力分散,或者沒動力思考,內隱偏見就更容易跑出來。研究發現,執行功能強的人,內隱偏見和外顯偏見的關係較弱,因為他們能用“有意識的控製”抑製自動偏見。

認知吝嗇還會讓人走捷徑、思考不全麵。比如很多人喜歡隻憑表麵現象下結論,表現就是“不是風就是雨”。這就很容易被操控——無論是意識形態,還是政客畫的大餅。

舉個例子,有些人看到美國提供社會福利,就說這是社會主義,然後斷言社會主義不好,再拿中國作比較。但他們通常沒有想過,中國所謂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其實根本不是社會主義,也和傳統社會主義關係不大。

再比如說關於馬克思,有多少人真正理解馬克思?有多少人真正理解馬克思所謂的共產主義?有多少人真正讀過《資本論》和《共產黨宣言》?我自己也讀過一點,但因為自己能力有限,就放棄了,其中很多抽象概念我根本不能理解,雖然我覺得挺烏托邦的。

從認知機製來看,人喜歡用自動、快捷的方式處理信息,這讓自動激活的印象、刻板印象和偏見更容易影響判斷,而不是每次都去深度思考。刻板印象和偏見其實是一種“工具”,幫你快速判斷——因為人不可能對每個人都做詳盡分析。當認知資源少、時間緊、注意力分散時,自動偏見就更容易跑出來。

所以,如果你經常省力思考、快速判斷、依賴刻板印象,內隱偏見就更容易影響你;如果你願意思考、投入腦力,你就能減少外顯偏見,或者讓自動偏見不那麽明顯。但即便外顯態度看起來很平等,內隱偏見也可能在運作,這就是為什麽內隱偏見和外顯偏見之間的關係通常不高。

總結來說,內隱偏見就是“自動跑出來的類別聯想和刻板印象”,外顯偏見是“有意識表達的態度”。認知吝嗇者的傾向,讓人們總是頻繁使用快速判斷的自動路徑,也就給內隱偏見提供了肥沃土壤。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