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東籬下

隨性的人,喜歡隨心所欲。不管多少,也無論長短,想到了,記下來,就有了這個被稱為博客的東西,且將之命名為採菊東籬下,其實是想悠然見南山。
正文

一句真話

(2025-11-03 12:44:34) 下一個

一句真話

     文革第一責任人急火攻心似地批人本主義,一個月後又甩出一首打油詩《讀〈封建論〉呈郭老》: “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祖龍魂死秦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暫且不說連國家主席都性命不保、自己兩個兒子也死於非命的歲月裏,獲知此詩的郭老會是什麽樣的心情。就詩而言,已戴上四個偉大桂冠(偉大導師、偉大領袖、偉大統帥、偉大舵手)並坐在神壇上接受“萬壽無疆”、“萬歲、萬歲、萬萬歲”稱頌多年的他,還是說了一句真話:“百代都行秦政法”。

     據國防大學出版社《中國皇帝史》載,從秦始皇統一中國到清代宣統覆滅,共經曆了352名皇帝,其中統一朝代的皇帝146名。“百代”之說大概源於此。這上百名更替的皇帝,一是明火執仗推翻異姓前朝取而代之的所謂開國之君,二是少不了伴隨陰謀走上金字塔頂端的繼位之帝。秦以後,曆史車輪滾過了兩千多年,居然還是在原地打轉。芸芸眾生依然隻是從奴隸變成了等級不同的奴才,攫取了最高權力者依然隨時擔心有人奪他的帝位、要他的命。社會依然不把人當人,人還隻是生育的工具、打仗送死的炮灰、被不同層級官員驅使的勞力,人還是不能有自己的思想、不得亂說亂動的牲口。應當說,“四個偉大”對這些是清醒白醒的,且極力推動的。而且他早就知道,把人不當人的獨裁專製法西斯政權是不得人心的。

      1945年7月的某天, 還沒有戴上“四個偉大”桂冠、還紮營在山溝裏的他,,邀請時任國民參政員的黃炎培等人到他住的窯洞裏作客。黃炎培坦率地說:“我生60多年,耳聞的不說,所親眼看到的,真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不少單位都沒能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榮取辱’的也有。總之,沒有能跳出這個周期率。”對黃炎培的耿耿諍言,他高興地答道:“我們已經找到了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隻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隻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注1】

       一個多月後,他在重慶答路透社記者問時又說:“自由民主的中國”將是這樣的一個國家,它的各級政府直至中央政府都由普遍、平等、無記名的選舉所產生,並向選舉它的人民負責。它將實現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則與羅斯福的四大自由(按:四大自由指美國總統羅斯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提出的“言論和表達的自由”、“信仰上帝的自由”、“免於匱乏的自由”、“免於恐懼的自由”)。它將保證國家的獨立、團結、統一及與各民主強國的合作。【注2】

       有人說,這些是爭取民心、為奪權全國政權所采取的策略或欺騙手段。幾年後 權到手,江山坐穩,這些策略和手段都不需要了,才露出了反民主、踐踏人權、狡兔死走狗烹的真麵目。此一說法,似有商榷的餘地。一是,他確實讓許多人相信了他和他的黨是推動自由、民主的,而他的對頭才是反自由、反民主的法西斯。但當年相信他的話,可日後受他專權之苦的眾多人,在其走向專權的過程中卻助紂為虐。二是在那樣的體製下,能設想他不專權、不對他常掛在嘴邊的“陰謀家”下毒手嗎?三是他生前被當作神來崇拜,被他折騰、折磨的上億人卻虔誠地受他擺布、對他頂禮膜拜。他死後,所有罪過都能成功地讓其他幾個人來揹,而他卻能躺在水晶棺裏繼續享受香火朝拜,成為極權體製的精神力量。這三個方麵的問題不厘清,不管是策略或是陰謀論,仍然難於令人滿意。

     【注1】摘自人民網

      【注2】(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文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7、28頁)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