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製度視界 史識即興隨筆

鄒英美美德, 製度文明筆記,海外原創,即興隨筆,筆落於Lake Michigan與The Pacific Ocean之間。
正文

AI 國家底座的重建: 誰主算力、誰主規則

(2025-07-24 09:06:29) 下一個

 

 

《文明係列·製度技術篇(第二章)》

 

AI國家底座的重建:誰主算力、誰主規則

 

前言

 

2025年7月,川普發布《AI行動計劃》,重塑人工智能的製度地形

 

2025年7月23日,美國總統川普在華盛頓正式發布《AI行動計劃》(AI Action Plan),提出構建“國家級AI底座”的製度戰略。

 

該計劃圍繞四個核心方向展開:

 

一是放寬監管審批,打通AI基礎設施建設障礙;

 

二是擴張電力與能源供給,應對2035年AI用電需求倍增趨勢;

 

三是推動AI技術對外輸出,強化美企在全球算力與標準中的主導權;

 

四是建立AI中立性治理與跨州協調機製,確保模型合規與國家安全同步推進。

 

這一計劃的真正意義,不在於AI技術本身的突破,而在於製度地形的重新繪製:

 

哪些企業將掌握資源調度權,哪些平台擁有模型準入權,哪些基礎設施被賦予國家級主權屬性?

 

新一輪技術文明的核心,不在於誰更快訓練模型,而在於誰主導接口分配、標準設定與製度出口。

 

本文嚐試從製度—空間結構的視角,描繪美國AI國家底座的“製度高地地圖”。

 

 

一、製度主幹道:從算力資源到治理邏輯的縱深結構

 

《AI行動計劃》事實上在製度層麵構建了一條新的縱向主幹線:

 

 上遊資源關隘: 由NVDA與AMD主導的高端GPU芯片,成為AI訓練的唯一入口;

 

中遊訓練樞紐: AWS、Azure、Google Cloud等雲服務商提供模型部署與數據中心承載;

 

下遊治理哨卡: 以Palantir為代表的數據平台,執行對模型中立性與合法性審查。

 

這一結構形同一條製度鐵路主幹線,每一個節點不僅承擔技術功能,更承載製度權限。資源調度、審批機製、國家采購、出口許可等一係列製度動作,都圍繞這些樞紐展開。

 

 

 

二、關鍵公司與其“製度關隘”角色

 

1. NVIDIA(NVDA)——洛磯山脈的算力鎖口

 

NVDA掌握AI訓練時代的“火車頭”

——B200/H200等GPU,其地位類似19世紀橫貫鐵路係統中穿越洛磯山隘口的唯一通路。無論大模型、科學計算、軍事仿真,皆需通過英偉達“算力隘口”。

 

2. AMD——備用通道的策略鐵道

 

在製度構型中,AMD充當著備用路徑角色,提供“製度冗餘”。美國政府在推動技術自主、供應鏈去風險化時,對AMD賦予戰略第二權力,仿佛冷戰時期主副電台同時運行。

 

3. Microsoft/OpenAI——製度中轉站與調度中心

 

Azure平台上的GPT係列大模型形成製度調度核心。所有來自聯邦項目、州政府、企業用戶的模型需求,幾乎都需通過微軟/OpenAI的調度層,形成事實上的“模型審批權”。

 

4. AWS——信息流通的內陸港口

 

亞馬遜雲服務是眾多小模型、邊緣應用、企業內訓的集散港。其角色類似密西西比河畔的工業港口,雖不握核心調度,但掌握巨量分發流量。

 

5. Palantir(PLTR)——製度出入境口岸

 

所有AI項目若需進入政府采購、跨州協同、數據審計程序,幾乎都繞不開Palantir的平台接口。它是製度意義上的“國境哨卡”,掌握的是治理合法性的最後通行權。

 

6. Snowflake / Databricks——製度數據配電所

 

數據治理成為製度新權力。這兩家公司分別以數據湖管理與企業建模見長,控製的是“誰能接觸哪些訓練數據”的權限。這是製度型“語料通行證”。

 

7. NextEra / Duke Energy——算力供電的兵站補給

 

若無能源,AI隻是廢鐵。川普AI計劃將2035年目標設定為AI占電網比重8.6%,能源公司將轉變為製度“供電司令部”,決定哪些數據中心可擴張,哪些必須限電。

 

 

 

三、製度地形的曆史類比:鐵路、公路與AI網絡

 

本輪AI製度結構,可與曆史中的三次製度基礎設施變革對照:

 

曆史基礎設施

核心製度功能

當前AI類比

橫貫大陸鐵路

連接西部與聯邦權力

GPU訓練集群主幹線(NVDA主導)

國防公路係統

戰備與物流調度

數據中心-能源-AI模型高速傳輸線

軍港/邊檢口岸

軍事/海關監管權

PLTR/Snowflake對模型與語料的合規審查

 

製度不再是看不見的“軟規則”,而是嵌入每一條電纜、每一塊芯片、每一塊服務器與每一個數據庫之中。

 

 

 

四、誰能穿越製度關隘?未來的機會與門檻

 

  本土芯片製造廠商(如Intel Foundry, GlobalFoundries)有望因政策支持成為製度“兵工廠”,盡管技術落後,但可獲得“任務訂單”。

 

  邊緣AI初創企業需依賴AWS等通用平台,若無法接入主幹算力或通過Palantir審查,將難以獲得州政府采購訂單。

 

   國際模型企業若無法在美AI平台上申報“中立聲明”,或將被擋於製度邊界之外。

 

製度關隘不再隻是“能否獲得融資”,而是“能否被允許訓練/部署/擴張”。

 

 

五、地形既成,製度見真章:

 

 

製度的地形,是下一輪霸權的形狀

 

AI不是孤立的技術跳躍,而是製度係統的更新。

 

川普在2025年7月提出的《AI行動計劃》,實際上重建了美國國家級“算力—治理—能源”的製度圖譜。

 

誰占據關鍵接口,誰就不僅掌握市場,更掌握國家未來的調度權與合法性輸出力。

 

在AI的製度地圖上,我們已不再隻是觀察哪家公司市值最高,而是要判斷:

 

誰占據關隘、誰控製出入口、誰連接主幹道——誰就握有新世界的製度主權。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