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十幾歲的時候,有一次跟我爸說:“我覺得我將來做什麽工作都行,因為隻要我認真做,什麽都可以做好。”我爸當然有保留地表示了開心:“那好啊!希望你是這樣吧。”
我後來的工作經曆,算是一半兌現了少年期的自我感覺。從大學的時候開始,直到我入職現在的工作之前,我正經做過家教、圖書管理員、影片剪輯、公務員、中餐館後廚、助教、秘書。除了公務員,其他全是兼職。長的做了兩三年,短的隻做過幾個月。總的來說,我哪個做得也不算太差(也許自我感覺偏差),但是我沒有真正喜歡過其中任何一個。或者有些,還算喜歡,但是並不想把它們作為終身職業。
我不喜歡的原因五花八門:有的是因為要求太高,我根本沒法達到,比如要求小朋友在下一次大考中,分數提高三五十分;有的是工資太低,像在中餐館後廚幫工,一個小時隻能拿到六七塊錢,當然,這是多年前,但是也很低了;有的是因為熟悉工作以後,完全重複勞動,沒什麽意思;還有些工作,是我對它的價值判斷為負數,完全浪費社會資源,遂果斷棄之。此外,一個在幾乎所有工作中,都讓我不適的事情,是人際關係。
算起來,我前前後後當過二十三年的學生。不管在哪個學習階段,基本上,我屬於是完美學生的範疇:學業過得去,不添亂。大部分老師對我是很愛護的,就算有些老師,可能因為個人素質或者偏好,對我偶有過不太正麵的態度,畢竟是少數且短暫的。同學之間呢,當然並非人人皆朋友(事實是遠非如此),至少我們之間是平等的關係,互相不負有什麽責任。合則聚,不合則散,很好說。
總結起來,就是我習慣了家人、師生和朋友之間,比較簡單、較有溫情的關係。工作場合就跟這個差很遠。其中的某種冰冷感,以及處處摻雜著利益的真真假假,在最初的幾年,總讓涉事未深的我感到,此非久留之地,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請辭。這種事情幹多了,對我產生了一種負麵的影響:我慢慢覺得,我不適合工作,我做不了任何工作。不能做的原因,主要不是能力上不能勝任,是心理上不適。這樣,我就有大約五年的時間,什麽工作也沒幹。結果你們已經知道了:啥都好,就是沒錢。
但是,當我把孩子送到幼兒園的那一天,不管我喜不喜歡,我再也沒有借口不工作了。由此開始了我重回職場的路程。這一次,我對職業的選擇,不像年輕時候那樣,抓著什麽是什麽。我是有過謹慎考慮和選擇的。而且由於之前到處打過醬油,我更加清楚自己可能適合(能接受)做什麽。
應該來說,我對自己最後選的這個職業,有充分的價值認同。我在最想離開的那段時間,也沒有懷疑過這一點。工資最開始的時候比較少,經過每年的累積上漲,慢慢也到了可以接受的程度。它最大的優點是,你永遠不會覺得它無聊,因為新現象層出不窮。雖然職位沒有提升空間,但工作本身,一直有做得更好的可能。這幾點都是我喜歡的,也是我多次想放棄而終於沒有放棄的原因。但是最重要的原因,也許更加在於:我已經沒有退路了。
年輕身無分文的時候,我沒有顧慮過辭職,我覺得賺錢的時間和機會,總會有的。到了四十歲,首先就是時間不多了,再不賺錢就真來不及了。而且我上有父母需贍養,下有孩子要撫育,中間還有個房貸按期要交付,我可不能說撂挑子就撂。在我重新體驗了工作的各種難處後,我也不能再忍心,把養家的責任完全拋給隊友。即使他有這個能力,我心理上也過不去。
有時候,沒有退路就可以構成堅持的唯一條件。在堅持了大約六七年後,我好像看到了一些光明。每一年的堅持,都讓我感受到了專業技能上的提升。我其實不會因為工作得更好而得到任何物質上的額外獎勵,但是我獲得的自信心和滿足感無價。一些難題,包括讓我難受的人和關係,我雖然解決不了,時間長了,卻可能會自己消失(別想歪,不是滅口)。
我不知道是哪個名人說過一句話:在我們這個行業(他的行業),做得多麽成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存活下去。這段話,真的極大地緩解了我的工作焦慮。像我這樣天生對自我要求高的人,有些壓力其實是自己給的。我以前苛責、批評自己的頻率,遠高於我的直接領導。由於我更了解我工作的細節,我自我批評的時候,可以一針見血,直擊要害。事實上,我六七年,熬走了幾任上司,他們都是鼓勵支持型的,他們比我對我更仁慈。我現在也學著對自己寬容一點。
也不能不再提一下我最大的心理障礙:職場人際關係。這些年,我敏感的心髒,竟然逐漸起了些老繭。我曾經以為天生的,是無法改變的。可能無法徹底改變吧,但是改善,至少間歇性的改善,我親測是可實現的。反正我也不是二十四小時上班。每天下午四五點鍾,我不就可以卸下所有的偽裝,回到家庭這個溫暖真實的港灣了嗎?
最後一個是健康問題。我沒有對照組實驗,沒法說我的各種健康問題,是工作還是自然老化引起的。我猜可能都有吧。工作對我的健康有負麵影響,是比較大的可能,因為壓力和由工作引起的一些不利健康的生活方式明顯存在。長期壓力,會讓小白鼠更易感重症,大概率不會讓我更健康吧。我現在就努力調整:每天做一些康複性的活動,預防舊疾複發;早睡,保證睡眠充足;注意飲食均衡,少吃工業製成品;工作外的各項事務極簡,不給身體增加更多的負荷;工作日,到外麵多待一會兒,曬太陽……
每次,我聽到看到有些人,像是巴菲特、金絲伯格、葉嘉瑩、還有現在的總統……工作到七十、八十、甚至九十歲,都歎為觀止:這些人怎麽做到的?有一次看阿星探店,阿星在河南吃胡辣湯,遇到一個賣胡辣湯的大爺。大爺說:我幹這行已經三十年了。我當時就覺得“哇!”在這些人幾十年的職業生涯中,肯定不是沒有遇到過艱難、挫折和疾病吧?而壓力,多多少少也是恒久存在的。我感到每一個堅持工作、或者曾經堅持過的人,都很了不起。
至於是不是值得像芒格、巴菲特這樣工作到死,這是一個我目前不知道答案的問題。現在,我工作主要的動因,還是錢和成就感。我不知道是否會有一天,這兩樣我都不再需要了。時間會告訴我的。希望我可以細水長流、平安到達自設的下一個人生目標。也祝大家都工作順利、並收獲滿足!(此話題結束,感謝所有閱讀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