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岩回憶錄

本人的回憶錄,宗教文化
正文

1.1-3 武大郎和武二郎

(2025-04-29 13:24:52) 下一個

目錄:1.1 武大郎和武二郎;1.1.2 將軍扣兒;1.2 中華法典的起源;1.3 典兵學院

 

1.1 武大郎和武二郎

張三郎(如圖4)九歲那年的一天,剛從爺爺鄧國公的家裏回來,哥哥武二郎就跑來找他,神神密密地說:“猴哥回來了!他的衣服可奇怪了。他還有天書。天書的羊皮紙是白色的,上麵寫滿了奇奇怪怪的符號,說是龍文,誰也不認識!就隻有猴哥能讀。”

張三郎不信,說:“你騙我!哪裏來的猴哥!?“

武二郎(如圖2)回答:“咱大哥從小被寄養在別人家裏了。他長得跟猴子一樣。那家人說,“如果不把他送回來培養一家人之間的感情。他長大後就不會認同咱們是兄弟了。所以他的養父母就他把送回來了。結果,他現在真的不朝咱媽叫媽!”

張三郎來到了武大郎(如圖1)的房間,向他問好。武大郎不情願地向他展示了他從巫毒學院帶回來的課本。張三郎剛翻開書,武二郎就湊了過來。武大郎立刻把課本收了回去。不讓他們倆看了。

A person in a garment

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一天,武大郎拿著書就來找張夫人(亦作媽祖)了,說:“你這個壞女人!”

張夫人生氣了,“你不叫我媽,還罵我”,就打他,問:“你為什麽說我是壞女人?”

武大郎一邊哭,一邊翻書給她看,說:“你看你兒子把我的書扯得!”

張夫人一看,確實,那書有的地方被扯去了半頁,有的地方被扯去了整頁,就把武二郎叫過來,也打了一頓。

有人告訴張夫人,“你不能打孩子,你越打他,你們的母子關係越生分!你應該和他交談,解決問題。”

張夫人就問武大郎,“你認為說我不是你媽?”

武大郎說:“你那麽高,我這麽矮!”他還畫圖,用遺傳學原理來解釋。禮敬公和張夫人就請這方麵的專家,例如相麵先生,來和他辯論。結果,請來的專家辯論不過武大郎。不久後,這事就傳開了,附近找不到這類專家了,因為人家來了,如果輸了,就壞了名聲。禮敬公夫婦就花重金,從外地請專家來。武二郎看見就因為這位猴兒哥,父母一盒子,一盒子地給人家金銀,氣憤得不得了。據傳說,張夫人找人修補武大郎的書,也花了很多錢。這場辯論持續很長時間,終於把武大郎辯論敗了。

1.1-2

自從武大郎回來了,禮敬公夫婦就帶著孩子們走親戚,到處給親戚朋友送禮。到爺爺家時,爺爺看了武大郎打猴拳,高興的不得了,大叫:“這是我孫子!”爺爺還領著他們去到了一家姓孫的,馬戲團家庭。武大郎看見那家人的身高都和他差不多,高興了,和他們一起玩起了馬戲團的雜耍。武二郎也和他們一起玩。武大郎爬到了高杆的頂端。禮敬公看了,害怕了,喊:“危險,快下來!” 張夫人說:“沒事,我在這接著他。老張公把兒子拉出了院子,對他說:“孩子的母親都不害怕,你怕什麽!” 過了一會兒,張三郎也出來了。爺爺問:“和他們一起玩唄!出來幹啥!?” 張三郎回答: “看著都害怕!”

據傳說,從這次旅行以後,武大郎接受了禮敬公是他的父親,但仍然不接受張夫人(即媽祖)是他的母親。而武二郎從此稱呼他為孫猴子。

1.1-3

一天,爺爺,老張公(即鄧國公)來找張夫人說,“我有了一個計劃,讓武大郎和我玩一段時間。” 老張公給武大郎講:“傳說我們這種小人源於一個已經滅亡了的國家,鄧國,所以現在人們都稱呼我們為鄧人。我們的祖宗也曾經姓鄧。人們一聽說姓鄧,就知道我們是小矮人,所以我們的祖宗就改成了姓孫。我曾祖父忽然有了一個奇怪的想法,娶一位具有將軍血統的大個子媳婦,改良遺傳基因。他研究發現你媽家她們張家的閨女具有很強的將軍遺傳基因,於是他就改姓張了。他還建立了一個特別的基金,攢錢,娶一位張家的閨女做媳婦,培養出一位將軍。他的理想被我我實現了。我的兒子娶了你媽,生出了你和武二郎。你們倆都有將軍的特質。”

武大郎問:“我的什麽特質是將軍的特質?”

老張公忽然向路邊的幾個孩子喊:“你們都過來,誰能爬到這棵樹的第三個樹杈,我就給他買一串糖葫蘆。”幾個孩子很快就爬上了樹,下來後得到了糖葫蘆。老張公問武大郎:“你能爬上去不?”他很快就爬到了樹頂,下來後也分到了糖葫蘆。有幾個孩子試過了,但爬不上去。老張公問他們:“你們不想要糖葫蘆嗎?為什麽不爬上去?”那幾個孩子都回答:“想要,但我爬不上去!”老張公也為他們買了糖葫蘆,轉頭告訴武大郎:“我和你爸爸都像這幾個孩子一樣,不會爬樹!”

 

1.1.2 將軍扣兒

老張公(又名鄧國公)領著武大郎來到了賣馬的市場,對他說:“你爸爸騎驢,你媽媽騎馬。”

武大郎立刻反駁道:“不對!我爸爸騎馬,那個女人(媽祖)騎驢!”

“那我們去問問!” 說著,張公領著武大郎問一個人:“你教過的最笨的學騎馬的人是誰?” 那人回答:“你兒子禮敬公是其中的一個。我前半輩子總共教過四五個學不會騎馬的人!”

老張公又問另外一個人同樣的問題,那人回答:“我一共遇見過七位學不會騎馬的人,你兒子禮敬公是其中之一!”

老張公對武大郎說:“為了教你爸爸學騎馬,我曾經為他請過十多位教騎馬的老師。有五位老師,教幾天之後就拒絕繼續教你爸爸學騎馬了!”

這時,很多人圍了過來,問:“這孩子是你的孫子嗎?他會騎馬不?”老張公有禮貌地回答:“他是我兒子禮敬公的兒子!” 老張公來到一匹高頭戰馬的旁邊,問馬的主人:“我能借用一下你的馬不?”那人回答,當然可以!老張公又問武大郎:“你會騎馬不?”

武當郎蹭一下蹦到了馬背上,策馬揚鞭,像似騎士一樣,跑了起來。人們看見他個小,腳沒蹬在馬蹬子上,而是雙腿夾住了馬背,像似粘在了馬背上一樣。回來後,武大郎一勒韁繩,做了個立馬揚鞭的姿勢。

老張公摟著武大郎問一個曾經放棄教禮敬公的馬術老師:“你說我們家的人都學不會騎馬,他是我的孫子不?”

那位馬術師回答:“他的這個擅長騎馬的遺傳基因來自他的母親,張夫人,不是來自你兒子禮敬公。張夫人她們家具有將軍血統,祖上出過好幾位大將軍。”

老張公把武大郎推到了他的麵前,問:“我想把他培養成大將軍,你看怎麽樣?”

那位馬術師反問:“他會射箭嗎?”

老張公問:“誰有弓和箭?”

有人回答:“屋裏有,我給你取來!”戰馬的主人縮短了鏈接馬鐙的繩索。武大郎接過弓和箭後,又飛身上馬,一邊跑馬一邊射箭。最後的三箭是轉身向後射的,都射中了把心。”

那位馬術師對老張公說:“我隻是個販馬的,說什麽您別在意!”

老張公答:“你隨便說!”

馬術師說:“他完全繼承了他曾外祖父,張大將軍的將帥基因。如果他能成為將軍,他的功績會遠遠超過他的曾外祖父。”

有人說:“他的身材那麽小,怎麽打仗啊!”

馬術師說:“我說如果他能夠成為將軍,就將是一位偉大的將軍,因為大將軍打仗靠的是智慧。這孩子完全擁有學習排兵布陣智慧的特質。”

老張公開玩笑說:“我請你做我孫子的馬術師,你看怎麽樣?”

那位馬術師問:“他是不是那位把我們這裏的相麵先生都趕走了的武大郎?”(注,有些相麵先生因為辯論中輸給了武大郎,丟了麵子和生意,所以離開了乾塘關。)

老張公回答:“正是!”

馬術師回答:“那我不收他這個徒弟,我在乾塘關混了大半輩子了,不想換地方工作!”

1.1.2-2

這天,老張公帶著武大郎來到張夫人父母的聚居地。一下車,武大郎就開始抱怨:“這個地方所有的店鋪都是那個女人(媽祖)家的,我們到這裏來幹什麽?”

老張公領著武大郎走進了一家店鋪,裏麵的掌櫃的向他打招呼,是故人重逢。接著,他們倆依次走進了每一家店鋪。裏麵的老板都向老張公打招呼。

武大郎問:“爺爺!為什麽你認識這裏的每一位老板?”

老張公回答:“這些店鋪以前都是我的,是我送給他們張家的!”

武大郎問:“你為什麽送給他們家這麽多的店鋪?”

老張公回答:“我們鄧人喜歡娶大個子女人做媳婦。在你爸爸向她求婚的三年前,我買下了她們家周圍的所有店鋪,並且立了一個特別的規矩,“顧客每次買東西,可以問一個商業方麵的問題。你媽媽喜歡做生意。她的生意經就是從每次買東西問一個問題學來的。當你爸爸向她求婚時,我買通了所有她認識的人替你爸爸說好話!”

武大郎問:“那她不感覺這事奇怪嗎?”

老張公回答:“她問這個問題啦!我的店鋪老板回答,‘我們張公做生意是以服務社會為宗旨的。他在全世界有三千多家店鋪,第一目的都是為顧客提供方便,利益顧客,而不是以尋求經濟利益為第一目的的。為此,國王賜予了他 ‘公’的爵位。”(注,“公”在公爵高低排位上相當於“王”,是最高的爵位)。

1.1.2-3

在一個十字路口,老張公又說:“我知道關於你媽媽的每一件事,例如,她扣衣服紐扣的順序和你爸爸不一樣!”說著他麵對武大郎站著,解開了上衣的扣子,然後按照張夫人係扣的順序又把衣服扣上了。老張公又說,“這種係紐扣的順序,你有必要記下來。”說著,他讓武大郎把他自己的衣服扣子解開,按照她媽係扣的順序把衣服扣好。張公還蹲下來為武大郎糾正錯誤的係扣姿勢和順序。

武大郎問:“那我爸爸是怎麽係扣的?”

老張公又站到了武大郎的麵前,解開了衣服扣子,說:“你爸爸係扣的方式簡單!他就從上向下,一順地扣下來了!”說著,他開始模仿禮敬公的係扣動作。

武大郎問:“為什麽她這麽係扣子?”

老張公回答:“我從她小的時候就開始研究她。她很小的時候就這樣係紐扣,直到現在。自從她們家的傭人告訴我她這個與眾不同的係扣方式,我就開始研究,到現在我也沒琢磨明白她為什麽那樣係扣子!”

1.1.2-4

張夫人發現自從武大郎從他爺爺家回來,總找借口,進入她和禮敬的臥室看她和禮敬穿衣服。一天,外出之前,她故意等他來偷看時,匆忙地穿上外套兒,一邊向外走,一邊匆忙地係紐扣。她發現武大郎在直瞪瞪地看著她係紐扣,百思不得其解。

一天,張夫人在幫武大郎整理房間的時候,翻出了一件他的舊校服。她發現領口已經被撕爛了,就扔到了地上,準備隨後扔掉。武大郎急忙過去撿了起來,說,“這件衣服是我巫毒學院的校服,我想留著作紀念。”

張夫人再次查看衣服,說:“既然你要留作紀念,那我幫你把它修好。”

武大郎指著領口處已經嚴重損茬的布料說:“補不了了,這兒都已經損茬到接縫了,布料不夠用了。”

張夫人說:“補這件衣服,得先把這布料織出來,然後再補。”

武大郎奇怪地叨咕:“衣服上的布,怎麽織?”

張夫人說:“能織!你跟我去裁縫鋪看看,就明白了。我得先讓他們幫我畫個樣兒,他們畫得又快又好。”

到了裁縫鋪後,張夫人先說武大郎要看 “織補”,請裁縫店的人示範給他看。然後她就和一位裁縫開始研究如何修補武大郎的巫毒學院校服。

當裁縫鋪把他的校服送了回來,武大郎驚奇地發現他的校服的領口處被織多了好多布,迷惑不解,但沒問。武大郎常去看他的校服,在焦急地等待著張夫人去補他的校服。

這天,張夫人修補完了校服後,就出去了。她回來後,發現武大郎已經把校服穿在了身上,正在捉摸著係紐扣。這件修補後的校服的領口和以前的有些不同。武大郎琢磨著,還是把紐扣係上了。張夫人在一邊看著,沒出聲。隨後,她拿出了一個金元寶讓武二郎給裁縫鋪送過去,把剩下的錢拿回來。

武二郎發現拿回來的剩下來的金子很少,要查賬,是什麽東西花費了那麽多的金子。裁縫給他解釋,那件校服所用的線是重慶那地方產的蟬絲線,很貴。而張夫人要用含絲量更高的金絲線來修補,金絲線更貴,所以才花費了一個金元寶。

1.1.2-5

張夫人聽見武二郎和武大郎又在屋裏打起來了,跑了過來,看見武二郎正在撕扯武大郎的衣服領子。她過去就打了武二郎兩巴掌。武二郎哭著跑了。武大郎一邊哭一邊係扣子,還叨咕,“又被他給扯壞了”。張夫人蹲了下來,一邊說“沒壞,是你係得順序不對,”一邊解開他係上的扣子。武大郎推開了張夫人的手,一邊叨咕著“這怎麽沒壞呢!?” 一邊琢磨著自己係扣子,但他怎麽也扣不上。張夫人又蹲下了,說: “這是咱們家祖傳的 ‘將軍扣兒’是雙層扣兒。我來教你怎麽係! 你得先係上裏麵層的一半,然後以這個順序係外麵層扣子,然後在底下一拉!”校服果然沒壞,被張夫人給係上了。

武大郎要解開扣子,自己練習一下係將軍扣兒,可他怎麽也解不開,就說:“媽你幫我解開,我再練習一下係將軍扣!”

張夫人(媽祖)聽後,一邊流淚一邊說:“要解開將軍扣兒,你得先在上麵拉一下,然後再解扣子!”這時,她聽見在一邊偷看的武二郎跑了,就追了出來。

武二郎哭著說:“那個孫猴子叫你一聲媽,你就高興地哭了!我總叫你媽,也沒見你笑過!”

張夫人帶他來到了金庫,指著儲備區的架子說,‘你還記得這裏以前是什麽樣吧!我們家的儲備資金是三年的收入,全花沒了。剛才那個金元寶是我在流動資金架子上拿的。你若再打你大哥,咱家就要破產了!那咱們都得像那家姓孫的馬戲團的人似地,住在大街上了。”

武二郎害怕了,說:“媽!以後我再也不打大哥了!”

 

1.2 中華法典的起源

當武大郎從老家乾塘關回到華國首都永安(現代的絡陽)皇宮後,向太子(又名元始天尊,亦作太昊,典,法典)請求把他送回到重慶巫毒學院。太子騙他說,“現在雲海國(亦作龍國,如圖15.5.1.2-38)那裏正在打仗呢!你養父梁子伯那麽聰明的人,他早就躲起來了。你去了也找不到他。即便你找到他了,你也是他的累贅。若你真心對他好,你就應該到我們的典兵學院去,好好學習。長大了,你當上將軍了,掙很多錢。那時你再去找他,把他接過來生活,為他養老送終。” 武大郎認為太子說的有道理,同意了。

太子又對武大郎說:“咱爹(即當時的華國國王,又名無位真人, 太上君)讓我和你嫂子(即太子妃,玉珠,九天玄女)去山東清河縣井陽岡潘家做客,建立我們倆和王公貴族之間的關係。正好你和潘家的閨女潘金蓮是指腹為婚的夫妻,你也去,去看看你未過門的媳婦。”

這是武大郎第一次聽說他自己還有個指腹為婚的未婚妻,也是對懷疑自己的身世產生了習慣,問:“我從來沒聽說過,那是怎麽回事啊?”

A map of china with a few pictures of statues

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1.2-2

太子說:“這事要從25年前說起。咱爹(即當時華國的國王)剛即位的時候,就開始研究如何止息中華大地上的戰爭,建設一種人人平等的和諧的人類新文明。有人向他推薦河南乾塘的(綽號)鄧小平(義為鄧國人,小個子,扁平臉)的商人,也就是你現在的爺爺,鄧國公!說他主張,‘天下為公,發展才是硬道理’。咱爹就把你爺爺請到了王宮裏來了。咱爹聽你爺爺講述了他做生意,布局全世界的故事,深受啟發!他對你爺爺說,‘我想請你為我編寫一部名為 “中華文明”的劇本,然後我也像你一樣,來實現它!’ 你爺爺同意了。他花費了三年的時間編寫出了《中華法典》。中華法典是根據江浙地區女媧造人的傳說(如圖35至37)改編的,所以也被稱作《女媧造人》。咱爹看後,同意了你爺爺的計劃,說,‘我封你為鄧國公,你作為我的使者去和夏國談判,實現華夏聯盟(如圖38)!’”

注,如圖38所示,華國的首都位於河南的永安(絡陽),夏國的首都位於浙江的杭州,雲海國(亦作龍國)的首都在重慶。而故事神號中的東西南北方向源自九黎世界(如圖1至34),例如西王母,即王母娘娘的 “西”字源自四王天(如圖15)中的西天(即絡陽)。

太子對武大郎說:“你爺爺立刻提出了一個實施計劃。他讓咱爹不要聲張封他為公爵的事。他要把家搬到夏國去,賣這本《中華法典》。然後他要說這本書的作者是咱爹。咱爹又同意了你爺爺的計劃。你爺爺在夏國有近千家的商店,夏國人不知道他是華國人。他利用人際關係,這部《中華法典》很快就被批準出售了。結果你爺爺在夏國賣《中華法典》三個月後,夏國的女國王蛇太君(如圖37)就召見了他,也要封他為公爵,代表夏國來咱華國談判,建立華夏聯盟。於是華夏兩國就開始研究,計劃,和實施  ‘女媧造人’ 了。”

1.2-3

太子對武大郎說:“根據《中華法典》的劇本,我們的父親要收養你父親的第一個兒子,那就是你。而禮敬公要收養我的第一個兒子,也就是現在你們家的張三郎。咱爹聽你爺爺說,在你爸爸娶你母親的時候,他做了很多工作。咱爹收養了你,就有責任為你娶媳婦,就想出了指腹為婚的辦法。那時你父親剛成為財政大臣,很多人還不知道他是鄧人。咱爹就迅速地邀請已經懷了你的你媽和懷了潘金蓮的潘夫人來王宮做客,撮合成了你和潘金蓮的指腹婚約,而且他就是證婚人。”

太子又對武大郎說:“我想你已經讀過你爺爺寫的《女媧造人》,下一步我們該做什麽?”

武大郎回答:“是的!我在我爺爺家發現了那本書,讀過了。有時間,我再讀一遍。下一步:潘金蓮的父親潘仁美是華國的大元帥,位高權重。太子想削弱他的勢力,就送給了他女兒潘金蓮一隻老虎。潘仁美認為那是太子在暗示他 “養虎為患,讓權” ,就主動地轉讓了一部分權力給太子。”

太子又問,“那你這枚棋子該做什麽?”

武大郎回答:“小矮人(即武大郎)站在她家院門外的樹樁上。太子和太子妃讓潘金蓮出門迎接她的白虎王子未婚夫。潘金蓮三次出門迎接,都沒看到小矮人。最後王子出門把她的白虎王子,小矮人,迎進了潘家。”

太子回答:“這劇本是你爺爺寫的,這話是你說的,與我沒有關係!”

武大郎說:“那抓老虎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太子回答:“幾個月前,咱爹就已經派三清道人去潘家旁邊的聚賢莊做籌劃和準備工作了。”

1.2-4

隨後故事就發生了!太子(即元始天尊,太昊,典)和太子妃(玉珠,九天玄女)去山東清河縣井陽岡打獵,就住進了潘元帥的家。他捉到了一隻白虎崽。太子妃在潘金蓮的麵前就表現出了她想把這隻白虎崽作為寵物養著,但害怕父母不同意。太子妃想讓太子把虎仔帶回永安。太子生氣地說,“如果咱爹(即國王)知道了你養老虎,肯定把你的屁股打得一個月不敢坐凳子!” 太子就和太子妃吵起來了。

談話間,就談到了潘金蓮的未婚夫武大郎。太子說:“我已經請他來和我一起打獵,這時間該到門外了,主人應該出門迎接!”

潘金蓮出門去迎接她的未婚夫。第一次迎接時,武大郎還沒到。第二次她出門迎接時,武大郎站在遠處的樹林邊。潘金蓮沒理他,就回屋了。第三次出門迎接時,武大郎就站在門口不遠的樹樁上,潘金蓮哪裏都看了,就是不看他。隨後,太子出門把武大郎迎接進了潘家。

武大郎非常喜歡潘金蓮,到處溜達,還以為潘府就是自己的家。潘金蓮生氣地對太子妃說,“他非常喜歡我們家,還以為我就是他的老婆!看樣子以後他會常來我家,這可怎麽辦?”

太子妃給她出主意,“要不你養著這隻白虎崽。他再來你就放虎咬他,他就不敢來了。養老虎的錢我出,我想看老虎的時候,就來你家看!” 就這樣,潘金蓮收養了白虎崽。太子妃還安排了老虎的飼養員,太乙真人。

1.2-5 潘金蓮學夜射

針對目前潘金蓮對武大郎的敵視態度,太子,三清道人,太乙真人,和武大郎等幾個人開始研究對策,研究如何促成這對兒姻緣。

三清道人提出了後文的《井陽之災》(參見1.4節)計劃。為了實現這個計劃,需要讓潘金蓮擅長夜射(蒙著眼睛射箭)。為了讓潘金蓮對夜射感興趣,他們幾個人出去夜射。結果白天什麽也射不到的潘金蓮,第一次夜獵就射中了4隻獵物。太子和太子妃離開時,他們還約定,明年秋天再次來進行狩獵比賽。

第三年秋獵時,潘金蓮就夜射得很準了。據傳說,他們夜獵時,太乙真人總是擔任抱著獵物躲在樹後往獵物身上插箭後扔出去的任務。結果有一次,他自己就被潘金蓮給射中了,還不敢出聲求救。他在自己的家裏躺了一個多月。太子還專門派太醫去為他診治。

1.2-6

太醫臨離開時問太乙真人:“你隻受了些皮肉傷,早就痊愈了。你想讓我怎樣向太子匯報啊?”

太乙說:“每次典兵劇組(國家文工團)演出,我都搶著執行最危險的任務,因為掙錢多。但是我掙的錢還是不夠花。”

太醫回答:“那我就如實向元始天尊(即太子)匯報,你患的是缺錢病。”

太乙是道教中的大真人,相當於佛教中的八至十地菩薩(參見第16章),也就是佛。太子就給太乙真人提高了工資待遇,還把他列入了國家禮敬的名單。逢年過節時,許多政府的部門會給他送禮。

 

1.3 典兵學院

從潘金蓮家回來後,武大郎參加了典兵學院的入學考試,落榜了。他就到教務處找太子(即元始天尊,如圖1.3-35),說他的考分不應該那麽低。太子當時是這學校的學監,就領著他去查看卷子,讓他講為什麽他說卷子判得不對。事後,試卷的評委允許武大郎作為旁聽生參加學習。

武大郎又來找太子了,說:“大哥!既然你們覺得我答的對,為什麽不把我的考分改過來。我在巫毒學院時,總考第一。”

太子回答:“你去戰場打仗,士兵們死了,戰鬥失敗了。你更改戰報,有用嗎?”

武大郎回答:“沒用!”

太子說:“典兵學院的學習考試和士兵上戰場一樣,(注,潘金蓮的父親,潘仁美,指使人讓武大郎落榜),更改考分不能改變戰場的狀況。而且,他們已經做了補救措施,允許你作為旁聽生參加典兵學院了。”

A poster of a group of people

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1.3-2

一段時間後,武大郎又來找太子說:“大哥!我想退學!他們講的那些東西不正確。我告訴他們,他們不聽!”

太子領著武大郎去和教官們一起討論,決定用實驗來決定誰說的對。實驗是兩組士兵分別去一個特定的環境,教官們觀察他們的反應。實驗的結果出來後,證明了武大郎的推斷是錯誤的。

武大郎卻說:“這個實驗不對。執行這個作戰任務的指揮官應該是個動感思維型人,而你們實驗的兩個領隊,一個是圖像思維型人,另一個是語音思維型人!”太子決定依照武大郎的說法,找一組動感思維型人再做一次實驗。

現代的心理學講,新生兒在語言能力形成之前,都是圖像思維模式,比如理解媽媽的笑臉,動作和情緒等。漸漸地,伴隨著語言的行成,思維模式、記憶模式、記憶提取模式都發生了改變。一般來說,人三歲後都是用語言進行基本思維的,但還是可以分成三種類型:1. 圖像思維型,人群中占30%;2. 文字思維型,人群中占25%;3. 前兩種的混合型,人群中占45%。動感(Kinesthetic)思維型人和其它的思維方式在人群中的占比少於1%。

當時他們不知道如何辨別動感思維型人。太子就來問武大郎,“動感思維型人有什麽行為特質?”武大郎領著太子來到了士官學校的操場外麵,指著武二郎的一夥人說:“我看他們幾個人總在一起玩,武二郎是個動感思維型人。”這時,武大郎16歲,武二郎13歲,張三郎10歲。

太子就把那幾個人找出來了,編成了實驗的第三組,武二郎是領隊。實驗的結果證明,武大郎是正確的。

因應這個事件,典兵學院做出了製度調整。學生可以要求參加教官們的討論。建立了學官製度,學生對學校的製度和知識理論的改正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也受到獎賞和晉升。武大郎成為了典兵學院的正式學員。

1.3-3

據傳說,武大郎常常立功,升職;而且武二郎帶領的第三實驗隊表現出色。因此他們常常創造出新的戰法。一天,一個隊友對武二郎說:“我聽說,咱們這個第三實驗隊的表現比前兩個隊好很多,都是因為一個小個子教員。他們說,那個人是你哥。”

武二郎回答:“我大哥是個學生!”

過了一段時間武二郎的隊友又對他說:“我聽說了,那個小個子教官是個學生。他們典兵學院和我們士官學校不一樣,學生也可以參加教官的討論。”

這幾個人出於好奇,就去典兵學院請求看典兵操演。太子答應了,讓他們在觀禮台上看。他們看見武大郎軍服是學生的顏色,但軍銜都已經是團長了,比教官還高,就又問武二郎:“你大哥是什麽時候參加的典兵學院?”

武二郎回答:“和我來士官學校的時間一樣。”據說,在這時,武二郎才真正接受了武大郎是他的大哥。

隨後,太子就建立了讓典兵學院和士官學院的學生相互觀禮的機製。

1.3-4 攀岩兵 Rock-Climbing Soldiers

傳說一次在研究攻打一個崖頂的隘口時,武大郎設計出了一種攀岩兵的攻擊方案。典兵學院的教員們認為這個方案太危險了。武大郎說,這種奇兵在必要的時候也是一種選擇方案,運動思維型人就可能選擇這種方案。實驗時,武二郎的實驗組果然選擇了攀岩攻擊的方案。教員們認為演習危險,不應該演習這麽危險的攻擊任務。武二郎實驗組的學生說,“攀爬上那個隘口不是那麽的危險。我們願意立生死狀。”典兵學院決定試驗一下,並允許他們使用安全繩。武二郎等人拒絕使用安全繩。學院告訴他們使用安全繩不影響演習的成績;他們才接受了使用安全繩。

1.3-5

三年後,武大郎還沒畢業呢,就已經成為將軍了。一天他來向太子請求上戰場。太子問:“你為什麽要上戰場?”

武大郎回答:“當學生不賺錢;上戰場掙錢多。”

太子說:“你在這裏的每一個貢獻,我們都會在全國推廣。任何一個發現都可能成為一場戰鬥勝利或失敗的關鍵。我們就不說有時候一場戰鬥就可能導致一場戰爭的勝利和失敗了。你在這裏是將軍。你去戰場還是從士兵做起。那排長和連長也是和士兵一樣地衝鋒陷陣,你能活多久?在戰場上,你一個人能抓幾個賊,殺幾個敵人!?你在這裏為國家做出的貢獻大。”

武大郎聽從了勸告,決定完成在典兵學院的學業。

1.3-6

武大郎在典兵學院畢業後,成為了這個學校的教員。一天,他又來向太子請求上戰場。太子不高興地回答:“我想讓你幫我把這幾年研究出來的成果製度化。以後,這個典兵學院就能源源不斷地為國家輸送人才。再說了,你現在的工資不低呀!在教員中你的工資是比較高的。你想想,你從小到大,國家為了培養你,花了多少錢了!?你不怕死,我還怕浪費錢呢!我認為你目前緊要的事是把你和潘金蓮的婚事解決了。她已經多次提出了退婚的請求,都是咱爹(即當時的國王)擋下了。咱爹也不能讓人家閨女這樣地浪費青春啊!他擋不了多久了!”

武大郎回答:“我就是為了解決這婚姻糾紛來找你的!”

太子(又號元始天尊,太昊)聽了,立刻變得局促不安了,因為那是見證奇跡的時刻,也是真正生死攸關的戰場。他心情沉重地問:“你準備好了嗎?”

武大郎(又號靖安王,桃花佛)回答:“準備好了!”

太子又問:“你跟張三郎(又號玉皇大帝,太陽神)也說好了?”

武大郎回答:“一年前我跟他談了我正在練的這種井陽功,他反對說,‘那是邪術,會產生井陽現象(即井陽之災,辟穀現象,假死現象;參考案例10.2 3)’。三個月前我們倆又談起了氣功,他得知我還在練習這種氣功,表示了強烈的抗議!”

太子問:“他真的已經經曆了四禪天(如圖1.3-5,參見第12章)嗎?”

武大郎回答:“他已經有了學透九黎(又名大千世界,如圖1至34)所需的幻覺經曆。”

太子說:“謝謝你!他是我的親生兒子”

武大郎回答:“用不著!在張家他是我的弟弟!”

太子問:“你需要多長時間?”

武大郎回答:“三個月到半年。”

太子問:“怎麽需要那麽長的時間?”

武大郎回答:“去那種地方(即井陽現象,長壽天,無想天,參見11.4.4.2-5),沒人知道需要多長時間。”

太子回答:“那我在你的調度表上填寫 ‘一年帶薪假’!你可以去取一年的預付薪水。”

武大郎說:“這麽慷慨!怎麽也用不了一年!”

太子回答:“我不想你在這方麵有時間上的壓力!忙活這麽多年了,出去玩玩吧!以後就沒時間了!你到家後,一兩天內就會收到咱爹同意潘金蓮退婚申請的信函。隨後,我就把武二郎打發回家。”

武大郎回答:“謝謝大哥!”說著,他轉身離開了。

太子高聲說:“祝你好運!”

武大郎轉身笑著說:“等著聽我的好消息!”

1.3-6

幾天後,太子也沒心思工作了。他帶著太子妃去山東省清河縣聚賢莊等著聽消息了。第一件事,他就開始檢驗太乙真人(如圖1.3-37) “造打虎英雄的研究工作”的進展情況。太乙真人回答:“保證沒問題!這隻老虎一打就暈!我都實驗十多次了!這藥費你可不能賴賬!”

太子說:“這在場的都是祖國的花朵,國之棟梁!傷了誰都不得了!不行咱就先把它弄死!”

太乙真人說:“這你可得親眼看看!我打死它給你看!暈了之後,兩個小時它就能恢複正常!”

太子真的去看實驗了。喂藥之後,用棍子捅他幾下,老虎一生氣就暈倒了。太子問:“武二郎肯定知道這老虎隻是被打暈了!他會把老虎扔出院子。誰來負責補刀?”

太乙回答:“我呀!別人誰敢幹這事!一刀把老虎捅精神了,就沒命了!”

據傳說,武二郎打虎那天,政府的人帶著獵人來了,對外麵的衛兵說,“你們在院子裏怎麽打架,我們不管。老虎一但出了院子,就不是你們家的了。我們要把虎的血放幹淨了。”

1.3-7

據傳說,當太子聽說武大郎被潘家下葬了。他對棺材上的孔和太乙真人在墳墓上所作的通風孔不放心。夜裏,他親自查看後,就把武大郎挖出來了。他們把棺材抬到了一處通風好的山坡上曬月亮。

這些人都對武大郎的成功感覺不可思議。三清道人檢查了他的屍體後說,“一切正常!”他分析說:“當時武大郎所處的絕望的心態和無意識(古作神識)的舍性契合,所以他才能在拔箭和止血後的幾分鍾之內進入了井陽狀態。

傳說還說,幾個人一起唱《大號是中華》的典兵學院校歌,太子妃跳九天玄女舞為武大郎加油打氣。當然,這時的武大郎即看不見,也聽不著!

返回三皇五帝的目錄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