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中華法典,女媧造人,天書
目錄:
1.0 三郎的故事:1.1 武大郎和武二郎;1.2 中華法典的起源;1.3 典兵學院;1.4 井陽之災; 1.5 張三郎;1.6 有巢氏;1.7 血濺軒轅;1.8 媽祖與大巢氏;1.9 婆媳之間
2.0 後裔射日:2.1 女媧和伏羲;2.2 二郎神和瑤祖; 2.3 楊戩計劃;2.4 葫蘆娃;2.5 四位家人;2.6 鄮縣縣長;2.7 炎帝登基;2.8 天道輪回;2.9 玉皇大帝
3.0 堯舜禹:阪泉之戰;3.1 舜王建皇宮;3.2 堯帝登基;3.3 聚靈神;3.4 大禹治水;3.5 女媧的後人;3.6 哼哈二將;3.7 盧堂左反舜;3.8 順皇和禹皇;3.9 窯神
公元前4449年的一天,河南鄧國公和兒子禮敬公以及兒媳婦張夫人(即媽祖,如圖15.5.1-1)乘車回家。當他們臨進乾塘關時,聽到嬰兒的哭聲。鄧國公讓兒媳婦下車去看看。張夫人循著哭聲,走到了樹林邊的一處開闊地,發現哭聲是從一個裝著嬰兒的籃子裏傳出來的。一個官宦丫鬟打扮的姑娘(即隨後的夏國國王,蔻珠)笑嗬嗬地看著張夫人。她指著籃子示意張夫人過去看看。張夫人走近時,那個丫鬟轉身走開了。隨後她快速跑向一個站在遠處哭泣的官宦小姐(即玉珠,九天玄女,元始天尊的妻子)身邊,拉著她跑遠了。
張夫人拎著籃子回到了馬車上,述說了剛才看見的事。鄧國公笑著對禮敬公和張夫人說:“看來你們倆和這孩子有緣,就收養著唄!” 回到乾塘關的家裏後,他們三人仔細地檢查孩子隨身帶來的東西。籃子裏隻有幾片亞麻布,和籃子一起,都不能別辨別身份。隻有孩子衣服兜裏有一顆刻有微雕的玉珠(如圖4上部,張三郎的胸前所示)和一張寫有生辰八字的羊皮紙條。鄧國公囑咐張夫人:“這顆玉珠要好好保存,等孩子長大後,再交給他!”
1.0.2 人物介紹
鄧國公是本書的初始作者。他的兒子禮敬公此時是華國的財政部長。
禮敬公和張夫人的長子名為武大郎(如圖2所示),是個矮人。後文中因為他平定了華國的北方,被華國的皇帝封為了靖王。他是《孫子兵法》的作者。現在的嵩山少林寺就是武大郎和妻子潘金蓮的廟,是鄧姓和孫姓人的祖廟。
禮敬公和張夫人的次子名為武二郎(如圖3)。他和龍國的三公主熬忖結婚後,被人們稱作二郎神。後來,他幫助妻子熬忖成為了中華共和國的第一任皇帝,堯皇。他是中華共和國的第一任國防部長,俗稱天蓬元帥。
禮敬公和張夫人命名前文撿到的那位養子為張三郎(如圖4)。張三郎的生父母是元始天尊和玉珠。他和夏國的公主結婚後成為了《寶蓮燈》的作者,被稱為張屠戶。他有很多別名,如少昊,少典,青帝,燧人氏,炎帝,玉皇大帝等。
1.0.3
張三郎自幼頑皮好學。據說兒童時期很會放豬,豬都長得膘肥體壯。這使得張夫人很高興。過年時,張夫人帶三郎到集市辦年貨,並賞給了他幾個零花錢,說:“你可以買一件自己喜歡的東西。” 這是三郎第一次逛集市,看什麽都新鮮,可是舍不得花錢買。快回來時,張夫人問他:“這裏什麽都有,你就沒發現自己喜歡的東西?” 卻發現三郎停在了後麵的一個字畫兒攤,在認真地看著一幅舊畫兒。張夫人走了回去,那畫上畫的是一位拿著一把雨傘的老頭兒,周圍有幾十幅小圖畫。她等的不耐煩了,就催促說:“喜歡就買了吧!我們這就回家了!” 結果張三郎真的買了那幅髒兮兮的舊畫兒。
一段時間後的一天早晨,農場工人們出去幹活的時候,看見張三郎帶著鬥笠,穿著蓑衣,趕著豬出去放豬,就問:“三郎!這大晴天的,你穿蓑衣幹什麽?” 張三郎回答:“一個時辰之後,會下雨!”人們聽了,都哈哈大笑,沒人信!結果,到莊稼地沒多久,忽然之間就下雨了,人們都被雨澆得跟落湯雞似的。等到天晴了,再去地裏幹活的時候,人們看見張三郎跟什麽事都沒發生一樣,正在野地裏吹笛子呢!漸漸地,需要預知天氣的時候,工人們就去問張三郎。就這樣,他成了這個部落的天氣預報員了。
返回三皇五帝的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