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鐵軌,天道如潮水,終將到岸。
有讀者問我,怎麽看“順其自然”。
我想,它並不是一句消極的“聽天由命”,而是一種理解自然規律、識時而動的智慧。
什麽是“自然”?春夏秋冬、生老病死,是天道;
什麽是“順”? 春種秋收、識時而為,是人事。
九十年代,我初到美國。本科念的是機械工程,所以理所當然申請了同專業的研究生。當時沒多想,隻是順著自己的履曆繼續往前走。
可到了美國才發現,那時製造業已逐步外移,機械工程的就業機會漸少。而計算機科學正值熱潮。
我隻修了一學期機械工程研究生課,便做了一個決定——改讀計算機本科。不是因為我有什麽特別的天賦,而是順其就業風向。
信息時代正冉冉升起,我選擇了順勢而行。
這二十多年,雖說不能大富大貴,但也足以讓一家人醫食無憂、孩子讀書成長。回頭看,並沒有什麽“逆天改命”的驚人壯舉,不過是在關鍵時刻踩對了節拍。
“順其自然”,不是放棄努力,而是知道什麽時候努力、努力在哪兒。
當然,如果你天資卓絕,完全可以“我命由我不由天”——
放棄名校、車庫創業,像喬布斯那樣改寫世界;
在別人恐懼時你貪婪,像巴菲特那樣逆勢而起。
但對大多數人而言,走的不是奇跡的軌道,而是生活的軌跡。
我們讀書、工作、存錢、投資,順應時代變遷與科技浪潮;不搶不賭、不怨不躺。這不是平庸,而是穩健。
與其說是“順其自然”,不如說是:識自然,知進退,守本心。
不過說到底,這還是一種“成年人的算計式的順其自然”——一種在世俗規則中審時度勢的選擇,一種帶著理性的放下。
而更本真的“順其自然”,也許不是順風而行,而是根本沒有風向。
我記得女兒剛學會說話時,還隻能用單字表達。有一天,妻子問她:“人為什麽要吃飯?”
她想都沒想,便答:“餓。”
又問:“那為什麽要睡覺?”
她立答:“困。”
沒有任何思考,隻是先天本性——餓了吃,困了睡。
想起那一刻,我忽然覺得,這才是最純粹的“順其自然”。
像雲隨風走,不問去處;
像水到船頭,自然就直;
像我們坐在陽台或深山,靜看雲卷雲舒,不催花開,不怕葉落。
世事紛紛,萬象擾擾。
真正的“順其自然”,也許終點不是成功,而是自在,找到一種讓自己舒服的方式,把這一生有限的時間,順其自然地“浪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