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末的家庭電影之夜,我們看了《十二怒漢》(Twelve Angry Men)。
這部電影是拍攝於1957年的黑白片,除群眾演員外,隻有十二位男演員,沒有視覺特效,沒有杜比環繞立體聲,更沒有打鬥、愛情、魔幻片段,但卻非常好看。
影片第一個鏡頭是法院高高的門廊,接著一搖,搖進了法庭——法官請陪審團就一件謀殺案中的被告是否有罪的問題做出決定。接著,十二個男子陸續走進一間會議室,他們就是陪審團的所有成員。在他們身後,留在法庭裏的,是一個非常年輕的男孩,他就是被告。
會議室狹小又悶熱,十二位陪審員穿著不同、性格各異,大家七嘴八舌地說著案件的情況——18歲長大於貧民窟的少年,被指控午夜時分在家裏殺死了自己的父親,關鍵的證人有兩個,一個是樓下的老人,聽到了他喊,“我要殺死你!”然後看到他從家裏跑出來跑下樓去;另一個是住在隔壁公寓樓裏的一位中年婦女,她說隔著一輛經過的火車看見了少年殺死自己的父親。還沒正式進入討論,好幾個人就滿有把握地說,“肯定是那小子幹的”。
一號陪審員是天生的領導者,他一進入會議室就開始招呼大家坐下討論,接著他宣布了規則——無論決定是有罪還是無罪,十二個人必須形成一致的意見。然後,開始舉手投票,結果,十一個人都認為被告有罪,八號陪審員一人認為被告無罪。
於是,眾人開始努力勸說八號陪審員,問他,“你確定被告無罪嗎?”八號陪審員說,“我不能確定”,眾人就開始嘲笑他,“你不確定為啥說他無罪?”八號陪審員說,“法律並不要求被告證明他無罪,但是如果我們對檢察官指控他的證據有合理懷疑,就不能判被告有罪。因為我不能確定,所以我想我們應該討論。”
之前急著離開的幾位一聽此話,立即來了火兒,指責、貶低、孤立、嘲諷、威脅各種招數統統使了出來。但是八號陪審員非常冷靜,他一直都承認自己有可能是錯的,但同時堅定而耐心地引導大家關注證據、特別是其中不合理的地方。漸漸地,會議室裏的氛圍不斷在變化。漸漸地…我就不劇透了。這部電影非常值得一看。
整部電影非常打動我的,是八號陪審員的沉著、冷靜、謙卑、專注、敬業。在被所有人反對的時候,他沒有因為自己是唯一的少數而放棄,也沒有因為自己看到了別人沒看到的問題而驕傲,更沒有被恐嚇所嚇倒。他始終承認自己的局限,又一直堅持自己的觀點。甚至,他為了研究案情,提前一天去買了一個跟關鍵證據一摸一樣的東西。
在劇中,越有偏見的人嗓門越大、越愛指責別人,他們的無力反而昭然若揭;反而是謙卑又堅定的人有一種穩如泰山魅力。
曾經以為,若要影響他人,最需要的是像一號陪審員那樣的領導力。但在這個電影中看到,哪怕沒有領導力,哪怕是唯一的少數派,隻要謙卑而堅定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就是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