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酷原創

海外存知己,天涯有筆鄰
正文

中德兩國間諜,從合作到敵對

(2024-12-22 00:09:27) 下一個

對於如今的德國情報機關而言,中國間諜是主要對手之一。近年來,負責境內反間諜任務的聯邦憲法保衛局多次發布消息稱,和中國有關聯的黑客組織發動了針對德國的黑客襲擊,德方重點人物在社交網絡平台上受到中國特工的針對性挖角,中國的間諜刺探德國經濟界、科技界、軍界的消息,德國的外交、經貿政策領域也遭到了滲透。此外,旅居德國的中國異議人士也是中國情報機關的監視目標。

 

德國與中國的情報合作關係經曆了數十年的演變,從冷戰時期的戰略協作,到當今日益複雜的競爭與防範。這一曆程反映了國際關係的動態變化,以及各國在維護國家安全與利益方麵所采取的策略調整。

 

西德(聯邦德國)與中國在情報領域的合作,主要針對共同的戰略對手——蘇聯。19857月,一個德國官方代表團訪問中國,時任德國聯邦情報局副局長、相關部門主任以及若幹名聯邦議員也在代表團中。他們相互約定對行程內容保密。他們下榻在北京的一處政府招待所,還為中國方麵準備了若幹禮物:德國手表、瑞士軍刀、圓珠筆……還有德國Minox公司生產的間諜相機。禮物價值總額約為5900西德馬克。

 

這個代表團訪華的主要目的,就是和中方商討帕米爾行動"的細節。德國聯邦情報局通過和中國情報機關的該合作項目,向中國提供了價值數百萬西德馬克的竊聽設備。一方麵,西德方麵想以此來監聽蘇聯軍方通信,另一方麵也是為了測試一批電子幹擾裝置。這些裝置主要是為德國聯邦國防軍的戰鬥機研發的。

 

德國聯邦情報局(BND)通過帕米爾行動,向中國提供了價值數百萬西德馬克的竊聽設備,用於監聽蘇聯的軍事通信。這一合作關係一直持續到1990年代中期,即使1989年六四事件發生後,美國方麵立即終止了和中方的情報合作,美國中央情報局很快就撤除了設在新疆的監聽設備。不過,德國聯邦情報局卻在六四事件後堅持和中國合作,針對中亞地區的合作監聽項目,一直持續到90年代中期。

 

 

冷戰結束後,全球政治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德國與中國的關係,也從最初的戰略合作逐漸轉向更為複雜的互動。近年來,德國情報機構對中國的間諜活動表示關注。德國聯邦憲法保衛局(BfV)多次發布報告,指出與中國相關的黑客組織對德國發動網絡攻擊,試圖獲取德國在經濟、科技和軍事領域的機密信息。此外,中國情報機構還通過社交網絡平台,對德國的關鍵人物進行挖角,並監視旅居德國的中國異議人士。 

 

近年來,德國發生了多起涉及中國的間諜案件,引起了公眾和媒體的廣泛關注。2021年,一名75歲的德國公民Klaus L.,因涉嫌為中國情報機構從事情報活動而被捕。據報道,Klaus L.曾長期為德國聯邦情報局工作,但在退休後與中國情報機構建立了聯係,涉嫌向中方提供情報。這一案件的複雜性在於,Klaus L.同時與德國和中國的情報機構保持聯係,成為一名雙麵間諜 

 

麵對中國日益活躍的情報活動,德國情報機構加強了對中國的防範。在聯邦議院的年度公開聽證會上,德國聯邦情報局局長卡爾(Bruno Kahl)警告德國政商人士,在與中國打交道時不要太天真,必須重視全球崛起的專製中國帶來的威脅。此外,德國聯邦憲法保衛局也警告境內的中國情報活動,強調中國情報機構對德國的滲透和影響力正在增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