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楊絳《走在人生的邊上》讀書筆記之靈與肉

(2024-05-22 05:35:50) 下一個

注:《走在人生的邊上》是楊絳晚年對生命的探究,此讀書筆記依照原文的標題寫下自己的思索。

(一)靈與肉既有矛盾必有鬥爭

肉體應該是世上最繁複精妙的機器,每次說到這裏都不由的要膜拜造物主。靈魂比肉體含蓄,也更高級,不像肉體那樣有規律可循。

肉體隻需常識就可以駕馭。靈魂,即便是自己的靈魂也難一眼看透。

一件極小的事,也許時隔多年才明白,當時何以如此,自己是怎麽回事。

我們說的自知之明,說的是靈魂而不是肉體。

肉體不難了解,難的是控製,靈魂要時刻小心不要掉到肉體的陷阱裏去。

事實上很多事也難分清靈魂和肉體的責任,有時候他們沆瀣一氣彼此為放縱找借口。

西門慶不承認自己受欲望控製,隻說是命裏注定他該有的豔福和富貴,既是上天安排,他就理直氣壯。

靈與肉鬥爭的前提條件是靈魂更強大些,否則沒有鬥爭的可能,差不多的靈魂都會配合肉體。

辨別哪個是肉體的訴求,哪個是靈魂的渴望也不是簡單的事,多數人把這兩者合稱為“我的需要”。

現代社會人有更強的自我意識,我的需要不容忽視。

需要的典型代表就是物質的滿足,人們把物質的滿足等同於精神的愉悅,貪又使得物質永遠沒有期待的那樣豐富,靈魂一直停留在對物質饑渴這個層次,或許到要離開這個世界時才真明白什麽叫身外之物。

明白已經晚了,一生都過完了。

好笑的是如果讓這個人起死回生,他未必不仍碌碌於物質積累。

(二) 靈與肉的統一

靈與肉有相同的目標,那就是生命的愉悅。

他們的鬥爭的目的也是要最大程度達到生命的愉悅。

靈魂說服了肉體的短視和怠惰,就是我們常說的有自製力。

自製力帶來的好處肉體和靈魂都享受得到。

比較難的是判斷什麽才是這個生命最高境界的愉悅。

那個勸曬太陽的乞丐做事的故事就很有深意:一個人勸曬太陽的乞丐去努力賺錢,說賺了錢可以衣食無憂,買個大房子,然後悠閑地坐在草坪上曬太陽,乞丐笑道“這正是我現在做的事啊!”

人生難免兜兜轉,轉到後來忘了初衷。

愛,最考驗靈魂。

依著肉體占有拋棄隨心所欲,有欲而無情。

靈魂能發乎情止乎禮,讓愛升華到更高的境界。

超越肉體的靈魂的交融可遇而不可求,卻更長久。

圓滿的愛情,是靈與肉同時得到滿足,隻是從科學數據分析,肉體的興奮隻能維持相當短的時間,而對靈魂的認知又非一朝一夕的事,所以世界才紛紛擾擾,有那麽多的怨偶。

(三)靈與肉的鬥爭中誰做主

愚蒙未開時,幾乎不存在靈與肉的鬥爭,一切都隻憑肉體的需求。

有了相當的知識修養,靈與肉的鬥爭要看誰的力量強大。

肉體的力量大約人和人之間差距無多,靈魂的力量取決於學識、悟性、眼界胸懷種種因素,就像一朵花開需要陽光土壤灌溉,靈魂必須得經受磨礪汲取種種養分才能強大。

誰強大誰做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一窗青山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hunfengfeng' 的評論 : 我們有好多繼承來的好東西,有的不知道存在,有的不知怎麽用,還有的拿來隻用壞的地方。
chunfengfeng 回複 悄悄話 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論跡貧家無孝子;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少完人。
古人對做人做事都說得太多,後人拾人牙慧,但是真正做得到的很少。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