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1916年3月22日,時任中國最高領導人的袁世凱宣布取消稱帝計劃。這個計劃從頭年12月12日出台,原訂在過了年的1月1日改元洪憲,至此算來83天,被後世史家叫做袁世凱的83天皇帝夢。如今雖然國人都知道當年老袁有過這麽一檔子事,但對曆史的具體場景卻大多淡忘了。沒有了對曆史的具體記憶,也就沒有了史學鑒往啟來的功能。所以今天再說說袁世凱的皇帝夢,還有一定意義。
在曆史教科書上的袁世凱是逆潮流而動的竊國大盜,他稱帝失敗,在舉國聲討中,沒幾個月就憂憤而死,又像一個可憐蟲。但真實的袁世凱,百年前曾是響當當的強力人物,在清末民初的政治舞台上表演得有聲有色,無人能出其右者。進入20世紀,作為清廷封疆大吏的袁氏,在庚子事變中頭腦冷靜,處置有方,繼而成為新政的得力台柱,他操練新軍,創建巡警,開辦學堂,修築鐵路,直至主張立憲,儼然是表現突出的開明能臣,毫無頑固保守之氣。袁氏的人生高潮在辛亥年。武昌反清暴動後,多省民軍紛紛響應,形成全國內戰之勢,清廷啟用袁世凱挽救危局,他最終說服隆裕太後和平交權,結束帝製,為中華民國的誕生做出了重要貢獻。連孫中山都說此次清帝遜位,南北統一,袁君之力實多,發表政見,更為絕對讚同,舉為公仆,必能盡忠民國。可見他出任民國第一任大總統是眾望所歸。那麽,他又是如何走上開倒車之路的呢?離開了當時具體的曆史場景,就說不大清楚這個問題。
平心而論,袁世凱執掌最高權力後,是想為國家做點事的。在強鄰日本以二十一條征服條款威逼之下,他隱忍國恥與之纏鬥,密諭百官苟利國家,死生以之,表現了一顆愛國心。但袁氏畢竟是舊體製舊文化中人,對現代共和民主製度及其思想學說,缺乏係統認識。在這方麵,他遠不及同為清廷臣僚的郭嵩燾、張樹聲等人。他以乾綱獨斷、勇於任事為長,而這在民主政體中恰恰要受到製約。《臨時約法》規定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是參議院,而國務院負實際責任,總統所發布之法律命令及一切公文皆須國務院副署。總統雖有任免文武官吏之權,而行使此項權力要有國務院簽名副署方能生效。民初國會,國民黨議員占多數,袁的法令也很難獲得通過,惡性政治紛爭不斷。幾年幹下來,他對外國顧問莫理循訴說很感痛苦,還說目前他的權力遠不及他做總督年代的權力大。袁的另一位外國顧問古德諾的話倒是讓他很覺入耳,這位美國法學家認為中國有自己的國情,民眾文化程度不高,缺乏自治經驗,習慣於專製統治,尚不具備共和製所要求的政治智慧和能力,因此更易於行君主立憲。古氏還對擬訂中的憲法提出意見,說對總統權力限製太多,不利於維穩和解決內政外交諸多問題,中國需要有一位強有力的領導人。
有道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袁世凱既要做政治強人,想把權力不受製約地集中到自己手裏,他周圍的各色人等便猛勁鼓搗起來,慫恿他走做皇帝的回頭路,且各懷不同的目的。梁士詒屁股不幹淨,有貪腐行為,又知老袁肅貪手狠,眼看五路參案要牽查到自己,就拚命為袁效力以自保。黎元洪派則是袁的潛在競爭者,他們中有人明知稱帝倒退喪民心,卻故意挖坑,讓袁往裏跳,可謂高級黑。至於楊度等一批學者獻媚權力,吹捧袁大總統,為複辟帝製搖旗呐喊,以便投機往上爬,乃是社會常見現象。而袁世凱的大兒子袁克定自己沒有本事,卻有政治野心,想在老爸稱帝後,當上太子。
袁世凱作為清季一介能臣,處事有些不被蒙蔽的經驗,他還常對僚屬和子女們顯示自己接地氣的自信。但事實證明,人一旦居於最高權位,被層層揣摩上意、阿諛奉承、別有用心者所包圍,要想與外部世界信息完全對稱是很難做到的。
1915年暑期,身兼中國政府法製局顧問的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校長古德諾,來華逗留兩個月,他應總統府要求寫一政治體製比較研究的備忘錄,在說了上述那些話後,古氏強調在中國已然選擇了共和製的情況下,如要恢複君主製,必須經過全體國民和國際社會的認同,不可引發政局動蕩。這種君主製應該是立憲的而非專製的,要製定嚴格的政治繼承法律,且君主立憲也不是對中國問題一試就靈,所以究竟何去何從,條件備否,得由既熟悉中國,又對其未來發展有責任的人士來決定,自己作為外國顧問難以回答。袁世凱身邊的人,把這篇原供高層內部參考的備忘錄,譯成中文,以《共和與君主論》為題,在報端公開發表。楊度等人就此大做文章,宣稱美國者,世界共和之先達也。美人之大政治學者古德諾博士即言,世界國體,君主實較民主為優,而中國尤不能不用君主國體。這樣斷章取義地一說,就把古德諾給裝了進去,弄得古博士老大不願意,可社會影響造成了。楊度們成立的籌安會,還把著名學者嚴複的名字添列其間,嚴雖政治觀點主張漸進改良,並沒有吹捧過袁世凱,在他學生的拉扯下就這樣被政治利用了。楊度又炮製題為《君憲救國論》的文章,從民族主義高度,說隻有君主立憲,才能強國富國救國,抵禦外敵。言外之意,不同意這樣做的人,就是不愛國。袁克定更膽大包天,他知道老爺子警惕日本,竟偽造了一份日資辦的《順天時報》放到總統辦公桌上,報上的文章也對中國實行君憲製表示讚同。
古德諾說恢複君主製必須經過國民的同意,袁世凱對此原無把握,心中矛盾,猶豫不決。可是經過袁周圍的人積極運作,各級官僚奉捧迎合,輿論和民意就被製造了出來。很快,頌揚袁大總統英明偉大的宣傳出現在全國城鄉,各色人等的君憲請願團、勸進團也越來越多,連北京的乞丐妓女都被組織起來,拿著小旗,到新華門跪呈勸進表,請求大總統順應民意,早正大位。在民間熱烈氣氛下,各省巡按使紛紛表態擁戴,尤其軍界的段芝貴聯合19省將軍、督統、護軍使一齊勸進表忠心,這讓老袁心裏踏實了不少。既然是民國了,民主程序一定要走。梁士詒等人起草《國民代表大會組織法》,各地選出了國民代表來北京開會,結果1993名代表全票讚成實行君主立憲,無一人反對,無一票作廢,美其名曰的國體改革就這樣依法通過了。
與楊度等人投機逐利形成鮮明對照,著名學者梁啟超堅持知識分子的良心,對社會上的帝製鬧劇表示反對。他著文《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說自己早年就主張立憲政體,視其為社會進化的產物,至於立憲政體之上是共和國體抑或君主國體,其實並不重要。今天中國既然選擇了共和國體,就不應該再來一次變更折騰,變國體並不能解決國家麵臨的問題。他還質問楊度:你們聲言立憲尊法,而搞這種國體革命,尊的又是哪一法律?讀梁啟超文章,能感覺到他揭露了在大張旗鼓變國體的背後,有政治野心家、陰謀家售其奸,所謂君主立憲是假,欲行君主專製才是真。袁世凱身邊人企圖用重金收買,勸梁不要發表該文被拒絕,梁不久冒險潛往雲南,同他的學生蔡鍔等聯袂起兵反袁。接著貴州、廣西等省也宣布脫離中央,護國戰爭之焰很快蔓延開來。
這時那些剛剛向上峰表過忠心的官僚政客、北洋將領們,卻沒有一個願為老袁擔責賣命,有的還公開背叛倒戈了,戰事對袁日漸不利。特別是國際社會均不承認中國變更國體,洪憲字樣的外交文書都被退了回來,這對老袁打擊最大,迫使他不得不宣布撤銷稱帝計劃,廢止洪憲年號。撞牆之後,急火攻心的袁世凱很快病倒,臨終前他承認犯了錯誤,並說一些人坑了他。
袁世凱走到這一步,當然他本人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究其根源還是取天下以私之的舊思想作祟。梁啟超曾經勸告袁氏以一身開中國將來新英雄之紀元,不要作中國過去舊奸雄之結局,而他卻恰恰選擇了後者,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這個曆史教訓不可謂不深刻。
(載於2017年1月13日《社會科學報》)